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染髮紋身和認真學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孩子追求卓越的表現

我上高中時,我們高中發生了一件惡劣的打架鬥毆事件。

我們高三年級的體育生把高二年級的美術生給堵到宿舍裡打了。

大家都知道,體育生和美術生一般都是學習不好的學生,很多都是正常考學無望,所以被勸到美術班、體育班去的,所以體育班和美術班的學生學習一般不行。但是學習不行,他們也不是老老實實的待著,還特愛容易搞事。結果兩個年級的體育生和美術生,就因為他們其中兩人的打架擴散到整個年級。那天晚上,體育生一群人浩浩蕩蕩的拿著棍子跑到美術生的宿舍把他們全打了,多人骨折受傷。

後來這件事的當事學生被開除,其他的學生記大過留校察看,那一天還被我們學校定為“校恥日”。

在所有人的印象裡,幾乎都認為這些行為表現惡劣的孩子都是壞孩子,不知上進,甘於墮落,將來是要吃大虧的。因此老師、家長會教育孩子們:千萬別跟這樣的孩子交往,不要跟他們學。

叛逆、染髮紋身和認真學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孩子追求卓越的表現

說他們是壞孩子,我承認,他們的行為確實是不良行為。但是說他們不求上進,我卻有些不贊同。在我看裡,恰恰是他們太求上進了,因此表現出這些不良的行為。

過於追求卓越導致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對卓越的強烈追求反而容易使得孩子出現強烈的不良行為。

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從自戀談起。我們要認識到,人人都是自戀的。

每個人都是喜歡自己,愛護自己的。沒有哪一個人說看著自己面目可憎,想抽自己大嘴巴子。因為這樣的人在電視中活不過一集,你想你都不愛護自己,生死也就無所謂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而正是因為自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比別人強,比別人厲害。我們自戀,當然會覺得我們自己最好,最厲害了。要是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比自己厲害,那豈不是自己是最搓的一個?自己還會看的起自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還能自戀?

這種希望自己最好最厲害的自戀的外在表現上就是追求卓越。我們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超越別人,成為最優秀的那個。這種對優秀卓越的追求是一種本能。正是這種本能,人們才不斷的努力,你超我趕,不斷相互競爭,社會才不斷地進步。

叛逆、染髮紋身和認真學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孩子追求卓越的表現

對卓越的需求同樣也會出現在上學的孩子身上。孩子們也希望自己成為最優秀的學生。

但是學校不同於社會,因為學校實現卓越的途徑太狹隘了。

社會中體現卓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你有個好的工作,或者賺更多的錢,或者有個好的媳婦老公……這些都可以帶給人們卓越感,讓人們追求卓越的慾望得到滿足。

而學校就不一樣了,學校中要體現卓越的途徑主要就一個,那就是成績。成績優秀就代表你是卓越的,你是厲害的。相對的,成績很差,就代表了你失敗了。

面對這種卓越途徑,所有的孩子都會去努力奮鬥,試圖在學習上爭奪第一,從而超越別人。

但是受制於種種原因,他們並不一定都實現卓越的目標。

有的孩子成功了,他們超越了別人,實現了自己的卓越追求,追求卓越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但是有的孩子卻失敗了,他們在競爭中敗下陣來,自己的卓越慾望沒有實現。對於那些追求卓越慾望不強的孩子來說,失敗就失敗吧,他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卓越期望,轉而接受現實,考個差不多的成績就行了。但是對於那些具有強烈卓越慾望,卻失敗的孩子來說,他們無法接受這種失敗,不能接受自己不夠卓越的表現。於是他麼選擇了另一種卓越方式:

首先,他們否定學習價值

他們開始攻擊否定學習的價值。既然學習沒有價值,那麼他們當然也就不會努力學習,不努力學習當然成績也就不會好了。這就為他們學習上的失敗找了一個藉口,從而保護了自己的自戀:我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我沒努力罷了。

其次,建立新的卓越途徑

光否定學習價值沒用,雖然保護了自己的卓越自戀,但是卻並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卓越來,因此他們還需要尋找一個途徑來證明自己是真的卓越。

於是他們開始在別的方面表現出超越別人來。比如抽菸喝酒、打架鬥毆、染髮紋身,或者是別的興趣愛好。總之,這些行為讓他們表現得非同一般,超越了別人,表面上贏得了別人尊重、羨慕。於是這些具有強烈卓越慾望的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自己的卓越慾望。

叛逆、染髮紋身和認真學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孩子追求卓越的表現

所以,那些成績差,又特別叛逆,讓老師父母頭疼的孩子,不是他們沒有上進心,反而是他們太有上進心。這些不良行為不是他們的目的,只是他們選擇的快速證明自己卓越的方式。

如何幫助孩子改變這種錯誤認知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叛逆行為,也應該明白為什麼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學習不行反而還不努力了。所有的這一切不是孩子幼稚,也不是孩子不懂道理,只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他們認為正確的選擇。他們所犯的唯一錯誤便是選擇了一種錯誤的努力方向,這使得他們的努力沒有價值。

但是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這個問題,不是致力於改正孩子追求卓越的認知,而是把精力放在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因為孩子這種追求卓越的認知方式沒有改變,所以他們的行為也不會改變。優越感的目標一旦被確定,個人便不會在生活中犯違背目標的錯誤。

於是就出現了孩子叛逆,而父母無論怎麼說他們都不會聽的現象。父母還納悶“明明道理什麼他都懂,他就是不改呢?”他們當然不改,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優秀,證明自己的卓越。個人的任何在別人看來錯誤的行為,對其本人來說,都是完全正確的,都是為達到其目標而採取的正確行為。

叛逆、染髮紋身和認真學習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孩子追求卓越的表現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叛逆行為,歸根結底是要父母改變他們這種對卓越的認知方式,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在追求一種錯誤的卓越,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你追求卓越沒有問題,但是你的方式存在問題。即使學習不行,但可以選擇一些更恰當的方式追求卓越。

這就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內省,從本質上看待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讓孩子閱讀這篇文章,或者看一本阿德勒寫的《自卑與卓越》,正確的引導孩子。

當然,父母在這樣教育孩子之前,最後自己先看一遍。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引導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