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現如今,生活中的許多人都開始注重養生之道,這是生活條件提高的必然性,在禪宗高僧星雲大師眼中,養生其實與為人處世是一樣的。

星雲大師說過:“養生之道,在於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處世之道,在於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講究的是飲食清淡,多吃粗糧,吃到七分飽已經是極好,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大多數都身體康健,倍有精神。

就像國學大師南懷瑾一樣,南師的飯量很小,在中午只吃少許略放些鹽的花生米,而晚餐就只是一碗稀飯,碗不大且盛得不滿。

稀飯大多時候是用小米和紅薯煮制的,到了秋天之後,小米紅薯粥則改為薏米小米粥,偶爾還會在喝粥的時候,配上一碟小菜,或是辣白菜,或是豆腐乳,或是湖南的釀豆腐和寧波的鹽水筍等。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當旁人問起他時,他說道:“一般人習慣把胃塞得滿滿的,胃裡微微空了一點,他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牢記四個字:少吃多餐,其次是清淡。”

為人處世之道

上面星雲大師也說了,養生之道,在於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而處世之道,則在於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生而為人,在世間行走,就免不了會吃苦和吃虧,可想要在人生中闖出一番大業,還必須得承受住一些重大的壓力。

這便是“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這三點的真正意義。

古人常說“吃苦是貴,吃虧是福”,因為“不吃苦,就難有經驗,不吃虧,就難有成就”,無數名垂千古的大人物都是從磨難之中走出來的。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正如孟子所說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遙想當年,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將中華佛學精髓,傳於大洋彼岸,可鑑真和尚也並不是生來就能擔此殊榮,有此能力的。

他在剛剛遁入空門之時,做的是最苦最累的行腳僧,前兩年無論師父給他佈置什麼任務,他都辛勤工作,沒有任何不滿,也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可漸漸地,他產生了疑惑,每日做著寺裡最苦最累的工作,對自己的修行有何益處呢?於是乎,他決定不再去做這些雜務了。

有一日,到了晌午時分僧眾們仍未發現起床工作的鑑真,於是便叫上住持結伴來到了他的房間,之間鑑真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床邊堆滿了一大堆破爛的草鞋。

住持問:“鑑真,你今日為何不工作了?這些破草鞋又是做什麼的?”

鑑真打了個哈欠說道:“這樣的草鞋,旁人一年都穿不壞一雙,我一年卻穿破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問寺裡省些鞋子罷了。”

住持聽完之後,明白了鑑真話中的埋怨和不解,他看了看外面剛下過雨的天空,對鑑真說道:“陪我出去走走吧。”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昨夜的一場雨,使寺前的黃土坡變得泥濘不堪,在泥濘的黃土坡前,主持卻停了下來,他問鑑真:“你是想做日日撞鐘的和尚,還是要做弘揚佛法的高僧?”

鑑真說:“自然是後者,所以我才覺得之前那些工作對我毫無益處。”

住持指了指那條泥濘的路,問他:“你昨天走過這條路嗎?”

鑑真說走過,他不止昨天走過還走過兩年,住持又問他:“走的時候,路上是否留有你的腳印?”鑑真搖頭。

住持又說道:“今天咱們再走一次,現在能否留下腳印?”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鑑真自信地答道:“當然能了!”

住持笑著沒有再說話,只是看著鑑真。鑑真愣了一下,然後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誨,開悟了。

原來,只有泥濘之路才能留下腳印,只有從艱苦和磨難中走出,才會讓自己成就輝煌。

星雲大師所言的“養生之道”與“處世之道”都有“3個吃”,若能將其意思領悟,那麼身體自然會健健康康,在人生中福報也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喜歡星雲大師人生智慧,不妨點擊以下專欄,其中詳細介紹了星雲大師對於人生的各種看法,適合所有人觀看。


星雲大師:養生與處世,都有3個“吃”,悟懂者,身體康健福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