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北方僅佔兩座,南方真的比北方發達嗎?為什麼?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的確如此,目前的經濟格局就是東強西弱、南強北弱。先看數據,原因再詳細道來。

在2018年上半年GDP規模前十名當中,北方地區入圍的只有北京和天津這兩個直轄市。10-20名也只有青島、鄭州、煙臺、濟南四個北方城市,其中三個都來自於山東省。

雖然北京不靠海,但卻在河北這個沿海省份的包圍當中。所以實際上相當於北方地區在經濟規模前二十名當中只有鄭州一個內陸地區城市。南方地區則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四個內陸地區城市。所以目前不僅僅是南強北弱,東強西弱則更加明顯。

至於這樣格局的形成,其實無非就三個主要原因。

1.地理區位差異

南方多河流湖泊,尤其東部海岸線綿長,航運和水產養殖業的優勢至今都獨具優勢。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共同點是什麼?上海在長江入海口,廣州在珠江入海口。這不是巧合,而是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所決定的。這兩個城市群都是由點到面的發展路徑。上海和廣州的存在輻射了大面積的城市群,才會有更多城市和更多人口參與到這塊大蛋糕當中。

但是北方呢?雖有齊名長江的黃河,但長江水多到經常有汛情,而黃河卻經常水源匱乏、河道收窄,早已沒有航運能力。內陸省份完全是依靠地面交通發展,而北方內陸省份山西、河南、陝西都是群山地形,地勢複雜,地面交通也是近十幾年才變得四通八達,早期很多山區型城市連火車都沒有,如何比得了南方車船舟楫的便利?所以起步晚,發展慢,輸在了起點上。

2.氣候導致的觀念差異

北方氣候寒冷,尤其東北和西北兩地,冬天難熬且漫長,10月-4月這半年時間都處於冬季,尤其風雪天氣出門都費勁。到夏天,像西安、鄭州、濟南這些城市氣溫比大部分南方城市還高,所以北方宅家比例遠超南方,自然也就不像南方人那麼愛逛街,也不像南方人那麼喜歡做生意。由於戀家情緒嚴重,大部分人都喜歡安逸的生活,不太喜歡挑戰和冒險,更不喜歡背井離鄉去異地打拼,小富即安的心態比較明顯。

現在北方人做生意的多了,主要是因為看大量南方人把生意都做到北方來了,就連當初從事低端行業來北方做小本生意的創業者都致富了,那麼隨著信息的發達,隨著交通便捷度的提升,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北方人決心去外邊打拼去創業,去創造更好生活。

創業人多了,客戶需求才多,商業才會繁榮,商業的繁榮才是吸引外來投資的根源,內外資本都足夠活躍的地方企業才會多,人才需求量才會大。那麼城市才會越來越發達。然而這個理念早已經在南方生根發芽並大面積擴散,北方似乎才剛剛開始,雖然在努力追逐與南方的差距,但畢竟觀念和思想意識已經輸在了起點上,所以現在的差距如此懸殊。

3.人口差異

北方地區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極少,除了京津兩地以外,一個人口超千萬的發達城市也沒有,青島、大連都只有八九百萬,鄭州和西安過千萬也還得需要兩年左右時間。而南方地區像廣州、深圳、杭州、蘇州、成都、武漢都是千萬級人口城市,而且城區人口占比很大。我們不能說人口是決定GDP的主要因素,但卻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比如現在人氣火爆的成都,如果把1600萬人口變成大連的700萬人口,那去年的1.38萬億GDP還能剩多少?城市地位還能有今天這麼高嗎?反之,如果大連的700萬人口變成了1600萬,那麼7338億的GDP又會升高多少?但如果成都、武漢這些中西部城市如果沒有這麼大的人口體量,中西部如今又會是什麼樣子?

另外就是經濟強市聚集區的人口虹吸效應,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區域聚集了2.4億人口,換句話說,20多個城市佔了全國330地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仍然在不斷擴大,雖然北方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但反而更多北方大學生願意畢業之後就南下去長珠一帶工作,蘇州、無錫、常州、溫州、揚州、泉州、佛山、惠州、中山這些地級市都吸引著大量的外來務工者。而北方能夠有外地人口吸引力的只有京津以及各個省會,外加青島、大連兩個計劃單列市,就連煙臺這樣的北方經濟強市現在都出現了人口流入危機。這樣的人口分佈自然會導致南重北輕的發展格局,越好的就會越好,就像人們常說的越有錢的就越有錢。又有錢又有人,那麼地位自然不一樣,得到的重視和規劃也更多,所以領先優勢才會更大。


子夜的風


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GDP排名前十的城市是:1.上海30133億元、

2.北京28000億元、

3.深圳22438億元、

4.廣州21503億元、

5.重慶19500億元、

6.天津18595億元、

7.蘇州17319億元、

8.成都13889億元、

9.武漢13410億元、

10.杭州12556億元

可以看出,十大經濟規模最大的城市有8個位於南方,2個位於北方。此外,去年14個萬億城市中,有11在南方,3個在北方,即北京、天津和青島。目前,我國南北方經濟總量比例大約為6:4。


其實早在南宋時期,我國就已經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南方經濟比北方發達。這種經濟格局歷經元明清,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南方經濟增長還快於北方。2017年,增速居前的貴州、雲南、重慶、江西、安徽、福建、四川都是南方省份。

而增速墊底的幾個省市天津、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都是位於北方地區。南方快北方慢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趨勢。如果未來保持這個趨勢的話,南北方之比就可能由6:4變成:7:3。



北方地區有三塊地理區域構成: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其中東北和西北總量都不高,而且增速全國居後。這樣的話華北就成了北方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動力。山東、河南、河北、北京等這幾個北方經濟總量大的省市都集中在華北地區。

南方就不同了,東部的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中部的湖北、湖南,西部的四川經濟規模都不小。總得看來,南方的多個區域經濟發展都還不錯。


紅谷新視界


的確,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也是有依據的。如有不信,我們可以用數據事實來說話。

我國的南北分界線如下圖所示:

一、先看下面第1張圖表:

從上面圖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我國城市GDP總量前10名當中,有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等8個是南方地區的城市,北方地區只有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同時,在城市GDP總量前20名當中,南方地區佔了14個,而北方地區只有6個。這就說明,南方地區的經濟是要比北方地區更發達的。

二、再看下面第2張圖表:


從上面這張圖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強當中,有65個城市位於南方地區,佔65%,而且大部分名次都靠前;北方地區只有35個城市進入了百強榜,而且大部分名次都靠後。這也就是說,南方地區的經濟明顯地要比北方地區發達。

三、再請看第3、4張圖表:



從上面兩張圖表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評出的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中,有67個縣(市)是位於南方地區,而位於北方地區的只有33個縣(市)。因此,也可以看出,南方地區的縣域經濟要比北方地區更發達。

那麼,南方地區的經濟為什麼會比北方地區更發達呢?其實,原因不復雜,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交通的原因,即南方地區的海、陸、空和內河航運要比北方地區發達、方便的多;二是氣候的原因,即南方地區的氣溫要比北方地區更高、更溼潤,更有利於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


潤友


根據最新公佈的2018年全國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排名顯示:

前10城市中,有8個是南方城市。北方只有北京和天津2個城市入圍,佔比20%。

排名第11-20位的城市中,北方城市也只有青島、鄭州、西安3個,佔比30%。

排名21-30位城市中,北方城市有煙臺、濟南、大連、唐山、石家莊5個,佔比50%。

可以看出,越是排名靠前,北方城市佔比越低。南北城市之間發展差距較為明顯。

北方城市在排行榜前十中佔比較低,除了經濟中心南移的歷史原因,個人認為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山東省堅持均衡發展,均衡發展確實值得稱讚,但也導致這樣一個排名全國第三、北方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沒有一座城市進入前十位。省會濟南的GDP佔比可能是全國各省會城市中佔比最低的之一了。

二是東北幾大城市普遍發展緩慢。1978年時,東北四大城市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的GDP總量均位居全國前10位,但40年後的今天,不要說前10,就是在前20城市中也沒有東北城市入圍了。排名最高的大連也僅僅排在第24位。






一個不再年輕的青年


我是北方人(焦作),在南方生活(珠海)

秦嶺淮河以南,是南方,好比我們河南,信陽就是南方,鄭州就是北方...這一定要分清楚。

憑個人感覺,南北方差異巨大,人們的思想都不一樣

南方經濟強的地方,珠三角長三角,重慶國家扶持!

北方經濟強的地方,京津冀地區,山東沿海地區!

若提問說南方經濟和北方經濟,不如直接提問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比,這些地方要麼國家支持要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等。你這樣提出一個問題,不夠全面,感覺像故意再讓南北方人對磕。南方的四川,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海南等這些地方,北方的西部地區等,還是發展的很不好的,窮人多...所以沒有必要爭吵,掙到自己錢包裡的,才是真的...

恕我直言,這種話題,評論區吵的最兇的,都是些虛榮心強但實際沒多少錢的...

聊聊南北方最主要的差異:

南方水多暖和,北方水少寒冷,南方人的平均身高比北方矮10公分左右,北方人的平均體重比南方人多10公斤左右,南方矮子多,氣候原因,祖輩遺傳原因!北方胖子多,吃的多,大魚大肉,運動的人少!南北方吃飯差異,南方吃麵條主要為了吃麵!北方吃麵條主要為了喝湯!南方吃米飯主要為了吃米!北方吃米飯主要為了吃菜!南方叫米飯為飯,叫麵條為面,北方而言米飯麵條油條麵包豬肉牛肉只要是飯點吃的,都是飯!南方大多數年輕人,思想是結婚之前一定要瀟灑,賺多少花多少!北方大多數年輕人,是喜歡攢錢,想的比較遠,和老一輩的教育息息相關!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是南方人覺得北方人窮,其實不然,現在只要在中國...每個階層賺的錢的數量,和你是哪裡人,沒有關係的...南方語種多,可能同省不同市,就沒辦法溝通了,北方基本上就是普通話加一個音調,每個地方的音調都不一樣,但是溝通基本無障礙.南方暖和雨水多,北方寒冷幹雨水少,北方不缺水的地方,也都是地下水,地表水不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人愛吃麵有人愛喝湯!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生活方式!


低頭一笑的溫柔


中國城市格局從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南北經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30年河東,30年河西

1978年,我國GDP十大城市分別是: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慶

長春

哈爾濱

瀋陽

廣州

大連

武漢

40年前的GDP十大城市,北方佔6,南方佔4,計劃經濟時代,當時的東北傲視群雄,固定投資佔比全國的40%!十大城市,東北佔4個,誰與爭鋒!

1988年GDP十大城市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慶

廣州

瀋陽

蘇州

武漢

杭州

大連

這一年,市場經濟的苗頭已經起來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這一年,南方有6城入圍全國GDP十強,分別是上海,重慶,廣州,蘇州,武漢,杭州!

當市場經濟起來的時候,北退南進是主旋律!

1998年GDP十大城市

上海

北京

廣州

重慶

深圳

天津

蘇州

杭州

成都

無錫

這一年,武漢掉出前十,成都進入前十,無錫也進來了,最閃耀的是深圳,闖進了前五!

1998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創造財富的時代,這一年十大城市南方佔了8個,北方只剩北京和天津!



2008年,北方奮力直追

這一年十大城市變成了

上海

北京

廣州

深圳

蘇州

天津

重慶

杭州

無錫

青島

這一年,北方港口城市青島成為黑馬,闖進前十,但是北方經濟依舊落後南方,十大城市北方只有三城!

蘇州,深圳成為南方城市最大贏家,廣州經濟達到歷史最佳水平!蘇南模式的成功,使得蘇州、無錫排名極速上升,對外開放使得深圳廣州一路高歌猛進,這一年,一線城市的經濟總量差距正在縮小!

2017年,東部經濟增速放緩,中西部增速趕上

前十大城市是

上海

北京

深圳

廣州

重慶

天津

蘇州

成都

武漢

杭州

這一年,中西部的超級城市武漢,成都上來了,東部城市蘇州排名下降兩位,整體上,北方城市只有2個在前十了,南方大獲全勝!

這一年,市場經濟最發達的深圳成為最大贏家,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但是增量位居全國第一,人均GDP位居十強第一!城市競爭力全球第五,全國第一!

40年風雲莫測,北方的落寞與南方的崛起,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創新文化戰勝了國有經濟的保守文化!

一切城市的經濟格局,歸結到底,都是文化的競爭!

預測下一個十年,十大城市是

上海

深圳

北京

重慶

廣州

成都

蘇州

武漢

天津

杭州



未來十年,是智能智造,創新文化,第三產業拉動經濟的十年,所以深圳和成都排名會靠前!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唯一的變量就是東北是否能崛起!


城市觀察君


第一,東三省人口加起來不如一個廣東。第二,那些噴東北人的基本都是自卑的人。第三,東北貧困人口人遠遠少於南方。第四,東北氣候惡劣,而南方更適合投資這是事實。第五,南方很多人忘恩負義,忘記東北無條件支援南方建設那些年提供的資源。第六,此類南方人,其心可誅!非要分裂中國!第七,北方人普遍單挑碾壓南方人,這恐怕也是他們噴北方的原因


黑大帥129367122


gdp上如此,但貧困人口方面,南方也多於北方。北方分西北,華北,東北。東北經濟倒退,西北人口少比重低,說北方,實際也就是華北。東北雖然經濟倒退,但貧困人口並不多。

那麼為什麼感覺南方更具有活力呢?原因是南方即便是很貧窮的省份,也有一個明星省會,比如四川的成都,gdp就很高,但四川整體而言是人口淨流出省份。北方衰落最典型的就是東北,10年的時候,北方人均gdp還比南方高,現在已經扭轉過來了,但近8年來的高速增長究竟是房地產泡沫的增長還是實體經濟蓬勃發展?據我所知近些年實體經濟都不怎麼樣,而新興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北京作為北方唯一乃至全國互聯網中心也不能代表北方。目前發展迅速的中西部城市,比如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我之所以用括號把發展括起來,是懷疑這些城市是不是披著新興產業的外衣幹著賣地換gdp的事,你說青島不如成都麼?可是青島有海爾,海信,青啤這種享譽海內外的國際公司,但中西部城市卻難以拿出本土培養的這樣的企業。



倒黴鬼9



其實不止前十的城市北方佔得少,即使是前十的省份北方也就只有山東和河北,廣東和江蘇的經濟體量更是遠甩其他省份。經濟的落後可以在很多方面看出,教育、醫療、交通、人口的流動等,特別是人口的流動,北方有多少省份是人口輸出大省。南北方今天經濟的差異可能多少也有點地理氣候的原因吧!北方的冬天確實不適合經濟的發展,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再加上各種環境的汙染,特別是冬天供暖大氣的汙染,也不適合居住,也就有了冬天很多北方人往南方遷移的故事。

今年前三季度的北方經濟也是不容樂觀,特別是內蒙古,所有的城市都是負增長,東三省也是常年低增長,天津的大擠水也使其更加遠離一線城市。而反觀南方的經濟,幾乎都是高歌猛進,貴州讓人們再次見證什麼叫中國速度,今年廣東的經濟更是有望突破10萬億大關,南海自貿區的設立,上海自貿區的進一步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都將進一步加速南方經濟的發展,而北方目前經濟方面的大建設只有雄安新區,陝西的經濟這幾年有些提速。總體來說北方經濟今天確實已經全面落後南方了,而且這種差距還將進一步加大。

感謝您的瀏覽,喜歡我就關注我,更多精彩解說等你來閱覽,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魚仔看財經


確實,根據2017年我國GDP前十的城市數據,只有北京和天津兩座城市是北方城市,而其餘8座城市都是南方城市。

整體上看,南方經濟確實要比北方發達,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四個省份——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除了山東之外,其餘三個省份都屬於南方省份。而我國人均GDP最高的四個省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也是南方省份。目前我國南北方GDP比例在是6:4左右,而且南方地區的發展速度也更快一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最快的三個省份(雲南、貴州、江西)都是南方省份。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則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在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我國GDP前十大城市中,有6座城市在北方(北京、天津、瀋陽、大連、哈爾濱、青島),4座城市在南方,其中北方的6座城市中有3座位於東北地區(瀋陽、大連、哈爾濱)。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東北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工業化程度最高、工業實力最強的地區。特別是遼寧,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有“共和國長子”之稱,前生產總值大部分年份都是全國第一。但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經濟體制僵化、產業結構偏向重工業,東北地區的經濟地位在全國迅速下降。而與此相反,南方省份的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異軍突起,經濟實力大幅增長,使得南北方GDP差距在逐漸擴大。

其實,經濟重心南移早在我國的南宋時期就已經完成,這個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長趨勢看,未來南方地區的經濟佔全國的比重可能還會走高。但由於北京和天津的GDP比較高,也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跌出全國前十。所以我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中,南北8:2的格局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