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孩子叛逆期,家長絕望:“不可理喻,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孩子叛逆期,家長絕望:“不可理喻,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叛逆期的孩子出出與家長作對,甚至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崩潰。沒有笨孩子,只有笨家長,家長拿孩子沒有辦法,多半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不會避其鋒芒。李鋒教育老師指出,要學會讀懂孩子的心聲。

孩子的心聲:叛逆期的孩子依然渴望和父母好好相處

雖然我們是最親密的親人,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並不是擁有和被擁有的關係。到一個年紀,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覺醒,想要自己有一些思想,想要自己做主。同時,隨著年齡增大,孩子會逐步有自己的社交圈,同齡人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喜歡把什麼事告訴給父母。因此,到了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心事:孩子有孩子的心事,父母也因為猜不到孩子的心事,也在心裡揣著很重的心事。所以,整個家庭環境都比較沉重,大家都不喜歡說話。

但事實上,孩子沉默的背後,卻深深地藏著孩子們的無助。明明是最親密的人,此時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都覺得自己懂對方,但是,我們始終沒有抓住對方心裡在想的那個點。

所以,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這些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表現得不想跟父母說話、不理父母、總是跟父母作對,但實際上,孩子們是從心底想跟自己的爸媽好好相處的。

孩子叛逆期,家長絕望:“不可理喻,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孩子的心聲:希望獨處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烈的內心慾望,就是“我很希望我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試一試。”

所以,有時候,孩子沉默,不說話,他不是對父母有情緒,可能僅僅是他自己有想要理清楚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的時間,而不是直接發脾氣說:“你幹嘛,又不理我,怎麼這麼不尊重我。”允許孩子獨處,不去打破他的沉默,是很重要的。

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時間,允許他自我思考,自我處理,允許他有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生活的空間。雖然對家長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應當明白,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使孩子覺得窒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愛孩子,就要允許他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孩子的心聲:想要自己的選擇權

選擇權在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越界不代表不管。有的家長說,“你不讓我管她那我就不管了嗎?”

不是的,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把自己看成獨立的大人,但是他畢竟是孩子,畢竟我們是家長,我們還有需要幫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除此以外,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注意: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這點交流要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說,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提醒自己:父母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擔憂,甚至自己想要採取的解決辦法也可以充分表達出來。

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最基礎的信息,可以給孩子提供我們對於此事的認可和認知、我們家長的意見。

但是,最終做出選擇的應該是孩子。

孩子叛逆期,家長絕望:“不可理喻,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總結:在衝突中學會耐心的解決問題

我們把衝突想象得太可怕了,一說到“衝突”、“爭吵”之類的,就覺得非打即罵。但實際上,在親子教育和親子交流當中,如果家長能夠直面衝突,這件事就好辦了很多。

衝突的產生,源於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看法,如果衝突是我們和孩子之間一個意見的交流,而不是互相的詆譭攻擊,那麼這個衝突就是有價值的。因為這是一種思想的交流,讓我們看到對方是怎麼想的,甚至因為衝突吧原來藏著的話說出來,反而可以讓事情往前發展,最可怕的是沉默。

所以,如果在交流的時候,在平時親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給予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寬鬆的環境——家長的手不要伸得太長,給孩子安排太多具體的事情,同時,在日常的交流當中能夠給予孩子信任,能夠留給孩子一片獨立的空間,那麼,在衝突發生的時候,其實吵兩句也沒有關係,因為在孩子的心裡,父母依然是他最親的人。

其實,大多數時候,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並不一定是指“特別統一、互相理解”的狀態,而是我們始終相信一點:親子關係一定是基於非常深厚的愛。

所以,即便我們和父母之間總覺得隔著點什麼,我們依然相信那份愛存在。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我們也能夠把冬天變成春天,但是,這是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彼此的信任才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