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情感的港湾

相约每晚6:00,做一个悟心之人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的特色就是抗逆父母亲,有自己的主见,不听话。

事实上逆反它有正常的、正面的、及所谓的比较偏差的行为。

当孩子他的身体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他的荷尔蒙有变化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成人感。

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逆反。

例如孩子想自己做一些决定,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知道,我的孩子做的这个决定是他可以有的空间,他需要开始学习练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有一个后果。

他要从这个后果知道哪些决定是他将来成熟的时候他该做的,哪些决定是他不该做的。

青春期是训练孩子准备成为大人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从小事开始练习做决定。

这个时候做家长的就不要去惹儿女的气,在不相关的事情上,家长不要有太多的干涉。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例如孩子穿着短裤短袖,可是天很冷。

其实没有关系,天冷不要紧,只要不危及到他的生命,他出去感冒,这是他自己的决定, 这是他学习的机会。

这不会对儿女造成多大的伤害,一点小小的功课是他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

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是逆反,这是孩子在发展他的自主跟成人 的一种能力。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但是有一个真正的逆反,就是一个偏差行为的出现,他会对父母的态度不好,你说东他非要往西。

有些是态度很恶劣,故意跟家长唱反调,而且是他所唱反调这个事情,是对自己真的不好。

通常这个时候,父母都要回顾到长久以来,他跟孩子的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比较好的时候,父母说什么,虽然孩子不一定同意,但也会放下自己的意见。

如果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不好,他就会跟父母唱反调。

偏差行为的四个重要形成因素,第一个就是争取父母的注意力。

当孩子活在世上,感觉都没有人爱他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受伤和不舒服的感觉,就会用一些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为了要获得在情感上的满足,他就是要父母亲注意他,即使这个注意是骂他。

如果父母亲太忙,父母亲跟孩子几乎没有情感上的连接的时候,孩子就会容易出现偏差,有一些不听话的行为。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我们中国的父母亲有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回答是肯定的“有”,但是我们没有花时间跟孩子沟通。

家长经常问的就是作业做好了没?钢琴练好了没?家长跟孩子的对话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很少问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

如果孩子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几乎是给孩子一些批评指教,而不是去认同孩子说的。

我的孩子在外地读大学,一天他半夜12点多打电话给我说:“妈妈,我已经读了三四个小时的书,但是还是读不完。”

那孩子一定也很着急,也很困,都已经半夜了,但是又没写完功课。

这个时候就要跟孩子情感上有连接。

我就鼓励孩子说:“那你一定很累,你还是都把它完成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很有毅力,而且会克服困难的孩子。”

当我这样和孩子对话,我就把握了机会,这样孩子的情感会满足。

因为你跟他站在同一条线的时候,他就感觉他的情绪被你了解,你真的关怀他,你真的了解他,他的情感会满足。

你如果跟孩子讲你是不是又跟同学出去玩,这么晚才开始做功课,难怪还没写完。

这样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下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跟家长讲了。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跟孩子做一个好的连接,使孩子觉得跟我们在一起,跟我们谈话是安全的。

我们在他面前始终认为他是可以的,他是可以冲破困难的。他现在有难处,他现在不够成熟,但是我们都对他有信心。

他的价值再一次被你认定。

这个时候父母跟子女的谈话,会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安全感不受威胁。

孩子就会跟父母有一个好的关系。

有了好的关系,当你真的要给他一个指引时,他就愿意听。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就像我们长大后,不愿意有人管我们。但是我们愿意听自己喜欢人的话。

孩子在学校也是这样,如果有一科目,平常不是他擅长的,如果他喜欢那个老师,他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而且会学得很好。

他喜欢那个老师,老师所说的话,他就会愿意听。

偏差行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感情受伤。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有时孩子会有一些故意捣蛋的行为,让父母受点苦,孩子的心理会好受一点。

有一些孩子受父母的高压,他不敢正面去反对父母,他表面看起来很乖。

他在学校行为不好,可是父母却觉得他在家里的行为很乖。

孩子情感受伤,他一定要有一个情感发泄的出口。所以他要让别人不快乐,那样他才会好过一点。

做父母的在好多事情上都要学习,也常常要思考,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做!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