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我们总说近两年内地电影市场飞速发展,这个“飞速”很大程度上指的只是电影市场经济增长,从2010年的100亿到2017年的560亿,中国内地正在向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努力迈进。经济上的飞速发展,按理来说应该带动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依现在来看,确实带动了,不过带动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可能确实电影领域的资金回报太过诱人,不断吸引着打着圈钱态度的二流导演,带来极其劣质的作品,或脑残剧本,或炒冷饭,翻拍经典等等,如果全是不入流的导演我们还能接受,毕竟如果不熟悉我们完全可以忽略,眼不见心不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甚至包涵了几位曾经受人敬仰的名导,作品的敷衍程度令人发指,仿佛丝毫不在意曾经的名声,是吧葡萄。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所以,“内地电影市场崛起”的说法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说“内地电影崛起”,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玩笑,虽然近来年也有一些优质的电影作品,但是相比起每年增长的影片总量,在鱼目混珠的电影市场中,这些佳片显得微不足道,螳臂当车。所以说,内地电影远没有到达崛起的地步,而离我们最近的电影黄金时期,无疑只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那个年代的传奇,小编就不用多说了,成熟完善的电影制作流水线,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活力四射的创作态度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代表词,随便拉出一年榜单,放在现在看都不敢让人相信这仅仅是其中一年的电影。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逐渐没落,原因绝不止政*治那么简单,台湾电影市场的封闭、国际经济格局改变、好莱坞电影的再度崛起、香港优秀电影人出走好莱坞等等,都是当年香港电影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而如今香港电影始终无法抬头,也是深受当年的影响。

黄秋生在曾经的采访中也从演员角度谈起了对如今香港电影的看法:“我们那个年代,青云、镇宇、星仔、刘德华、伟仔(梁朝伟),除了我,没一个是‘学院派’,但人家做的一样很出色,因为肯学,肯思考,包括向前辈学习,看电影、看书,参考很多不同演员来学习。现在那些演员,我觉得他们就认为那是一份工作,只想收工,如果到了只想着收工的地步,那你不做是最好的。”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这是说的演员的工作态度,这样的话很多当年的电影人都说过类似的话,那个年代是个疯狂的年代,每个仿佛都不用睡觉的,满脑子只有电影。而如今香港电影人青黄不接也是一个事实:

“(年轻演员不知道怎么做),以前我们有很多前辈,现在很多都离世了,有经验的演员离开香港,返回内地赚钱,‘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年轻人)勉强上阵……有的观众觉得演技好,为什么?因为他靓仔啊!靓仔就等于好戏……”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总结黄秋生所言,就是一句话“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有不懂戏的年轻鲜肉。”

内地电影市场前几年也是“年轻小鲜肉就是票房”的定律,在大众不经常进电影院的时候,这样的粉丝效应确实在那几年屡试不爽;但是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成为主流观众,粉丝逐渐成为票房的小部分组成,因此单凭粉丝效应赚票房的时代也开始逐渐远去,越来越多“小鲜肉作品”票房口碑双扑街就是有力的证明。

谈香港电影没落,黄秋生:老戏骨去内地赚钱,香港只剩小鲜肉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的内地市场在经济提升的同时,提高作品要求,让中国电影质量一并进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