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那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今天,我介绍大家四个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请各位家长不妨试试。


技巧一: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中国的家长们太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无论是在指导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也好,选择报考的高中也好,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准确、不恰当的成分,家长不要俯视,而要平视,要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当我发现他们能尊重我时,我也是会讲理的”)。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技巧二:要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跟孩子们学——这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树立的意识,而且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儿子,你教我学学电脑”,“女儿,这DVD怎么看”这样简单的“讨教”上,而是要求我们成年人在与孩子们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承认孩子们的优势与长处。

承认在社会疾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某些不适应甚至是落伍;承认我们在教育孩子不犯错、少犯错的同时我们也在不自觉的犯着错误。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只会更加赢得孩子们的信任。现在的孩子接收新鲜事物的速度太快,能力太强。我在当教师时经常和学生说:我不过是在英语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上比你们先学了一步,多经历了一些。你们以后一定会超过我的,也一定要超过我,只有超过了我才是进步。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技巧三: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反观现在的家庭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家长与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确。说的直白一点,很多家长“屈尊”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的目的,还是要教训孩子,还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家长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其二,固化思维限制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节决定沟通效果。沟通是一个细致的不能更细致的教育行为,要细到每一段话,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

拜托各位家长,当你要向孩子明确表达赞许或警告的时候,甚至需要注意您每个字的音调。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例子,一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请嘉宾作为母亲“对儿子说点什么”,嘉宾说:“儿子,不要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我希望你更出色,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主持人马上纠正道:您应该说‘儿子,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我相信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寥寥几字之差,所表达的期许是有多大的不同啊,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又会有多深刻、多深远啊!嘉宾的话是居高临下的希望,主持人的话却是朋友式的赞美;前者是一种指导,后者是一种鼓励;儿子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会自愧不如,继续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而主持人的那一番话如果是妈妈说的,会给儿子一种激励,增强他走出妈妈阴影的自信。

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要记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有妥协,要有商量,要给彼此余地。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技巧四:多夸夸孩子,赏识是教育的一部分。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长自身。孩子能否做出值得赏识的事,需要家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同时孩子正确的行为能否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的赏识,更需要家长的发现和肯定。

赏识教育更不能仅仅持续一时,而要长期坚持,行程规律,有惯性。否则会让孩子产生疑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把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或者长期被老师和家长忽视的优点、优势挖掘出来并加以肯定,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十分有好处。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正处于青春期或即将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对于和孩子的有效沟通,要重视但不要畏难,心中坚定地相信我的孩子是优秀的,现实中积极落实沟通四则技巧,相信孩子与您一定无话不谈。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