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導讀:畫匠很多,畫家很少。當今社會,“畫家”滿街走。有人學畫三天就自稱畫家了。所有學畫的人都希望有一個速成班,畢業之後就成了“著名畫家”。)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功夫的人越來越少。

畫廊濟濟,展覽密集,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譁眾唬人。

當今社會,“畫家”滿街走。有人學畫三天就自稱畫家了。所有學畫的人都希望有一個速成班,畢業之後就成了“著名畫家”。

其實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談何容易,即使是畫了幾十年的人,有人也只能叫“畫匠”。我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稱“畫家”?畫家與畫匠的區別何在?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1、你一定要穿著大師的拖鞋走一走,然後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脫的過程中,你就會找到自己。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哪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方有自我,信然!

2、從藝以來,如獵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彎弓射大雕。不獲獵物則如喪家之犬,心魂失盡依託。在獵取中,亦即創造中,耗盡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雖瘦,心胸是肥碩壯實的。

3、我有兩個觀眾,一是西方的大師,二是中國老百姓。二者之間差距太大了,如何適應?是人情的關聯。我的畫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這二者我才動筆畫。我不在乎像和漂亮,那時在農村,我有時畫一天,高粱、玉米、野花等等,房東大嫂說很像,但我覺得感情不表達,認為沒畫好,是欺騙了她。我看過的畫多矣,不能打動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歡。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4、藝術到高峰時是相通的,不分東方與西方,好比爬山,東面和西面風光不同,在山頂相遇了。但是有一個問題:畢加索能欣賞齊白石,反過來就不行,為什麼?又比如,西方音樂家能聽懂二胡,能在鋼琴上彈出二胡的聲音;我們的二胡演奏家卻聽不懂鋼琴,也搞不出鋼琴的聲音,為什麼?是因為我們的視野窄。中國畫近親結婚,代代相因,越來越退化,甚至變得越來越猥瑣。

5、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功夫的人越來越少。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譁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6、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質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達不出思想。我現在更重視思想,把技術看得更輕,技術好不算什麼,傳不下什麼。思想領先,題材、內容、境界全新,筆墨等於零。

7、情之傳遞是藝術的本質,一個情字了得,藝術的失落同步於感情的失落。 我寫過一篇千字文,筆墨等於零: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文中主要談創作規律,筆墨的發展無限,永遠隨思想感情之異而呈新形態。筆墨屬技巧,技巧乃思想感情之奴僕,被奴役之技有時卻成為創新之旗。石濤謂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明確反對以古人筆墨程式束縛了自家藝術,其實他早先提出了筆墨等於零的理念。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畫匠與畫家的區別

畫家與畫匠的區別是:畫家不但能夠全面地掌握繪畫技術,而且在其藝術表現中有著十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畫匠雖然也掌握了熟練的繪畫技法,但是他們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抑或重複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難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在繪畫藝術領域裡成為一個一流的畫匠很容易,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就不那麼簡單了,若稱之為大師僅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還不夠,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獨立的藝術理論與藝術體系,這樣才有可能登上大師的臺階。

繪畫對一個畫匠而言是一門專業技能;繪畫對畫家而言是一門學問。畫家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靠的是自己的藝術才華與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或大師級的畫家,離不開人的藝術智慧、廣泛的學識,以及對人生、自然的體驗與感受。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一個畫者掌握了繪畫的能力,這對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只走完了一半的路途。具體講:掌握了繪畫能力只是對“術”有了一些認識,藝術風格的建立取決畫者對“理”的認識,“理”不通,又怎能建立有理論根據的藝術風格。藝術風格猶如是畫家的一面鏡子,它不但可以反映出一個畫者的藝術才華,而且也能夠反映出畫者的藝術修養。中國瓷畫的藝術創新如果離開“理”——中國傳統哲學的指導,則無法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底蘊,也不可能產生什麼難以摹仿的“術”。 “術”只是一種方法,一旦被人所掌握即無秘密可言,然而作為繪畫藝術,真正難以摹仿的是畫家的藝術思維及作品的內涵。離開這些,技法再新奇,也只能是一件無藝術靈魂的裝飾品,不可能達到繪畫應有的藝術境界與藝術價值。

畫家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就如同一個產品,必須要樹立自己的品牌一樣重要。一個在其作品中體現不出具有獨到藝術風格的畫者,很難成為一位優秀的畫家。凡是學習中國畫的人,如果對中國畫發展史、古今畫論以及中國畫技法論等都未有深入的瞭解,這又如何能夠產生一流的藝術作品?可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是何等之難。繪畫藝術是視覺的藝術,其表現與否一覽無遺,因此容不得半點虛偽,那種無度乃至無知的炒作,只能自欺欺人,戲弄那些對繪畫毫無常識的人。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要有理論根據,沒有理論支柱的所謂風格很難成立,不可能產生偉大的藝術。毫無原則的糊塗亂抹、拼湊嫁接,以及有意識的譁眾取寵,不可能產生什麼風格。世界上任何一位傑出的大師靠的都是真才實學,而不是依靠投機取巧或故弄玄虛。繼承、重複古人,建立不出自己的藝術風格;東拼西湊別人的東西,美其名曰借鑑,只能說這完全是一種投機取巧的畫痞作風。所謂創立新的藝術風格的概念應該是:風格獨特前所未有。達不到這個標準就談不上什麼藝術風格,由此可以看到,繪畫創新與科學發明有著等同的地位,無非一個屬於社會科學,一個屬於自然科學。還有一個道理需要闡明:在中國瓷畫創新領域裡,老並不是什麼資本,少也不是什麼缺點,可謂“道無先後,達者為尊”,唯令人可敬的是真才實學與貨真價實。

風格不是做出來的,風格體現出的是畫者本人的個性與藝術才華;風格不是隨心所欲、無所顧忌,風格是建立在文化底蘊與理論基礎之上的。翻開古今中外繪畫史書可以看到,世界上沒有哪一位具有獨到藝術風格的大師其作品不是建立在堅固的文化底蘊與理論基礎之上,否則也不可能稱之為“流派”或“學派”。

吳冠中: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


當前一些中國瓷畫家為了創造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大多都傾向於對“術”的變革,其結果是難以跳出原有的藝術思維模式。實際上要想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最根本的道理是,首先應對如何建立藝術風格之“理”有個明確的認識。

客觀地看,近代許多中國瓷畫家面對如何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問題,很少有人從中國傳統哲學與中國瓷畫發展理論中去探索、去研究。在一些所謂的具有某種創新風格的中國瓷畫作品中,可以反映出如下幾種不同的認識與不同的表現類型。在“意象”思維的基礎上力求技法的變化與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