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1、

六次偷渡冒死赴日


1980年4月,揚州。春風如醉,楊柳如煙。這一天,幾乎全揚州的人都爭著搶一張大明寺的門票,人群從十幾裡外排到了寺門口,有些人排了好幾個小時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激動的心情,因為他們即將瞻仰到一尊從日本空運回來的“國寶”,這尊“國寶”,就是1200多年前在日本坐化的鑑真大師的乾漆像。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這座乾漆像,是鑑真大師圓寂後,日本弟子用乾漆夾紵法等身鑄造,一直被尊為日本的“國寶”,而時隔1200多年後,“鑑真大師”終於回到了他的故鄉揚州,回到了他曾經修行的揚州大明寺。

大明寺的鐘聲響起,佛音繚繞,大雄寶殿前的銅爐,插滿了香火,在眾生的伏拜下,時光彷彿又倒回了千年。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揚州大明寺迎來了兩位日本遣唐使。兩人揹負著天皇的使命,要來請一位大唐高僧前往日本弘法。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奈良時期”,他們從朝鮮半島引進了佛教,而這種轉了好幾手的佛教,到了日本就走了樣。日本的和尚不守戒律,吃肉、喝酒、娶妻、殺生,寺院成為了逃避稅收的私人武裝集團,這讓篤信佛教的日本統治階級頭疼不已。一方面,天皇本人是佛教徒,不可能做出像“武帝滅佛”那樣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寺院由各路諸侯控制,如果這些勢力團結起來,不一定能應付過來。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於是,當時的孝謙天皇認為,佛門的事情還是得由佛門來解決,不如去請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唐高僧來日本弘法,整頓國內佛教的亂象。在日本的諸多遣唐使中,就專門有人在中國尋訪這樣的高僧,終於在揚州的大明寺,他們找到了鑑真。


鑑真,生於公元688年,小時候跟父親到大明寺,被佛法所吸引,決定出家為僧,父親見他態度堅決,應允了。此後,他歲師父遊歷了洛陽、長安,遍訪名師高僧學習佛法,並且還廣泛涉獵了中醫、書畫、建築、文學等等學科,25歲那年,他回到大明寺接任主持,已然成為名滿天下的律宗高僧。

以大明寺為中心,鑑真在江南地區弘法佈道30年,55歲那年,兩個日本遣唐使來到了他的跟前,恭恭敬敬地向鑑真行禮之後,提出想要請一位高僧往日本的請求。

鑑真於是問諸弟子,誰願意去日本弘法?問了三句之後,眾皆默然。當時航海技術尚不發達,前往日本只能靠簡陋的帆船,旅途可謂九死一生。鑑真見諸弟子都不作聲,

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當場就答應了遣唐使,立定了東渡日本的決心。

兩位遣唐使萬沒有想到德高望重的大明寺主持鑑真,竟然幾句話就答應瞭如此艱難之事,感激之情自不必說。

自此,開啟了“鑑真東渡”這件中日文化交流最為重要的事件,而鑑真也為了到達日本,耗時十年,六次偷渡,導致雙目失明。可以說,從答應日本遣唐使的那一刻起,鑑真就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其百折不饒,一心弘法的決心,令人崇敬。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2、

十年東渡,天皇親迎,

給日本帶去中華文明的火種


現在總有人說,大唐是如何的開放,但真相卻是,大唐的開放,是“只許進不許出”。外國人可以到大唐來,但大唐人卻不能到外國去,凡是偷渡出國的人,抓到一律以“叛國”論處。

正因如此,當年玄奘法師要去天竺取經,是偷渡出去的,而鑑真也一樣只能選擇偷渡出海。玄奘面對的是萬里西域黃沙,後世小說《西遊記》將這一路的艱難演繹成為九九八十一難,玄奘師徒四人歷經十餘年才到達大雷音寺。而現實是,玄奘西行路上共走了5年,在印度生活了十餘年,學遍了當時各派佛法,舉辦“無遮大會”邀請全印度高僧辯論,無人敢應戰,至此學成歸國。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而鑑真要面對的路程,比玄奘還要艱難,黃沙漫漫終有路,而大海無情卻難行。

鑑真首先需要造船,就在他們將船造好準備出海的前一天,被一位心理狹隘的弟子跑去官府舉報,說那些日本遣唐使其實是海盜,矇騙了鑑真大師要一起造船出海。於是官府將一行人抓了起來,儘管後來審訊完畢才知道是誣告,但這一次變故耽擱了不少時間,第一次東渡日本失敗。

接下來的十年裡,鑑真還進行了五次東渡的嘗試,前四次要麼是被人告發失敗,要麼就是成功出了海,卻遭遇了風暴,幾乎葬身海底。

關於鑑真在海上遇到風暴後化險為夷的經歷,日本人寫了一本書叫《天平之甍》,裡面說,船遇到了大風暴,眾人皆以為必死,惶恐無狀,只有鑑真端坐船頭,安然誦經,不一會,只見天空出現紅雲,一條金色大魚在前方開道,是得解脫。

這樣的傳奇筆法,我們無法考證其真實性有多少,但我們能夠了解到的是,在生死關頭,鑑真表現出來的泰然處之,給惶恐的眾人心理上極大的安慰,使得他們可以冷靜下來,成功逃離死亡。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由於年事已高,操勞過度,鑑真在第五次東渡失敗之後出現了眼疾,因為在外地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導致雙目失明。

753年,距離第一次東渡已過去了十年,鑑真和日本遣唐使,十幾名弟子一起開始了第六次東渡,這一次終於成功,鑑真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完成了十年前所發誓願。

鑑真的到來轟動了整個日本,從登陸的薩摩到奈良,一路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民眾在道路上鋪滿了鮮花,有人甚至以肉身伏地,只為了大師的雙腳不要沾上泥土。

到了奈良之後,日本的天皇、太上皇、皇后、皇太后全部出來迎接,鑑真被封為“大僧都”,“傳燈大法師”,管理日本所有的僧尼,在日本實行律宗戒律,改變了過去日本僧人不守戒律的傳統。

除了在佛法上的貢獻,鑑真帶給日本的還有“中華文明的火種”,中醫、書法、建築、雕塑、制度甚至豆腐都是通過他帶到了日本,他也因此被日本人稱為“文化之祖”。

3、

“大雄無畏,勇猛精進”


鑑真東渡的事蹟,本來是青史留名,功勳彪炳,不容褻瀆的。

但是在一些人看來,鑑真這樣無私的幫助日本,是不能理解的。更有的人,因為鑑真把王羲之的一幅臨摹書法,王獻之的三幅真跡帶到了日本,責備他將中國國寶送人。這樣的說法,是完全沒有考慮到那個時代的特殊背景,更是因為看不懂鑑真的境界和胸懷。

首先在那個時代,書法作品只是個人的收藏品,談不上什麼國寶,要說真有國寶,那帶頭毀壞國寶的要屬當時最高統治者們了,據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就是被唐太宗拿去陪葬了,後來他的墓被朱溫的部隊盜搶,這件真跡被不識字的士兵給撕了。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其次,在鑑真這樣的高僧看來,芸芸眾生都是需要他去度化的,根本就沒有種族、國別之分。佛祖本是印度人,如果佛祖當年傳法還要看種族國別,那佛教也不會傳到中國,後來的玄奘也就從印度取不走經文,當然也就不會有《西遊記》這樣的偉大小說產生了。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不管科技如何發達,經濟如何繁榮,還沒有到不需要宗教的時候,更何況在1200多年前的中國和日本,宗教除了慰藉人心,還能夠給國家的穩定,文化的繁榮起到重要的作用。

1200多年後,鑑真當初傳給日本的律宗已經式微,日本和尚依然有很多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娶妻開酒吧什麼都來,但鑑真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日本因為他的到來,因為他帶來的中華文明火種,讓日本從混亂無序的社會狀態下,發展成為繁榮的律令制社會。鑑真東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上最重要的事件。

即使到了今天,鑑真帶去的佛法、中醫、建築、雕塑、書法都已經式微了,可是鑑真東渡的精神和胸懷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用佛教的一句話說,是“大雄無畏,勇猛精進”。心中有信仰方能無畏,胸懷寬廣者才能勇猛。


鑑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親迎,死後坐化被奉為日本國寶

華人志 記錄500年華人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