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馮國璋是如何處置皇宮中的禁衛軍的?

Right^岸


八旗是清朝的立國之本,一直是清王朝的野戰部隊,自然是掌上明珠。而且由於特殊的政治因素,八旗一直很受重視,雖然到了咸豐時期作戰已經很無能,但練軍時期要成立神機營,北洋新軍時期要成立禁衛軍。爛泥扶不上牆,在辛亥革命後,禁衛軍被改編為第十六師,逐步消失在軍閥混戰中。

1、禁衛軍:八旗的照顧

八旗的戰鬥力早就衰弱不堪,但作為曾經的支柱,從來沒有被朝廷遺忘。

平定太平後,要編練全國部隊,八旗中選出一萬多人成立神機營進行訓練。

(禁衛軍)

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北洋常備軍成立,作為新的國家軍事支柱。八旗成了京營常備軍,之後改為禁衛軍,即北洋第一鎮,負責皇宮戍衛。且裝備精良,有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24~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

(禁衛軍)

要說不一樣的就是,這時候漢人也可以擔任滿缺,馮國璋擔任八旗都統、禁衛軍總統。這也是時代變化的標誌。

2、北洋十六師

辛亥革命中,戍衛皇宮的第一鎮在得到待遇保證後,就順利進入新的朝代。在袁世凱時期,鎮改為師,第一鎮被編為北洋第十六師。

(北洋軍)

馮國璋是十六師的老長官,在馮國璋南下、擔任總統期間,十六師基本都是對其負責。

在馮國璋死後,十六師成為沒孃的孩子,移駐察哈爾。

(馮國璋)

3、軍閥混戰

直皖戰爭開始了北洋軍閥混戰的歷史,此戰中張作霖加入戰爭擊敗皖系,順便收編了第十六師,師長任命為張景惠。

(第一次直奉戰爭)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十六師陣前倒戈,導致奉軍西路軍潰敗,整個戰局急轉直下。戰後,十六師被吳佩孚裁撤,他的歷史命運到這裡就結束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歷史就是那麼神奇,原本馮國璋不是禁衛軍的統領,但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改變了他的身份。

1911年武昌起義後,馮國璋率軍南下攻打革命軍,後攻克漢口,因此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在得知自己封爵後,馮國璋竟然感動得大哭,說:“我一個窮小子竟封了爵,一定要報效朝廷”。他就一而再三的向袁世凱請命,

要求一舉拿下漢陽和武昌。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此時卻將他調回京城,出任禁衛軍統領。(袁世凱的意思其實是想借他之手控制京城)在馮國璋剛立下赫赫戰功的情況下,袁世凱將他調任禁衛軍統領既名正言順。

當時的禁衛軍,共有兩個步協(即步兵旅),每協轄有兩個步標(步兵團),另外還有炮標、馬標和工程營等。除了
步兵第四標是漢人士兵組成外,其他均為旗人,他們都忠於朝廷。清帝接受優待條件並答應退位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統禁衛軍。

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禁衛軍的歷史正式結束。袁世凱去世後,該師屬於直系,直皖戰爭後被奉系吞併,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倒戈令奉軍失敗,不久被裁撤。


司馬長史


大清一朝先後歷經十二帝,國祚267年,終被取而代之。清帝被許以優待條件後宣告退位,此建民國。但卻有2萬餘禁衛軍仍在宮中,一時無所安排,於是馮國璋受袁公委任,為掌管禁衛軍之統領。

禁衛軍大多為滿人,雖清已遜,但是仍忠心於清廷,並擔心此後被解甲歸田,從此斷了自己與家人生計。此事非常棘手,若處理不當,定然招致兵變,影響民國之初建。

馮國璋既接手此事,故此不但耽擱,安排時日,來到禁軍駐地,召集官兵於操場,開始訓話,並安撫其心,告知給予清室優待條件,並表示禁軍一切如舊,更許以金錢安撫。

但這些禁軍仍有許多人不服氣,大聲喧譁,叫嚷起鬨,馮國璋因此轉笑容為威嚴,大聲說道:“眾兄弟且聽真,兩宮與皇帝的安危,我馮某人敢以身家性命擔保!並且,爾等禁衛軍兄弟依舊護衛宮廷。今後不論馮某人調任何職,去往何地,我保證永遠不與諸兄弟脫離關係。若有違此言,必遭天譴!”

此時下面逐漸安靜,馮國璋接著又道:“諸位可推舉兩人,作為馮某左右之人,每人配備德國手槍一支,抵槍上鏜。自此跟隨馮某身邊,不論何時何地,如見馮某有二心或食言,可將我立即斃於槍下,並不許我家人報復!”

眾禁軍聽罷,議論良久,當場推選出兩人。馮國璋立刻對發下命令“速速到鎮司令部擬委任狀兩份,委派兩人為馮某副官,領手槍兩支,並每月支付餉銀50兩。”

自此後,兩人身穿戎裝攜帶手槍的旗兵跟隨其身邊,果然不離左右。馮國璋知道這些當兵的想要什麼,那些是他們喜歡的,於是加以關照,沒多久,這群人就對其佩服的心服口服,穩穩當當成為馮國璋麾下兵卒。

為將者,不許動刀兵,只需以口做刀兵,便可降伏萬人,非一般人能力所及,可見民國軍閥之手段高明!


大獅


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爸爸。馮家輩分有十個字: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馮國璋的兒子叫馮家遇,家字輩。到馮鞏應該是馮禁鞏。馮鞏的兒子叫馮開誠,開字輩。

資料上說是,這十個字是馮國璋寫的。但是按常理推,應該是馮國璋的父親寫的。跑題了。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派往前線,任第一軍軍統。他對戰黃興,猛打猛衝,火燒漢口。在20多天裡,先後拿下了漢口和漢陽。正躊躇滿志,準備一鼓作氣,渡江拿下武昌。

這時候,袁世凱不想打了。

而北京恰好發生了一件大事。清廷最後的強硬派,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被革命黨刺殺了。

禁衛軍此時人心惶惶,既害怕,又有譁變的可能。

袁世凱一紙調令,把馮國璋從前線召回,任禁衛軍統領。

1906年,馮國璋充任貴胄學堂總辦。所以禁衛軍的中下級軍官,都是馮國璋的學生。老師領導學生,名正言順。



清帝退位的決定,只有袁世凱和幾個王爺以及隆裕太后幾人有資格商議。輪不到馮國璋和禁衛軍們。強烈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已死,其他人也不敢出頭。

到隆裕太后宣佈退位時。禁衛軍們也只有服從一個選擇。當然馮國璋還是要安撫他們的,禁衛軍改名陸軍第十六師。從此以後,禁衛軍幾乎成了馮國璋的私人武裝,走哪帶哪,不論是到南京任江蘇督軍,還是回到北京代理大總統,一直到馮國璋病死。


彭城墨者


禁衛軍創建於1908年,建制為一個鎮(師),下轄二個協(旅),員額編制為1.2萬。除步兵第三標(團)的官兵是漢人外,禁衛軍其餘各部官兵都是滿族和蒙古族;在裝備上,禁衛軍裝備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還編有一個配備24~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的機槍營。

綜上可知,禁衛軍左右袒雖然無法扭轉歷史大勢,但對於清帝遜位前後的首都的是否流血、是否和平安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0年,大清皇家禁衛軍高級軍官訪問奧匈帝國)

1912年2月10日,兼任禁衛軍總統官的馮國璋親至西苑禁衛軍大營,受命向禁衛軍宣讀《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同時設法對已有騷動跡象的部隊加以安撫。

在馮國璋宣讀之後,他提出如果禁衛軍官兵有疑問,可以派代表向他提出。

經過一番簡短的商量推舉,從禁衛軍隊列裡走出幾個代表,代表們提了兩個問題: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馮國璋是否能夠擔保?二是禁衛軍今後歸陸軍部編制,會不會被取消?馮國璋能不能對此擔負完全責任?

這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代表禁衛軍對清皇室未來安全的擔心,第二個是代表禁衛軍對自身前途命運的關心( 《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第八款:原有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既包含政治立場也包含個人前途命運,切中肯綮。

(當時的馮國璋被清廷任命為禁衛軍總統,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馮鞏飾演的馮國璋)

馮國璋聽了代表的問題後,向全體官兵宣佈以個人身家性命擔保兩宮尊號仍存不廢及安全,並再次擔保禁衛軍額數俸餉仍維持不變,同時表示未來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隨。

這樣一來,禁衛軍即表示服從,匕鬯不驚,無血共和,兩天後的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正式退位。

(馮國璋之所以在禁衛軍中具有如斯權威,根本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曾在1906年被任命為陸軍貴胄學堂總辦,是禁衛軍大部分軍官的老師)

1912年9月,原任禁衛軍第一協統領官的王廷楨擔任禁衛軍統制官,從王廷楨之後的宦轍比如擔任江寧(現南京)鎮守使等,其實就可以看出馮國璋對禁衛軍的承諾是兌現了的——禁衛軍一直是馮國璋親自統轄的部下——只有其中1個團保護暫居宮禁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

1917年9月禁衛軍改編為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仍任師長(併兼任長江巡閱副使)。

(1921年王廷楨陸軍上將因不願內戰而放棄察哈爾都統職位和陸軍第十六師指揮權)

1919年,馮國璋去世,陸軍第十六師移駐察哈爾(王廷楨兼任察哈爾都統)。

1920年直皖戰爭後,陸軍第十六師被奉系吞併,師長先後為張景惠和鄒芬。第一次直奉大戰中陸軍第十六師倒戈令奉軍失敗,之後該師即被裁撤。


談古論金


這個問題有意思,之前的人們總是喜歡問清朝滅亡後,太監去哪了,宮女去哪了,這個問題則提的比較好,首先當時故宮中的禁衛軍有兩萬多人,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萬多人基本都是旗人,因此人們都很重視怎麼處置他們,兩萬多人如果處理不好,那恐怕就得流血。

古時候禁衛軍的職責就是保衛皇帝,保衛皇宮。這批禁衛軍還是載灃成立的,當時按照他的計劃是兩萬人只要旗人,可是後來有人不樂意了,其他民族不高興,於是載灃又招入了一些漢人士兵,並且還成立了蒙古騎兵營。

很多人可能要說了,清朝都滅亡了,一個禁衛軍用得著這麼重視嗎?當然用得著,禁衛軍的力量在京城絕對是舉足輕重的,甚至可以說他能夠影響到歷史的演變,放在全國可能不值一提,可在京城就不一樣了。禁衛軍裝備精良,根據記載,禁衛軍一開始誓死保衛皇權,反對退位。

袁世凱一看,這可不行,於是他將馮國璋叫來,讓他當上了禁衛軍統領,在此之前馮國璋做過八旗副都統,所以他和這些旗人士兵很好相處。馮國璋當時給禁衛軍們保證,無論何時這個故宮都由禁衛軍保護,而且自己走到哪都要帶著禁衛軍,並且保證不會傷害皇帝,也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後來溥儀退位,禁衛軍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歷史的必然,這個禁衛軍也被改名為陸軍第十六師,馮國璋當上代理大總統後,十六師拆分為兩個師,值得一提的是,總統府的守衛工作依然是這兩個師輪番派人守衛。

馮國璋的保證只有讓他們保衛故宮沒做到,剩下的全部都做到了,沒有傷害溥儀,也沒有損害禁衛軍的利益,無論在哪都帶著禁衛軍的兄弟,他的安全的確一直是他們負責的,禁衛軍能夠有這樣的結局其實挺好的,因為他們本就是士兵,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最好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清朝最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有人想問,清朝滅亡了,御林軍去了哪裡?的確,在電視劇中看到,御林軍個個都是高手,以一敵百,戰鬥能力也不錯。可是,朝廷滅亡了,難道高手們也被"解僱",回老家種地了嗎?

在大家的印象中,禁衛軍都是能飛簷走壁的人,最起碼也能夠上陣殺敵。沒錯的,或許他們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玄乎,但是能力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這些禁衛軍,都有顯赫的身家。作為皇帝的守護者,一般人沒有機會進入禁衛軍。這裡的人都是八旗人,屬於正宗的"根兒正苗紅"的人。祖祖輩輩都是八旗人,家裡也有做大官的家人,他們才有機會進入禁衛軍。

其實,在清朝末年,已經開始編練新軍。一方面練新兵,一方面淘汰舊軍。通過這種方式,用新軍來代替舊軍。所以,到了清朝的末年,八旗軍漸漸被淘汰,沒有了履行軍事職能的能力。還有一些有實力的旗人,也被編入了北洋軍第1鎮。

從1902年開始,清朝已經開始選擇體質好的八旗人進行訓練。到了1905年,八旗的一些人被編入北洋軍的第1鎮,駐紮在北京的北苑,也負責宮禁。到了1912年,溥儀宣佈退位,此時北洋第1鎮,也正式改名為北洋第1師。

改名之後的部隊,分別駐紮在張家口、多倫以及歸化等駐地,五年之後,調到綏遠去駐防。再五年後,北洋第1師進入江西,後來成為了孫傳芳聯軍的一部分。在北伐戰爭的南昌戰役中,這支部隊被徹底殲滅,十分慘烈。

根據當時的特殊條例,對於清朝的禁衛軍還是一些優待的。規定,禁衛軍還保持原來的編制與軍餉,只不過要進行一些改編,成為北洋陸軍第16師,當時王廷楨是師長。可是在直皖戰爭,這支部隊失敗,被封系軍閥徹底吞併。

後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臨場倒戈,成為了直係軍閥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分散在東北的八旗騎兵,經過一番輾轉,成為了張宗昌旗下的兵,只不過在北伐戰爭中,也被徹底消滅了。其實他們兜兜轉轉也堅持了十五年的戰鬥,可是有戰鬥就有犧牲,消失也是無奈的事情。不過他們還是很英勇的,熬了那麼多年!


零零七說歷史


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主掌皇宮禁衛軍的統領,清帝退位,如何處理2萬人的禁軍是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禁衛軍大多都是是滿人,他們忠於清廷,擔心清帝退位後軍隊會被解散,從而影響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進而影響到清帝退位的進程和京城的穩定與安全。

1912年初,馮國璋來到禁軍駐地,親自向官兵們宣佈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和禁衛軍的安置問題。

禁衛軍顧慮的問題有兩點: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證;二是禁衛軍的編制會不會取消;

馮國璋答覆說: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後仍由禁衛軍負責,;第二,無論自己將來走到哪裡,調到什麼位置,永遠不和禁衛軍脫離關係。並讓禁衛軍選出兩名代表,給他們分配了手槍。馮國璋讓這兩名禁衛軍常伴左右,如果發現自己與革命黨有勾結,可以直接將自己打死。

就這樣,馮國璋解決了禁衛軍心中的兩大顧慮,禁衛軍也安心在他麾下。


里昂和他的銀皇后


清末的皇宮禁衛軍成軍於1911年7月,禁衛軍軍官多數來自以滿族為主的新軍第一鎮,兵源也主要是滿族人,蒙古騎兵等。最多時編有一師二旅12000餘人,裝備當時中國以至亞洲國家僅有的先進野戰重炮和馬克沁式重機槍。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任命為禁衛軍總統官,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時,遭到禁衛軍官兵的反對,致使議和條件遲遲不能發佈。馮國璋此時親赴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宣佈清帝退位後的優待條件,保證對於禁衛軍額數俸餉仍維持不變。馮國璋以性命擔保禁衛軍待遇不變,並保證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隨,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衛軍風波由此被平息。

民國成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劃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領禁衛軍。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任師長,禁衛軍歷史正式結束。其中有一個團繼續保護暫居紫禁城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宮。


時光山人


對於馮國璋我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個非常有名氣的曾孫子馮鞏,乃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

清朝滅亡之後,如何處置禁衛軍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這支歷來忠於皇權吃著國餉的軍隊,大部分來自於滿清世襲貴族,若是將他們強行驅趕必會造反。1911年12月,袁世凱將馮國璋從漢口喊回北京,命他擔任禁衛軍統領一職,使其在袁世凱逼退清帝退位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看到身為明朝重臣後裔的馮國璋擔任禁軍統領,很多官兵都非常不滿,對自己的未來擔憂不已。直到他們和馮國璋相處之後,才漸漸被他的人品所折服。加上他曾經在袁世凱的授意之下聯合其他14名北洋將領發表了“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的通電,禁衛軍漸漸也開始相信了他。

袁世凱在逼清帝退位之時,禁衛軍官兵強烈反對,讓袁世凱頗為忌憚,議和條件遲遲得不到發表。馮國璋為協助袁世凱,將禁衛軍全數召集,向他們保證就算皇帝退位了,禁軍也不會裁員更不會降低俸餉。他甚至以性命保證會保全兩宮的位置和禁衛軍的優待和尊號。

馮國璋將反對最為激烈的禁衛軍士兵編為自己的親衛兵,並且向他們保證,如果他說話不算數,他們可以隨時來取他的命。馮國璋在此事之後從未對自己的親衛兵懷疑或者設防,讓禁衛軍心甘情願跟隨著他。後來無論是征戰南京還是駐防徐州,馮國璋果然帶著這隻親信部隊。

馮國璋接任江蘇都督後,手握四師重兵,還讓江蘇這片富庶之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袁世凱想要穩住馮國璋,將自家家庭教師周氏介紹給他,算是說了個媚,並且在兩人結婚之時贈與了豐厚的賀禮。馮國璋感念袁世凱的恩情,他竭力支持袁世凱實行總統制。當他聽說袁氏父子正在策劃帝制之後果斷找到袁世凱質問,他深感被袁世凱欺騙,心中憤憤不平,公開反對袁世凱。

1918年,他辭去副總統之職,不久就返回了故鄉,一年之後就得病身亡了。這支禁衛隊之中的大部分官兵和他一同隱退,只有一部分成為了他府中的護衛隊。據說在抗日戰爭之時,日軍來到了馮府門口,已經四散隱居的前禁衛隊士兵近萬人聚集門前,就是想要保住舊主的府宅。

馮國璋鎮壓過辛亥革命軍,也在二次革命之中鎮壓過南方進步力量,一生有功有過。有人說他十分貪財愛財如命,可能是小時候家中貧窮的緣故,而實際上他的遺產並沒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