基層幹部“996”

基層幹部“996”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淚目!扶貧幹部回家,孩子問:你是牆上的爸爸嗎?》

通過這個題目,估計大家都能猜到文章的內容。一個基層幹部為了扶貧工作長期難以顧家,以至於孩子只能靠牆上的照片來記憶父親的樣貌。一個生動的細節,鮮明地體現了基層幹部的辛勞不易。

基層幹部“996”

這讓我想到了最近網絡上很熱鬧的關於“996”工作制的討論。在普遍認為壓力大、工時長的互聯網行業,“996”尚被詬病,但是對於廣大的基層幹部而言,“996”恐怕應該是一種幸福了。至少,一週還有一天的休息時間能陪伴家人,而不至於讓年幼的孩子發出那樣的疑問。

基層幹部“996”
基層幹部“996”

基層幹部,既包括本地任職的鄉鎮幹部,也指上級下派到基層一線的“第一書記”等掛職幹部。以前,人們對公務員的印象多侷限於“早九晚五、看報喝茶”,如今,不能說這樣的情況完全不存在,但對更多基層幹部來講,加班尤其是過度的加班越來越成為普遍的現象。“週六加班是定式,隨叫隨到是規矩,24小時開機是必須”,“人家是996,我們是8107”,“上班沒點,下班也沒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放在如今的基層幹部身上,那都不叫事兒。

不久前筆者到中部某縣採訪,該縣數年前已經摘帽脫貧。據當地幹部反映,脫貧前他們是“白+黑”“5+2”,脫貧後日子稍微好一點了,變成“週六保證不休息,週日休息不保證”。就在陪同記者採訪期間,這位宣傳部工作人員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寫材料到1點,著實讓筆者深感愧疚。

從更廣義的範疇來理解,“996”不僅意味著長時間的加班,還包括那些動輒得咎的問責、一票否決的管理、形式主義留痕等。例如,有的幹部洗澡沒接到巡視組電話,就被記過處分;有的幹部上午八點還在村裡調研,九點就被要求上交統計材料;還比如大雪天裡,非要求扶貧幹部自行駕車進山看望貧困戶……這些其實都是“996”文化在基層的變種和繁衍。

基層幹部“996”

客觀上來看,基層幹部工作頭緒多、任務重、壓力大,尤其眼下正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加班加點在所難免。但是,這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也不能形成一種文化,更不能成為以此衡量幹部勤政與否的標準甚至是制度綁架。網絡上懟“996”最有代表的一句話,“別把996等同於奮鬥”,這句話是對互聯網群體說的,但也同樣符合基層幹部。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基層幹部自己最清楚,那些個夙夜在公、日以繼夜的拼搏與奮鬥,有多少是耗在文山會海、填表彙報、迎來送往之中了。頻繁的加班加點,尤其是低質量的長時期勞作,透支的不只是基層幹部們的身體,還有他們對待工作的熱情,乃至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並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文件一出,基層幹部群裡一片叫好。但同時也不乏擔憂。有聲音問:會不會還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傳達會議”,又變成了用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

基層幹部“996”

不能說是杞人憂天。近兩年來,類似給基層減負的文件沒少發。早在2016年10月,國務院扶貧辦就曾發佈了《關於解決扶貧工作中形式主義等問題的通知》,之後又陸續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克服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的通知》《關於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一個接一個的文件發下來,效果確實有,但說實話,並不明顯。

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層幹部負擔過重,表面上看是當前工作的一個階段性現象,但是這和我們由上至下的壓力傳導管理體制及治理結構密切相關。要從根源上化解這個問題,則有賴於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本就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從眼前來看,恐怕最重要的還是在於監督考核的指揮棒怎麼發揮作用。簡單說,文件下發了這麼多,但是有多少人多少機構因為不落實中央的相關要求、減負不力而被處罰的呢?

例子確實也有,但說實話,真不多。比如,去年年底長沙市發改委(市能源局)因為在年底違規開展督查,就受到了長沙市委批評,並責令立即暫停此次督查,並向市委做出書面檢討。

一夜間,長沙某區原本年底全面鋪開的132項督查考核項目壓縮至25項。

相信,如果這樣的出手果敢、行動有力、態度鮮明的糾偏和批評能夠多一些,基層減負的要求必定可以立竿見影、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農民日報評論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