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剛性兌付,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嗎?

尛萘


比如以前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銀行都會說保本保息,固定收益,大膽放心的投資理財產品。那打破剛性兌付以後呢,就意味著現在你存銀行的理財產品,不會給你保本保息了,像股票、基金一樣的類似理財產品,都會有風險。所有的理財產品,你在投資之前要自己去識別這類產品的風險。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基金等產品一樣都會有風險,打破剛性兌付以後,會促進銀行的一部分靜態的資金進一步的流動,有利於金融進一步提升效率,目的就是剛好的發揮金融的最大化作用,為實體行業服務。


小橙未來


自從今年的資管新規實施後,所有保本型理財產品都將退出市場,銀行的“剛性兌付”也被打破,意味著將錢交給銀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櫃的時代結束了!


也就是說,今後大家必須要轉變理財觀念,更要提升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銀行理財產品今後無法實現保本保息,說白了就是銀行不能保證你的本金安全及固定收益。


很明顯,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會在兩年的過渡期後完全退出市場,銀行不再承擔本金虧損的責任,需要投資者自身負責。

正是基於此,近年來銀行推出來的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等低風險產品備受廣大用戶青睞,成為較為火爆的投資方式之一,也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因為這兩者對於本金百分之百安全來說,是有保障的。


東震木


打破剛性兌付,是利率市場化的前提。剛性兌付,通俗一點講就是,保本保收益。國民普遍認為,自己的錢存在銀行,不管是資管產品還是存款都應該得到應有承諾的收益。

2018年4月底,資管新規的發佈,要求打破剛性兌付,將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投資者,也就是說風險對等,能承受多大風險就買多大風險的產品,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應該承擔相應風險。過渡期到2020年底!

打破剛性兌付,有利於資金回表,為利率市場化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