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安然入”稅“的稅務風險點!

一、報表層面的風險點

1.稅負率明確低於同地區同行業水平。

2.成本結構明顯區別於同行業同類產品,比如可抵扣進項的成本明顯偏高,可能被視為多轉了成本。

3.成本結構與產品配方不符,比如有的企業發生一個產品耗用多個包裝盒的低級錯誤,再比如,投入材料與產品沒有關係。

4.成本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而又沒有推出新配方產品。

5.毛利率年與年之間、月份與月份之間起伏明顯,又沒有合理的解釋。

6.毛利率或純利率遠遠高出同行,或者遠遠低於同行,都可能被重點檢查。

7.期間費用率偏高,大部分毛利被費用“吃掉”,導致企業微利或虧損,很容易被發現隱瞞收入。或者,期間費用明顯偏低,提示可能“另外有一本賬”,大量白條費用做在“另一本賬”上面。

8.製造費用存在異常,比如水電費與產能不配比、外加工支出與產量不配比。

9.資產負債表結構異常,有形資產多,產值卻很小,“大公司做小生意”,可能被懷疑有兩本賬。

10.物流費用佔的比重偏高,可能被發現隱瞞了收入。

11.現金流呈負數,可能牽出“兩本賬”。

12.存貨賬實差異大,賬多存少(虛庫),或者存貨時間太長,一直沒有動用。

13.生產環節“在產品”賬多實少,被視為多轉了成本。

14.產能分析出現異常,包括設備產能評估、人工產能評估、材耗產能評估、製造費用產能評估、期間費用產能評,這些產能如果明顯低於同行水平,可能存在隱瞞收入。

15.公司一直虧錢或微利,股東卻大量借錢給公司,可能被懷疑有銷售收入直接進了股東的口袋。

16.預收賬款掛賬時間太長,被強行要求確認收入履行納稅義務。

17.頻繁出現大額現金收支,以及大額現金長期掛在賬上,可能存在賬外收支。

18.股東幾乎沒有繳個稅,而股東個人資產很多,提示股東有“賬外收入”。

二、賬務層面的風險點

1.股東個人費用,在公司報銷。這種情況,將被視為分紅,企業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用公司資金購買資產,資產所有人寫成股東,資產的費用、折舊卻在公司列支。這裡有多個問題:股東涉嫌挪用公司資金、股東變相分紅當繳個所得稅、股東資產費用、折舊在公司列支也將被視為分紅,須繳個人所得稅。

3.沒有成立工會,卻計提工會經費,發生支出時,沒有取得工會組織開具的專用憑據。所得稅彙算時,這將被調整。

4.跨年度列支費用,比如上年12月的票據,拿到本年來列支。

5.不按標準計提折舊。

6.製造企業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銷售成本時,無相關附件,或者存在隨意性,或者不能自圓其說。

7.以現金支付工資時,無相關人員簽字。

8.工資名單與社保名單、合同名單不一致。

9.商業保險計入費用,在稅前列支。

10.生產用原材料暫估入賬,把進項稅額也暫估在內,虛增成本。

11.過期發票、套號發票、連號發票、假髮票等入賬列支費用。

12.貨款收回後,掛在往來科目中,長期不確認收入。

13.非正常損失材料、非經營性耗用材料,沒有作進項轉出。

14.捐贈、發福利等視同銷售行為,沒有確認銷售收入。

15.福利性質旅遊和獎勵性質旅遊混在一起。前者屬於福利費,後者吃於工資性收入。

16.非本公司人員在本公司報銷費用,比如幫助客戶、領導、外部專家報銷機票、旅遊開支等。

17.產品移庫處理不當,被要求確認為收入。

18.總公司與子公司、分公司之間關聯關係沒有撇清,存在價格轉移,被稅務要求按市場定價確認收入。

19.未經批准,總公司與分公司合併納稅。

20.應徵消費稅的小汽車其費用不得抵扣進項。

21.打折銷售、買一送一、銷售返利等處理不當,導致增加稅收。

22.股東借支,長期不歸還,被視為變相分紅,要求繳個人所得稅。

23.直營店缺乏獨立營業執照,涉稅事項牽汲總公司;另外,本來可以按個體身份納稅的門店,卻要求按總公司一起查賬徵收。

24.對外投資協議不完善,被稅務認定為借款,因此所得稅的投資收益須再交一次所得稅。

25.借款給關聯企業,不收利息,或者利息不入賬。不收利息,屬於“利益輸出”,不入長屬隱瞞收入。

26.固定資產或待攤銷支出,沒有取得正規發票,折舊和攤銷額不能稅前列支。

27.費用項目混餚:業務招待費、廣告宣傳費、培訓費、福利費等有扣除限額的費用,是重點檢查項目。

28.邊角餘料銷售收入明顯較高

29.財政補貼性資金,核算不當導致稅務風險。

30.關係法人之間,無償劃轉資產,包括設備,以及無償提房產等,均要視同銷售或租賃,確認收入納稅。

31.應收、預收、應付、預付等科目存在虛假戶頭,並且長期掛賬,可能牽出“兩本賬”。

32.非生產經營性資產,比如員工上下班接送班車,不得抵扣進項稅。

33.非公司名下車輛,費用不得在公司報銷列支(租給公司的除外)。

34.不同法人主體之間借貨還貨,雖然不涉及貨幣收支,但依然是銷售行為,應當繳納增值稅。

35.企業將銀行借款或自有資金無償借給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涉及營業稅風險。

36.宣傳活動贈送禮品,須代扣代繳個稅。

37.資本公積轉增資本,如果涉及個人股東,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因此,不要直接轉增資本。股東個人借款轉資本,也存在類似風險。

38.“外賬”附件與“內賬”明顯不一樣,包括版式、紙張、簽名等。

39.幾乎沒有白條,與當前的環境不符,可能提示還有一本賬。

40.差旅費用、招待費用等少得可憐,明顯與公司規模不符,提示可能因為現金流不足,有大量費用沒有入賬,或者,有大量白條費用進入了“另一本賬”。

三、發票層面的風險點

1.收到專用發票,卻沒有用於抵扣,也沒有入賬。當某一天,供應商涉稅時,順著這些發票摸查過來,就可能發現本企業存在“體外循環”、“兩本賬”。

2.供應商不能開專用發票,供應商讓他的上家,開給本企業。這種專用發票,不能用於抵扣。

3.專用發票商品品名與實際清單不符,或者沒有清單。

4.大頭小尾發票,手工的是撕下來開,機打的也存在稅控機打一聯,然後用普通打印機偽造一聯的情形。“陰陽發票”性質類似,於客戶聯和記賬聯、存根聯抬頭不一致。

5.買發票的風險:買 來假髮票、套號發票,也有賣真發票的賣給你,但在當月最後一天作廢處理,你拿到的發票就成陽廢票。

6.客戶方涉稅,或者國企受反腐調查,可能把你買的發票事查出來。

7.第三方開發票,委託付款的風險。增值稅法規要求,必須“票、款、物三統一”。

四、賬戶管理

1.在銀行開具輔助賬戶,不向稅務申報,收入進入這個賬戶,不確認收入。這種查出來性質比較嚴重。

2.個人卡長期使用於收款,而金額進出很大,累計金額也大在。這很容易受到監管,從而查出未確認收入。

3.個人卡用於收取貨款,卻同時用於支付供應商款,一旦供應商涉稅被查,這些個個卡也就暴露了。

4.個人卡用於收取貨款,同時通知經銷商,導致很多人知道這些卡在用於收取貨款。

5.股東個人卡信息被洩露。

6.反洗錢監控,牽出個人卡收取大量貨款的風險。

讓你安然入”稅“的稅務風險點!

讓你安然入”稅“的稅務風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