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己花钱买的大院,就算后来闹矛盾绝交。为什么他弟弟却理直气壮的要他搬走?

YU41601457


鲁迅究竟为什么被周作人从八道湾赶出呢?鲁迅没有明说,周作人也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猜测一二。

两人的失和,起源确实是因为家庭,据鲁迅和周作人的日记记载,直到他们两人失和前夕,两人的关系还可以用融洽来形容,1923年7月3日,兄弟俩还一起去东安市场,又到东交民巷书店,再去山本照相馆,买了云冈石窟的佛像写真,其乐融融。

但就在这年的7月14号,鲁迅的日记中忽然说,这一天的晚上,他改在自己房里吃饭,自己准备了一道菜,这应该是两人失和的最早记录。

7月17号,周作人的日记记录了日本池上医生来诊的事情,池上是经常去八道湾(周家兄弟的住处)看病的医生,因为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有癔病,每当她身体不适或者心情不好。就会发病,先是大哭,接着就会昏倒,后人认为,池上的来访很有可能是羽太信子因为与鲁迅闹矛盾生了病才来访的。并且周作人承认,他本来在这篇日记里,写了和鲁迅有矛盾的内容,大约十个字,被他用剪刀剪去了。

【周作人】

到了7月19号,周作人亲自送了一封信给鲁迅,他在信里说,“我以前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并且让鲁迅“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信中的意思,是要和鲁迅绝交,但是又没有说明原因。

鲁迅在日记里也对这件事做了记载,说周作人带了信来,鲁迅看了之后想邀他来当面问一下原因,但是周作人没有来。

8月2日,鲁迅的日记里写道,这天下午他带着许广平迁居到了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他离开了八道湾,24号,他又搬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这房子也是鲁迅自己买下的,如今是鲁迅博物馆。

【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有了新房子之后,鲁迅就去八道湾,想把之前放在公共书房里的书籍和器物拿走,正巧遇见周作人夫妇,夫妇俩对鲁迅大打出手,周作人拿着一件一尺多高的铜香炉准备砸到鲁迅的头上,被前来的川岛抢下了,才没把事情闹大,后来羽太信子打电话招来张凤举等人,对他们哭诉鲁迅的罪状,偷看弟媳洗澡之类的言语,就是羽太信子所说,并且羽太信子说的不够周全的地方,则由周作人补全,鲁迅连忙拿了书籍和器物走了。

【羽太信子】

兄弟彻底失和之后,鲁迅大病了一个半月——鲁迅对周作人,可以说是尽了父亲的责任——为了支持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的生活,鲁迅先回国工作,一个人在北京不断给周作人和他岳母一家子寄钱,八道湾的房子是鲁迅出钱买的,他让周作人夫妇住在向阳的房子,自己住在朝北的屋子,为了给周作人治病,鲁迅还背了一身的债务。

那么羽太信子的话有没有可信度呢?假如鲁迅真的做了这样的事,那么周作人的行为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可惜,两人共同的朋友,包括许寿裳、郁达夫以及日本人川岛等人,都认为这件事是造谣,而且对羽太信子的人品都是持怀疑的态度。

【羽太信子与周作人】

许寿裳说羽太信子是个歇斯底里的女人,而周作人十分轻信,许寿裳劝过周作人,他也总是不觉悟;郁达夫则说,羽太信子说鲁迅调戏她,而鲁迅则说羽太信子花钱太过,他总是规劝弟弟周作人,但周作人却管不了太太,两人的矛盾,可见还是经济原因;川岛则讲,羽太信子说鲁迅喜欢在周作人和她住的房子的卧室窗外听窗,但川岛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窗外种满了鲜花,川岛也认为,两人失和的原因,就是经济问题,鲁迅的规劝让羽太信子觉得花起钱来不痛快。

【郁达夫】

当时有人给周氏兄弟的经济算了一笔账,鲁迅结婚之后,一时半会还没有子女,周作人结婚后,要养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的弟弟和妹妹、羽太信子远在日本的父母等等。鲁迅在北京工作,月收入是三百元,周作人最开始在绍兴,一个月最多六十八元,鲁迅还要养母亲和朱安,兄弟俩的钱都是一起用的,也就是说,鲁迅还得贴钱给羽太信子的弟弟妹妹和父母。

后来周作人到了北京,兄弟俩在八道湾居住,周作人的每月总收入五百元,鲁迅也有兼职,每月总收入也不低于四百元,鲁迅除了留下一些买书的钱,其余的钱全都交给了羽太信子,兄弟俩一个月交给羽太信子的钱不下六百元,羽太信子有钱就去日本商店买东西,一生病就请日本医生上门,搞得鲁迅还要时时去借债,鲁迅让周作人节约一点,羽太信子自然对鲁迅非常反感,鲁迅说得多了,形成积怨,最后爆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鲁迅对旁人向来是强硬的,对家人却觉得“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吧”,这也是周作人赶他离开他自己买的房子,他就默然退走了的原因,他并不愿意和弟弟计较。


浔阳咸鱼


这是一段没法说清楚的公案了,羽太信子是鲁迅在日本时期睡过的,后来介绍给自己弟弟,大概本意也是让弟弟解决一下生理问题的,当然一直像个老爹一样的鲁迅也不会跟弟弟明说什么,更不会说自己睡羽太信子的事,谁知道二弟周作人最后娶了羽太信子,这个婚事鲁迅是反对的,但是没成功。那么周作人给鲁迅的绝交信,里面提到他知道以前的什么事,因该是指这件事,但他似乎是准备捏着鼻子认下来,所以并没有赶鲁迅,只是让他别到后院自己住的院子来,鲁迅则直接搬走了,那么羽太信子再拱火。


比方说把以前的事情真真假假一起多说变态一点,比如说她婚后鲁迅继续试图纠缠她,然后就弄的周作人在隔几天鲁迅回来拿书时,用香炉砸他。或者反过来说,日本有混浴风俗,鲁迅也睡过羽太信子,所以在这件事上并不是太注意。

结果被弟弟发现他居然看自己老婆洗澡,所以提出绝交的意思,但是周作人自己也留学日本过,所以对“偷窥”的事,尚有一定容忍度,写了那张绝交的纸条,还算平和,但是羽太信子又把被睡过的事给招了出来,这就不能忍了,当然要用香炉砸鲁迅。觉得这种情况比偷窥的说法更合理一些,鲁迅说不上理亏,但确实很难跟人解释,所以成了个悬案。


李三万的三万里


1919年,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买了北京八道湾11号这所大四合院,房子有三进院子,非常宽敞,是一座标准的大宅门。

八道湾11号周氏兄弟旧居

这所房子一共花了4000大洋,其中房款3500元,中介费173元,税款180元,自来水管费115元。买房子的4000元中,有周家卖掉浙江绍兴老宅的1000元房款,其余3000元是鲁迅和周作人薪金、稿费所积攒。当时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做事,业余时间在大学兼职教书,还在报刊写文章,每月薪金和稿费不低于500元;周作人在大学教书,业余时间兼职、写文章,稿费、兼职费和薪金也在500元上下。

鲁迅(右)与周作人

按照当时的规矩,绍兴老宅是鲁迅兄弟三人共同所有,所以八道湾这所房子并不是鲁迅一人所买,而是鲁迅、周作人和周建人三人共同出资购买,只不过是鲁迅、周作人出资多一些而已,是周氏兄弟的共同财产。

1923年7月,鲁迅与周作人闹矛盾绝交;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绝交信;8月2日下午,鲁迅“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抗战胜利后在法庭受审的周作人

鲁迅之所以搬出八道湾11号,不是周作人“理直气壮”的赶他走,而是他自己主动搬走的。7月19日周作人主动送给鲁迅的绝交信中这样写道: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周作人在信中写的很明白“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并没有将鲁迅赶出八道湾的意思;但他还在信中这样写道:“愿你安心,自重。”这是很重的话了,说明鲁迅干了与身份不适的事情,引起周作人的反感。十几天后,鲁迅夫妇便搬出八道湾,说明他默认了弟弟对他的指责。

这就是鲁迅离开八道湾的前因后果。


民国年间那些事


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女人信子叫鲁迅自重,不要来她的房间?

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和二弟绝交?

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自知理亏搬家?这种事情想一想就明白了。何必去护短,各种长篇累牍的解释。

信子说:我虽然不是基督徒……表达什么意思?基督徒十戒之一,戒淫乱。意思是说我虽然不像基督徒一样守戒,但也是有底线的。看到这句话,就明白绝不是偷窥洗澡。

关键是鲁迅是人,是人也会犯错误。鲁迅娶的二房就是自己的女学生,需不需要解释?鲁迅日记里各种洗脚盆的暗语,需不需要解释?

说信子丑的人,不知道鲁迅早在日本就结识信子,两人就暧昧了。鲁迅回国后还多次向信子娘家汇款,供养信子三妹读书。

而周作人认识信子,不用说也是靠鲁迅牵线。而鲁迅在其中牵红线有没有私心呢?


空空空42973354


1919年2月,鲁迅卖掉绍兴老家的房子,全家迁往北京,买了一所叫八道湾的院落,这是一所三进的四合院,高大宽敞。鲁迅,周建人、周作人兄弟仨约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此永不分离,还把受了一辈子寡的母亲接来享清福。然而,誓言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先是周建人被迫离家出走,接着鲁迅也不得不带着母亲搬了出去,并且从此和周作人老死不相往来。最后,若大院落成了周作人和她日本太太羽太信子快乐的天堂。

鲁迅搬出八道湾,源于周作人咬牙切齿的几个字:请你以后别到后院来!是什么原因让周作人对一向尊重的大哥鲁迅下了封杀令?

有一流传甚广说法是鲁迅窥视了羽太信子的沐浴,羽太信子把这事告诉了周作人,周作人气愤不过,才将鲁迅逐出家门,从此兄弟俩恩断义绝。这种说法究竟可信度有多高呢?我看十有八九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在家沐浴,男女进进出出,从不避讳。莫非羽太信子嫁给周作人后,思想进步了,有了羞耻之心,懂得中国男女有别,授受不亲道理!我看未必,即使到现在,日本仍保留着男女一齐沐浴的光荣传统,羽太信子的思想不可能改变的这么快!再说,羽太信子沐浴的房间外有一条沟,墙边还种些花花草草,鲁迅想看也未必能一饱眼福!关键鲁迅不是那种喜欢沾花惹草的风流才子,以他学识人品断然做不出这种龌龊之事。

那么羽太信子为何要诬陷鲁迅呢?其实就是她想独占八道湾 ,把鲁迅、周建人以及他们的母亲看作累赘,先逼走周建人,再用卑鄙的手段在周作人枕边吹耳风,耳软心活周作人误以为真,竟向鲁迅发出逐客令,连给鲁迅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鲁迅为此异常痛苦,常以烟酒麻痹自己的神经,希望自己早点死去,这可能是鲁迅一生中最痛苦、绝望的时候。周作人是他最疼爱的弟弟,没想到,周作人恩将仇报,以这样方式对待自己。后来,许广平走进他的生活,鲁迅才从低谷走了出来。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偷窥洗澡什么的捕风捉影的事谁也说不清,我现在列一些公认的事实出来,什么原因大家自己思考。

一,鲁迅有钱有才情,当时还是一个教育局的小领导,如果是色中饿鬼的话,他会缺女人吗?

二,羽太信子并不漂亮,甚至有点丑。

三,日本人当时在中国很强势,任何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有占日本人便宜的念头,况且还很丑。

四,综上所述,如果鲁迅和周作人的日本老婆有矛盾,必须走一个的话,那么大概率是鲁迅,因为鲁迅只是笔杆子牛逼,日本人是枪杆子牛逼。


午夜雨不停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鲁迅先生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教育部来任职。当年5月刚入职就领到了60块大洋,两个月以后就涨到125块大洋,到了10月份正式核定工资220块大洋。

后来鲁迅先生又到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学校去兼职教书,又能赚到一笔收入。再加上一些稿费,鲁迅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三四百块大洋左右。

当时的普通人家一个月能有三块大洋的收入,就相当不错了。但鲁迅的开支也非常大,每个月他都会花不少钱去买书和金木虫鱼。

鲁迅在北京稳定下来后,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鲁迅就想买下八道湾一个三进三出60多间的四合院,供自己三兄弟和母亲居住。



鲁迅虽然工资高,但他的开支也大。为了能够买下这个四合院,他们三兄弟商议就把绍兴的祖宅给卖掉了。

祖宅大概卖了1000多块大洋,再加上鲁迅先生的一些积蓄,大约在1919年,花了3500块大洋买下了这个豪宅。根据专业人士评估,现在这套四合院价值两个亿人民币。



鲁迅名义上的妻子朱安是个传统的女人,不大会打理家务。因此鲁迅就把打理整个家族的事务交给了弟弟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是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娶的老婆,长得非常漂亮。但出身于寒门,对于钱财有非常大的贪欲。

当时鲁迅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400块大洋左右,周作人也有350块大洋,这些钱基本上都交给羽太信子来打理。



刚开始羽太信子还比较贤惠,一家老小的穿衣吃饭都归她来负责。慢慢的她就粘上了很多恶习,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为了巩固她在周家的势力,把自己的妹妹强制嫁给周建人。

羽太信子越来越挥霍无度,鲁迅先生就劝她细水长流节制一点花钱。慢慢的双方就产生了矛盾,羽太信子担心鲁迅先生会取消她的财政大权,于是就先下手为强。这是一个非常善于算计的女人,在她面前,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君子根本沾不到光的。



羽太信子在周作人面前,经常说鲁迅的坏话,甚至还污蔑鲁迅偷看她洗澡。周作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软弱的人,在羽太信子的教唆下,他们两口子就打了鲁迅。

鲁迅先生作为家中的长子,只能忍辱负重,一个人搬出了这座豪宅。没多久,鲁迅又花了1000多块大洋买了一个四合院,把母亲和朱安接了过来。当鲁迅回来搬自己的旧书的时候,又被羽太信子一家人暴打。



周作人为什么要求鲁迅先生搬出这个四合院呢?原因就在于祖宅的产权是属于三兄弟的,在购买四合院之时用的一部分钱就是卖掉祖宅的款项,所以这个四合院三兄弟都是有份的。

不管是鲁迅还是周作人,两兄弟的性格不同,但都是比较传统的文人。对于理财他们是不大懂的,很难界定这座房子的产权。虽然房子挂在鲁迅先生的名下,但是属于三兄弟的。


周作人认为,鲁迅先生一个人搬出去,其他两个兄弟还在,这座房子就应该属于两兄弟和母亲。

鲁迅先生后来就把母亲和朱安接了出来,三弟周建人去了上海。但鲁迅也没有再追究周作人房子的事,他认为自己是家中的长子,应该多承担一点,再者家丑也不可外扬。



其实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家里的事是分不清楚的。鲁迅先生虽然是以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但他骨子里面还是比较传统的人,他希望能够把一家老小的生活给照顾好,个人付出多少不重要的。

后来鲁迅先生又到上海去工作,南京国民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份月薪200大洋的工资。再加上鲁迅的稿费,每年的收入都破万。他想把母亲和朱安接到上海来,但被他们拒绝了。

这时候的鲁迅正处在创作的高峰期,他个人除了购书和买金石外没有其他爱好。他的收入足以照顾他和许广平的生活,每个月还给母亲和朱安寄生活费。

鲁迅先生一生的生活都过得比较舒适,基本上没有很缺钱的。对于北京的那座豪宅,反正是自己的二弟在住。只要他们一家生活好,鲁迅先生也就满意了,根本就没有想过去讨要自己当年的买房钱。


新知传习阁


众所周知,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鲁迅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宴之敖者。这是他被二弟周作人赶出家门后对自己的一种调侃。宴字之上的宀,是家的意思;敖是从出,从放的意思;宴字下面的曰和女,寓意为日本女人。合起来理解,就是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意思。

鲁迅所说的日本女人,指的就是他二弟和三弟娶的两个日本娘们: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两姐妹。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岁;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岁。民国八年,收入丰厚的鲁迅将母亲、二弟全家与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开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北京的这所四合院,是鲁迅买的,但是当时他的钱不够,便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用卖祖宅的钱和他自己的储蓄,才买下了新宅子。而祖宅是大伙共有的,因此周作人便认为,鲁迅买的四合院虽然他没有掏钱,但是卖祖宅的钱他也有份,算是变相掏钱了。这便是周作人鸠占鹊巢,赶鲁迅出门的依据。

但是,他们的父亲周伯宜很早就去世了。周作人当时还是个小毛孩子,是鲁迅在外面赚钱养家,才把他抚养成人的。鲁迅到南京上学,就把周作人接到南京上学;鲁迅去日本留学,对同样在日本留学的周作人也是关心照顾。如果没有鲁迅罩着,周作人哪有后来的文学成就?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周作人后来当汉奸,给日本人效力,也就不奇怪了。他天生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还有点忘恩负义。

感觉跟着日本老婆就能富贵安乐,还要什么兄弟手足之情?


说到周作人的这个日本老婆,也是奇葩。据鲁迅的好朋友许寿裳的回忆。周作人的老婆,羽太信子这个人,患有间歇性歇斯底里症。性格狂躁,为人强势,而周作人的耳根子软,对羽太信子唯命是从,什么都听这个娘们的。

另外,鲁迅的媳妇(后娶的)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说过:

到北京以后,她(羽太信子)却不同了,因为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气焰嚣张的时候,北京又有日本使馆,她便倚势凌人,越发厉害,俨然以一个侵略者的面目出现了。事事请教日本人,常和日本使馆有着联系。鲁迅被赶走后,一有什么风声鹤唳,她就在门前扯起日本旗,改周宅为羽太寓。

鲁迅和周作人的三弟,周建人也有相关的回忆记载:

他(周作人)却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着要他到日本使馆去讲话。平日里,一讲起日本,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讲到支那,都是卑贱低劣。而周作人只求得一席之地,可供他安稳地读书写字,对一切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逆来顺受。

可见周作人怕老婆是出了名的,经常被羽太信子虐待,家里的钱都得交给羽太信子管。

羽太信子原本出身于日本贫苦人家,从来没有见过上等人的生活。而鲁迅和周作人的收入又非常高,突然而来的富裕,让羽太信子有一种穷人乍富的心态。

觉得自己当了上等人,浪得不知道姓什么好了。家里雇佣好几个佣人伺候她,新买的东西,说扔就扔,说送就送,崭新的也是。饭稍有不合口,立即倒了喂狗,再令厨房另做。十足的败家娘们儿……

前面也说了,周作人怕老婆,羽太信子这么作死他当然不敢管了。但是鲁迅要顾家,要赚钱给家人花。同时还要资助羽太信子的岳父、岳母,以及他的弟弟羽太重久。(鲁迅对羽太信子一家是仁至义尽了)



鲁迅便对羽太信子进行奉劝,说:花钱要有节制,也得想想将来。这让羽太信子感到十分不爽,觉得自己花钱不痛快,老被说,以至于束手束脚。因此,她极度厌恶鲁迅,势必要把鲁迅撵走。便经常在周作人耳边吹枕边风,让他出面赶走鲁迅。周作人起初不同意,羽太信子就骂他。周作人这人又软,只好屈服。但是赶鲁迅出家门,要有理由。于是羽太信子便想出了一个非常龌龊的办法。她的杀手锏,就是污蔑鲁迅。

首先,在外面对旁人说鲁迅调戏她,并极尽诟骂之辞,让鲁迅下不来台。

其次,在家里跟周作人说,鲁迅在卧室的窗台下,偷听她的动静。

说实话,我反对神话鲁迅。但要说他偷看羽太信子,我是不信的!就凭羽太信子长的那副磕碜模样,别说鲁迅看不上,只要是稍微有点追求的人也不可能看的上!

更何况这娘们毫无内涵可言,素质极其低下,鲁迅能看得上她?除非中邪了。(比如周作人)



最让人唏嘘的是,羽太信子造谣,骂鲁迅的言辞,由于都是她自己临时编造的。经常会出现前后事件不一致,有漏洞的情况。而当羽太信子被别人质疑的时候,周作人就立即出面补救一下,好使事情听起来很合理。周作人这种偏袒媳妇,助纣为虐的行为,足可见其人品之低下,让人汗颜……

在周作人和羽太信子驱逐鲁迅之前,羽太信子和他妹妹羽太芳子,已经驱逐了周家的老三周建人,把他赶到了上海。鲁迅再待在家里,也没什么意思了。鲁迅把鲁老太太接走,搬到了砖塔胡同,另置了一套房子。很久后,鲁迅因回旧宅取书籍,又被羽太信子、周作人夫妻追逐打骂。作为弟弟的周作人,居然拿香炉往鲁迅身上砸……

鲁迅搬走后,周家在北京的四合院彻底沦为了羽太一家的私宅。抗战爆发后,周作人拒绝随学校南下昆明,留在了北平。他当时为自己留下来做辩解,给了四个理由:

第一,自己喜欢品质生活,去到大后方物资匮乏,他受不起那种苦;

第二,自己不想离开北京,不想搬家;

第三,对中国的抗战没有信心。反正也是输,不如现在就投靠日本人。

第四,家里的媳妇就是日本人,日军不会为难他。



(汉奸周作人接受审判)

对于周作人这种行径,学校内的很多教授都嗤之以鼻。不过就是个南方小地主出身而已,装什么贵族范儿?林徽因和梁思成,哪个不是出身于高官显贵之家?人家真正的国之栋梁,为了支持抗战,一没出国二没投靠日本人。坚持到大后方为国效力。你特么一个五十多岁还在写心灵鸡汤,靠忽悠小女生挣稿费的人,装毛线的高雅。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以汉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经众多人求情,改判十年。不是不想搬家吗?不是过不得苦日子吗?得了,这回吃牢饭吧。

总的来说,鲁迅被赶出自己的家。主要源自于周作人的败家娘们羽太信子,是她的挥霍导致了家庭经济陷入巨大困境。鲁迅对她的行为进行约束。当时日本强,中国弱,羽太信子借国势猖狂,对鲁迅的约束十分不爽,意图驱逐鲁迅。周作人软弱无能,对羽太信子的指令唯命是从,与鲁迅彻底决裂。鲁迅随之与母亲离开八道湾。

最后奉上周作人写给鲁迅的“决裂书”。文笔确实好,只可惜是篇骚气满满的鸡汤文。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Mer86


首先重点说明+强调,周作人不能也不敢逐大先生离家!且看原文: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他只是“请”大先生不要到后面院子,后院是他的私地,闹矛盾了,这个很正常,再正常不过。

但是,大先生为什么直接就搬出家了呢?原因如下:

一,大先生是老大。在长兄如父的年代,老大得让着。虽然先生是最坚决的革命者,但那是在外面,在社会上。在家里,又如何能和自己自小照顾大的兄弟互相咬着牙眼?

二,早年丧父,寡母抚养。在父亲去世以后,大先生就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两兄弟,特别是周作人,是自己到哪就带到哪!如果兄弟纷争,也和平常人家一样闹的不可开交,母亲如何受得了?何况大先生还至孝?

三,妻子朱安。当时大先生名义上已婚,但其实无家!妻子朱安是母亲送的礼物,但必须养着!(由此可知,先生虽是革命家,但毕竟来自旧社会,内在还是很传统的!)

身为长兄,与弟纷争,下有老婆,上有娘亲。你说先生该怎么办?

四,先生是“干大事”的(朱安语),重心在国不在家: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也像平常人陷入无聊的纷争,怎么会有先生!

五,我认为这一项挺重要的,就是先生当时已是“名满天下”,声望极高,总不能因此家庭琐事伤及羽毛!

六,我以为这一项极其重要,就是从后来周作人的作为,大先生肯定是要和他分道扬镳的!有人说周作人的那个日本老婆丑陋不堪,品质败坏,我想毕竟是人家的老婆,以大先生的胸怀,总不至于!所以真正让先生不齿的,下决心离开的,当是周作人的作为!

七,这一项回答的是,为什么房子是大先生买的,离开的不是周作人而是大先生?!这个问题就大了!就好比秀才遇着兵,君子碰到无赖,孟母必得三迁是一样一样的!大先生不离开,你说,怎么办?!


永是勇士之家a


不是周作人理直气壮,而是鲁迅为了自保


兄弟之间争夺家产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难事。房子确实是鲁迅出钱买的,但是可惜不是独资。根据中国的传统来说,亲兄弟之间不参杂别的东西,一般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鲁迅几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可惜他们之间多了一个女人。


先说说北京这套房子,它是一套三进的大四合院。现在想在北京买一套这样的房子,没有几千万上亿是拿不下来了。但是当时是民国初期,房子的价格就要便宜多了。然而就算很便宜,也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

当时这套房子的成交价是3675块大洋,在北京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17块。鲁迅作为上层知识分子,除了当时是老师之外,还有各种稿费。乱七八糟的加在一起,一个月差不多有300多块大洋。

但是鲁迅是文化人,平时也有各种社交活动,再加上扣掉了一些税,最后鲁迅差不多一个月可以拿200多块大洋。辛苦一年下来,满打满算差不多有2500块大洋。但是当年刚到北京第一年,买房子的事情本可以推后。然而母亲弟弟要过来,所以不得不提前。


钱不够本来应该兄弟几个人来凑,毕竟弟弟一家也要搬过来。然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死的比较早,作为家中的老大,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虽然当时二弟周作人也有钱,但是鲁迅有点大男子主义,并没有开口问二弟要钱。而是自己主张把绍兴的老宅子卖了,毕竟搬过来也没人住了。用卖来的一千多块大洋,再加上自己借了别人的一点钱,总算是把房子问题搞定。

而弟弟之所以可以理直气壮的住进来,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栋房子买的时候,是卖了老宅才买下来的。既然是祖宅,自然有他们弟弟的份。所以对于搬过来住,鲁迅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两个弟弟都是自己看大的,也不觉得不舒服。

等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之后,就把还住在绍兴老宅子的母亲、两个弟弟及其家人接到北京。毕竟宅子都卖给别人了,总是不搬走也不好说。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成婚分家之说,就是怕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鲁迅兄弟三人均已成家,可惜不听老人言。


中国的国情就是这么奇怪,但凡兄弟反目成仇的,一般都离不开自己那位好夫人。父亲去世的比较早,长兄为父。三进的大房子,鲁迅住在三进也就是大门口,最好的一进留给两个弟弟,二进是自己母亲和原配朱安。作为兄长的做到这个地步,其实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弟弟周作人、周建人都算作是鲁迅一手拉扯大。当时鲁迅在南京上学,他带弟弟周作人来南京。后来去日本留学,也还带着周作人。之所以没有带着周建人,是因为本身还小,而且家里面也得留个种照顾母亲。钱都是哪里来的?还不都是鲁迅赚得。

周作人的老婆是鲁迅两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名字叫作羽田信子。她家比较穷,与周作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两人打工的小旅馆里面。羽田信子在里面打扫卫生,周作人也在这里找些小工做。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生了情愫。回国的时候,干脆就结了婚。


▲周作人与妻子

虽然周作人的名声没有鲁迅大,但是也好歹算作文豪一个。收入尽管没有鲁迅的多,但是一个月也有200多块大洋。周作人的老婆羽田信子一看这是个大款,自己家里面又没钱,想到妹妹羽田芳子还在过苦日子,干脆也把他带了过来。

对于这种买一送一的情况,鲁迅想着自己和弟弟一月工资500多块大洋,是普通人家的将几十倍,怎么着也可以养活两人。可惜鲁迅低估了东洋女子的消费能力,以及东洋女子的贪婪程度。羽田信子看这日子过得非常好,为了进一步在家中站稳地位,羽田信子把妹妹羽田芳子推上了周建人的床,成了鲁迅的二弟妹。

别看周作人每月200多块大洋,但是根本剩不下来几块,因为羽田信子花钱太过大手大脚。出门在外必坐汽车,看医生只看日本医生,雇了十几个佣人。每到月底家里钱花完了怎么办?当然是找鲁迅这个大哥出钱了。

▲羽田信子

对于这种情况,鲁迅也很生气。他曾经写信给羽田信子,告诉她平时花钱节制一点。这句话惹毛了羽田信子,感觉有人约束自己了。就开始给丈夫周作人抱怨,但是鲁迅是他哥,自己也不好说什么。羽田信子一看这招不管用,就开始出阴招。

她开始在家里面告状,说鲁迅偷看她洗澡。还诬赖鲁迅说他经常趁周作人不在的时候,趴在她窗户下偷听。对于鲁迅的人品,我是毫不怀疑的。其实这都是羽田信子的小阴招,就是为了抹黑鲁迅。虽然是没有的事情,但是周作人可不管,这是要给他戴绿帽子,就开始跟鲁迅吵架。

尽管鲁迅擅长以讽刺社会为主,但是对于这种只有两个人知道的事情,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也不想再继续受这种冤枉气,鲁迅干脆主动的搬出去住。但是考虑到羽田信子的大手大脚,估计也没钱照顾自己母亲,顺带着也把母亲接了出来。


随后鲁迅又花了一千块大洋,在北京就买了一套院子。兄弟两人也算是真正的绝交,至于另外一个弟弟周建人早就被羽田信子排挤出去跑到了上海谋生。自从鲁迅搬走之后,这所以鲁迅出资的四合院完全成了周作人夫妻的私物。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很多人都选择战略性转移。但是周作人过惯了这种生活,突然搬到大后方苦日子受不了。又仗着自己老婆是个日本人,相信日本人不会伤害他,就留在了北京。可惜他毫无骨气可言,日本进来之后不久,他就做了汉奸。

甚至就连他做汉奸的事情,他的母亲曾经预言到了。七七事变之前,鲁迅的母亲周老太太对俞芳的姐姐俞藻说:“我现在很为老二担心,如今教育界开会的消息,报纸上很少有关于老二的内容,我担心他对抗战的态度不坚决。”果然在这没多久,周作人就做了大汉奸,想必在这中间肯定少不了老婆的羽田信子的卖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