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節婦吟》

[唐]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在很多詩詞鑑賞裡,這首詩僅節選了前四句,但是熊燉建議這種節選最好不要看。像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到了“春風吹又生”一樣,這還算可以,可這首詩如果節選意思就完全變了。而且,在這首詩題下還有一小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如此一來,整首詩的意味又變了。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故事還得從這個李師道說起。張籍做此詩時正逢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盛唐繁華不再,百廢待興,而李師道是平盧緇青節度使,分治河北、山東等地十餘州,其外祖父是唐朝首任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還是安祿山的養子,其父兄也均是大權在握,勢力很大。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但是張籍是韓愈的弟子,深受韓愈喜愛,此時又恰逢張籍壯志難酬,飽受病困折磨,幾近失明,在這時他收到了李師道的招募,但最終張籍還是拒絕了李氏的招募。不過,由於忌憚李氏家族的龐大勢力,只能委婉的加以拒絕,藉以保命,也就有了今天這首《節婦吟》。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此詩似從漢樂府《陌上桑》、《羽林郎》脫胎而來,但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說:以妾作喻,表明事情原委。第一句“君知妾有夫”上來就指明我不是單身,這君是知道的,但還是“贈妾雙明珠”,這一下讓我非常為難。這裡的“君”,喻指藩鎮李師道,“妾”是自比,直接指出師道的別有用心。

接下去詩句一轉,說道: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表面看,是感師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層看,話中有文章。

繼而又一轉,古典詩詞,傳統的以夫婦比喻君臣,這兩句意謂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緊接兩句作波瀾開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鬥爭激烈:前一句感謝對方,安慰對方;後一句斬釘截鐵地申明己志,“我與丈夫誓同生死”。我知道你對我的呼喚對我的好,但是我已經“事夫誓擬同生死”了!話說到這份上,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我會堅守此道,不為君所用,哪怕付出生命。

最後,張籍筆鋒又一轉,最後以深情語作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像極了那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同是不可能,但把一切都推給了命運——緣分不濟,造化弄人啊!一邊流淚,一邊還珠,言詞委婉,而意志堅決。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縱覽全詩,寥寥幾句,詞淺意深,言在意外,卻一波三折,讓人回味,不愧為一首佳作。同時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無獨有偶,另外一首非常著名的以婦人之言作擬的,也跟張籍有關。唐代詩人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有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是朱慶餘在應進士科舉前所作,詩以新媳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藉以徵求張籍的意見。張籍同樣以女子為擬,回了一首《酬朱慶餘》:“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意思是你的作品不錯,現在的人還沒有看出,但是很快大家都會知曉你的。這兩首唱答皆妙,珠聯璧合,歷來被傳為佳話。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說到這裡,使命已成,張籍拒絕招安的目的達到了。事後證明,張籍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唐憲宗調宣武、魏博等諸鎮前往討伐。大兵壓境之下,李師道被其部下兵馬使劉悟所殺,淄、青、齊、萊地復歸唐有。要是當時張籍接受招募,估計也要身敗名裂、晚節不保了。李師道兵敗之後,張籍連連升遷,一正一反,昭之章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