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日本统治时期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石门。井陉矿务局、石门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均被侵华日军军事管制。10月12日,侵略军5000余人闯入藁城县梅花镇,烧杀四天三夜,1547名村民惨遭杀害,600余间房屋被烧毁。从1938年开始,日军在石门建立集中营――“俘虏收容所”(后改名劳工教习所、劳工训练所,位于今平安公园一带)。这座集中营及相关机构,先后关押抗日军民约5万人,其中约2万人遭杀害或被摧残致死,约3万人被掠至日本、伪满等地做苦工。1939年井陉横西煤矿矿井起火,日本侵略军害怕烧毁设备而将井口堵塞,矿井内1200名矿工无一生还。

1941年秋,侵略军对井陉(路南)11个村庄进行残酷“扫荡”,杀害群众350多人,造成宽5公里、长达15公里的“无人区”。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日军屠杀梅花镇群众的辘轳把水坑旧址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井陉煤矿“万人坑”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日军在石门建立的“劳工教习所”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日军侵占井陉矿后,大肆掠夺煤炭资源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石家庄成立了日本居留民会(1941年改为石门居留民团)。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石家庄设立了石门日本领事馆。除此之外,并设有新民会石家庄总部、兴亚一心会、警团后援会等特务组织。日军将石家庄作为兵站基地,驻扎重兵,驻军总数始终保持在2万人左右,计有东、南、西、北、中五大兵营和大郭村飞机场等军事设施十几处。

1938年,日伪政府开始筹划建立石门市,并成立了“石门市公署筹建处”。1939年10月,伪华北行政委员会以秘字第1027号令,批复伪河北省公署,同意正式建议石门市,原“石门市公署筹建处”升为伪石门市公署。在日伪统治的数年间,石门市的伪市长先后换了六届。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石家庄日本居留民会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石门市伪公署及伪市徽

日伪时期的下石家庄的面貌

横行在石家庄街头的日军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