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情感的港灣

相約每晚6:00,做一個悟心之人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典型的特色就是抗逆父母親,有自己的主見,不聽話。

事實上逆反它有正常的、正面的、及所謂的比較偏差的行為。

當孩子他的身體成長到某一個階段,他的荷爾蒙有變化的時候,他會產生一種所謂的成人感。

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逆反。

例如孩子想自己做一些決定,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知道,我的孩子做的這個決定是他可以有的空間,他需要開始學習練習做每一個決定都會有一個後果。

他要從這個後果知道哪些決定是他將來成熟的時候他該做的,哪些決定是他不該做的。

青春期是訓練孩子準備成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從小事開始練習做決定。

這個時候做家長的就不要去惹兒女的氣,在不相關的事情上,家長不要有太多的干涉。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例如孩子穿著短褲短袖,可是天很冷。

其實沒有關係,天冷不要緊,只要不危及到他的生命,他出去感冒,這是他自己的決定, 這是他學習的機會。

這不會對兒女造成多大的傷害,一點小小的功課是他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

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不是逆反,這是孩子在發展他的自主跟成人 的一種能力。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但是有一個真正的逆反,就是一個偏差行為的出現,他會對父母的態度不好,你說東他非要往西。

有些是態度很惡劣,故意跟家長唱反調,而且是他所唱反調這個事情,是對自己真的不好。

通常這個時候,父母都要回顧到長久以來,他跟孩子的關係是沒有建立起來。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比較好的時候,父母說什麼,雖然孩子不一定同意,但也會放下自己的意見。

如果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不好,他就會跟父母唱反調。

偏差行為的四個重要形成因素,第一個就是爭取父母的注意力。

當孩子活在世上,感覺都沒有人愛他的時候,他們會有一種受傷和不舒服的感覺,就會用一些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為了要獲得在情感上的滿足,他就是要父母親注意他,即使這個注意是罵他。

如果父母親太忙,父母親跟孩子幾乎沒有情感上的連接的時候,孩子就會容易出現偏差,有一些不聽話的行為。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我們中國的父母親有沒有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回答是肯定的“有”,但是我們沒有花時間跟孩子溝通。

家長經常問的就是作業做好了沒?鋼琴練好了沒?家長跟孩子的對話很少關心孩子的生活,很少問孩子在學校裡的一些事情。

如果孩子講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家長几乎是給孩子一些批評指教,而不是去認同孩子說的。

我的孩子在外地讀大學,一天他半夜12點多打電話給我說:“媽媽,我已經讀了三四個小時的書,但是還是讀不完。”

那孩子一定也很著急,也很困,都已經半夜了,但是又沒寫完功課。

這個時候就要跟孩子情感上有連接。

我就鼓勵孩子說:“那你一定很累,你還是都把它完成了,媽媽知道你是一個很有毅力,而且會克服困難的孩子。”

當我這樣和孩子對話,我就把握了機會,這樣孩子的情感會滿足。

因為你跟他站在同一條線的時候,他就感覺他的情緒被你瞭解,你真的關懷他,你真的瞭解他,他的情感會滿足。

你如果跟孩子講你是不是又跟同學出去玩,這麼晚才開始做功課,難怪還沒寫完。

這樣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下次有事情的時候,他就不會再跟家長講了。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跟孩子做一個好的連接,使孩子覺得跟我們在一起,跟我們談話是安全的。

我們在他面前始終認為他是可以的,他是可以衝破困難的。他現在有難處,他現在不夠成熟,但是我們都對他有信心。

他的價值再一次被你認定。

這個時候父母跟子女的談話,會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滿足,安全感不受威脅。

孩子就會跟父母有一個好的關係。

有了好的關係,當你真的要給他一個指引時,他就願意聽。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就像我們長大後,不願意有人管我們。但是我們願意聽自己喜歡人的話。

孩子在學校也是這樣,如果有一科目,平常不是他擅長的,如果他喜歡那個老師,他就會對這門課感興趣,而且會學得很好。

他喜歡那個老師,老師所說的話,他就會願意聽。

偏差行為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感情受傷。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有時孩子會有一些故意搗蛋的行為,讓父母受點苦,孩子的心理會好受一點。

有一些孩子受父母的高壓,他不敢正面去反對父母,他表面看起來很乖。

他在學校行為不好,可是父母卻覺得他在家裡的行為很乖。

孩子情感受傷,他一定要有一個情感發洩的出口。所以他要讓別人不快樂,那樣他才會好過一點。

做父母的在好多事情上都要學習,也常常要思考,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樣做!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