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圖/網絡 侵刪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韓、趙三國得到周王室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三家分晉成為春秋戰國的時間分界線,七雄爭霸局面正式形成。魏、韓、趙三國走上了三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三家分晉時,魏國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國土面積覆蓋了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河北、陝西的一部分,最先走上變法圖強的道路。從魏文侯、魏武侯到魏惠王,魏國稱霸中原近百年,直到秦國商鞅變法後才有所衰落。

趙國分到了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這個地方與林胡、樓煩、中山等國接壤,時時受到少數民族的侵擾。趙國自立國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匈奴等少數民族掐架,幾乎不參與中原爭霸。就這樣默默地過了一百年,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總算是硬氣了一把,向西拓地千里,和秦國接壤,成為戰國後期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韓國自立國以來,從頭到尾都沒什麼存在感。它正好夾在秦、楚、魏、齊這四個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中間,周邊鄰居一個也惹不起,根本沒有拓展領土的地方,只能欺負一下形同虛設的周王室和已經落沒的鄭國。


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為了不受強鄰欺負,韓國別出心裁地發展軍備。韓國的冶煉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所製造的弩最遠射程可達600米;韓國的劍也很鋒利,能“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伊闕之戰時,秦將白起就對裝備精良的韓國軍隊非常忌憚,不敢正面進攻,而是設下疑兵牽制韓軍,然後繞至魏軍側翼發起突襲。魏軍兵敗後,韓軍軍心大亂,尚未接戰便全軍潰散。


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申不害

韓國最強盛的時期是在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的時候。申不害為相十五年,內修政理,外結諸侯,國內政局穩定,百姓生活富裕,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但是,申不害變法並不徹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申不害和韓昭侯去世後,韓國很快又衰落了。


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韓非子

在大部分時間,韓國都是其餘六雄爭霸的資本和緩衝地,不是魏挾韓攻秦,就是秦挾韓攻楚,勝了沒有好處,敗了就喪師失地,韓國本就不多的元氣被一點點消耗殆盡。特別是魏國霸權衰落後,韓國成為秦軍東進的絆腳石,幾乎年年被秦軍入侵。以至於不得不派韓非向秦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


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為何能阻擋秦國進攻二十年之久?


信陵君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根據“遠交近攻”策略,對韓國發起滅國之戰。上黨太守馮亭禍水東引,把上黨郡獻給趙國,成功地轉移了秦國的戰略目標,隨後爆發長達兩年的長平之戰。秦國雖然獲勝,卻也元氣大傷,愣是沒打贏了後來的邯鄲之戰,最後被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反攻函谷關,險些不敵。秦滅六國的腳步因此被推遲了整整二十年,這可能是韓國存在的最大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