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喜算丰收账」松桃:中药材迎来大丰收

10月29日,笔者来到松桃自治县长坪乡地卡村郁金种植基地,几名村民正在查看郁金的长势情况,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种植了360亩郁金、160亩百合,覆盖了贫困户28户,每天有30余人在务工,一年发放40余万元的劳务费。”基地种植户龙紫光告诉笔者,通过种植中药材,极大地带动了地卡村的贫困群众增收。

“我今年4月开始来务工的,一天的劳务费是70元,一个月可以做15天左右。”正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石成凤满脸笑容地对笔者说。

“大家把水沟掏深一些,增强沟渠排水的能力,让百合有一个好的生长空间。”在长坪乡兴隆村,30余名群众在田地里种植百合,村支书彭秀平向大家提醒种植百合需要注意的细节。

据彭秀平介绍,村里种植的中药材产业,辐射贫困户54户254人,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今年以来,兴隆村围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和“夏秋攻势”安排部署,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之一,发展百合等中药材500亩。

据介绍,长坪乡按照产业发展长短结合的思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今年流转土地3500余亩,种植丹参黄岑600亩、百合700亩、萱草600亩、黄精113亩、郁金320亩、何首乌110亩,发放劳务费115万元,辐射贫困户110户500余人。

多点开花的产业,洒满阳光的苗乡,处处生机勃勃。

笔者来到该县迓驾镇新寨村丹参基地,一株株叶大干粗的丹参映入眼中。“今年的330亩丹参将迎来好收成、大丰收,可以实现产值108.9万元。”左手拿着丹参的种植户龙秀高开心地算起了经济收入账。

新寨村丹参项目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覆盖贫困户30户159人,贫困户不仅可以享受土地入股分红,还能通过务工赚取劳务费,增加收入。

“我今年71岁了,来这里打点零工,一天有60元,现在已经有2000元的劳务费了。”看着即将丰收的绿油油的丹参,新寨村一组的贫困户石美乙满脸笑容地说。

迓驾镇今年有六个村发展丹参产业,种植了丹参990亩、594万株,发放管护费20.79万元,覆盖贫困户443户1930人。

今年以来,松桃成功引进广东康美集团、贵州中宝药业分别到长坪乡、黄板镇建1000亩中药材基地各1个,动员24户种植大户连片发展百合6000余亩。目前新增百合、丹参、铁皮石斛、何首乌、苦参等中药材产业4.04万亩。仅7—8月,全县就完成中药材产量2158.8吨,实现产值3127万元,带动贫困户265户522人增收。按照安排部署,到今年底,全县累计投产中药材面积将达7.22万亩。(胡小林 黄烈敏 高秋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