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大寺大佛代表了燦爛輝煌的天平文化。它是用490餘噸銅造成,通體貼金,端坐於高大的佛殿內。殿外中門前的東西兩側,兩座七層寶塔相距120米,巍然聳立。大佛雖兩度毀於戰火,只有膝蓋以下部分倖存至今,但面對著17世紀重造的大佛和大佛殿、以及殿前倖存的巨大燈籠雕刻,其宏大與精美還是令人驚歎不已。在大佛開光前,當時的聖武天皇卻暗自焦急地等待著一個人。“要能趕上這一慶典才好,唉!”聖武每天都在默默祈禱著。究竟是誰,竟讓天皇如此祈盼呢?是中國高僧鑑真。他出身於中國揚州江陰的一個商人家庭。小時常隨父親到揚州大雲寺玩耍。與一般小孩不同,他絲毫不怕殿內的陰森,卻深為大佛臉上那初唐樣式的慈愛微笑所打動。他18歲時,從龍興寺道岸律師受戒,得法名“鑑真”。此後他遊學東都洛陽,究學佛法於西京長安。到26歲返回揚州時,已是一位博涉經論,尤精戒律,在江淮贏得了讚譽的高僧了。他落腳大門寺教授戒律,並興建佛寺,以濟化眾生。由他剃度、受戒的弟子多達4萬人,他因而被尊為“授戒大師”,這時他才40出頭。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公元742年冬初,鑑真住持揚州大明寺。一天,寺內來了兩個日本僧人:榮睿與普照。他們已在長安留學10餘年,因慕鑑真大名,特來求他去日本弘揚佛法。並說明了當時日本雖有佛教,但無人傳授,甚至有歹人妖言惑眾的情況。見兩人言辭懇切,一片誠意,鑑真環顧左右問道:可有人願意去嗎?圍坐一堂的30多名弟子面面相覷,好半天才有一個聲音怯生生地說:“聽說海路兇險,百渡才得一至……”鑑真默然。一會兒,他平靜然而堅定地開口說道:“既已獻身佛法,又何惜身家性命。你們不去,我則自去眾人一驚,先是無語,繼而紛紛表示:師父已53歲高齡,尚能不畏艱險,我等豈能落後。願隨師傅一同前往!見祥彥等21人都要隨鑑真東渡日本,榮睿與普照感動得熱淚盈眶,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但西天取經既不易,東海傳經更多劫。先是一小僧因不能隨師傅東渡而向官府告密,使榮睿等日本僧人被軟禁,船隻被沒收,東渡被迫中止。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又經半年努力,買好了船,榮睿等也瞞過看守溜了出來,終於揚帆起航了,卻一出海便遇上了大風暴。風狂浪猛,檣摧船破,九死一生才上了岸,又為再次出航耗費了許多時日。一切準備就緒,再次出了海,卻又遭海盜襲擊,貴重物品被劫掠一空,只好又無功而返。一再的失敗與辛勞奪去了榮睿的生命,又奪去了鑑真的光明。但他從未忘記微笑,更未動搖東渡決心。他仍時時計劃著到日本以後的種種事業。而每當此時,他心中就如火一般地燃燒,失明的雙眼也射出了耀人的光芒。但有一次,不屈的鑑真也落下了傷心的眼淚——那是在他失去始終追隨左右的高徒祥彥的時候。當時榮睿已死,普照已去,一個深夜,自覺不行的祥彥叫人請來了鑑真。他斜倚在鑑真懷中,面朝著師傅特意點燃的香,朝西端坐,口誦佛號,慢慢停止了呼吸。“祥彥!祥……彥!”摟抱著漸漸變得冰涼的祥彥,鑑真不禁失聲痛哭。即便如此,鑑真仍未放棄東渡的努力。753年10月15日,前年夏天來中國的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來訪鑑真。他們從普照處得知了鑑真5次東渡不成的悲壯經過後,曾上表唐朝廷,請求玄宗皇帝恩准鑑真東渡。玄宗信奉道教,他想借機擴張道家勢力,便說:“可以準其東渡,但須讓道士也去。”可日本既無道觀,也無信徒。無奈,只好臨時指派春桃原等4人學習道教,藉以換取鑑真東渡。但不知為何,玄宗又改變了主意。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公開出境既然不行,只好嘗試再次偷渡。於是一行4人來找鑑真,徵求他的意見。已66歲高齡的鑑真欣然同意。出發時間就定在10月19日,只需再等4天。不料好事多磨,麻煩又起。原來揚州市民景仰鑑真,不願他離去;聽說日本遣唐使又來拜訪,立即警覺起來,加強了對鑑真所住的龍興寺的警戒。如何才能率眾弟子脫身呢?就在他左思右想,一籌莫展時,弟子仁幹聞風從婺州趕來,約定備船於碼頭接應。19曰晚時許,鑑真一行趁夜摸出龍興寺,潛往碼頭。正待上船,忽然聽見背後人聲嘈雜,腳步急促,一群人正急急趕來。莫非是官府追兵?一行人忐忑不安,正要躲藏,有眼尖者發現來的都是總角少年,覺得有些怪。再仔細一看,卻原來是24個小沙彌。他們氣喘吁吁地趕到江邊,帶著哭腔叫道:“大師留步!大師既執意要東渡,今生恐難再見。願與大師最後結緣,請大師為我等授戒。”鑑真大受感動,當即在江水拍岸的嘩嘩聲中為小沙彌們授了戒。而後依依不捨地灑淚登船,沿長江而下,趕往蘇州黃泗浦。遣唐使船正在那兒等他們。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船到黃泗浦沒兩天,10月23日,又風聞廣陵郡官員獲知鑑真將秘密東渡,要來搜船。為避免外交糾紛,大使只好請鑑真下船,不想這無奈之舉卻救了鑑真,使他終於東渡成功。原來離港前兩天,11月10日夜,副使大伴古麻呂自作主張,偷偷讓鑑真一行上了自己乘的第二艘船。15日,遣唐使團的4艘船扯起風帆,啟程回國。當夜,明月當空,船行長江。鑑真一行佇立船上,翹首夜空。回首這11年來的萬般辛苦,以及為東渡而獻身的36人、不堪艱辛而離去的200餘人,不禁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否極泰來,經歷了5次失敗後,鑑真一行終於在12月20日踏上了日本國土。而他原先乘坐的大使船卻遭風浪漂至安南,同船170餘人大都遇難,只有大使藤原清河等10餘人九死一生返回長安,從此再也沒能踏上家鄉土地。翌年,在東大寺大佛殿前,鑑真為天皇、皇后等400餘人授了戒。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從此獨自擔起了授戒傳律的重任,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他還帶去了大量的佛經法物,將大唐文物直接傳人了曰本。由他創建的唐招提寺是日本的第一個律宗寺院,並至今一直是律宗總寺。寺中金堂是天平樣式的代表性最古建築,而直接仿自大唐、尤以支撐探出屋簷斗拱的強有力表現和外觀的均衡諧調最為優美的天平樣式,則是其後日本建築的基本樣式。從正面看,金堂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朝南全面敞開的大殿前柱廊。這些帶有希臘風格的大圓柱是日本最美的柱廊。柱廊後,中央五間雙開木門,兩端兩間則是條窗。打開中央三間的門,可從大殿前庭拜見主佛。這種樣式給建築物帶來了美麗的空間和舒展的感覺,還有陽光在柱廊上的優美投影。其屋頂威嚴、厚重,活脫再現了鑑真的頑強與堅韌不拔。堂整體給人以獨特的明快與和諧感。與西歐的石柱不同,它用了木柱,尤其顯得柔和親切。堂內中央供奉著主佛盧舍那的脫活幹漆雕像,左右兩側是巨大的藥師、千手觀音立像,環繞周圍的是梵、釋、四天王護法神——這些全是天平後期的代表作品。而遍繪屋頂的飛天、菩薩以及其他種種彩圖,也為之平添了許多天平文化的氛圍。

鑑真東渡成功,糾正了日本佛教界的戒律混亂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