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上古,是什麼意思?

遊戲XQ


“太古”在古漢語裡是個泛指的階段,是指最遙遠最古老的時期。“渾沌自太古”,可見“太古”是比開天闢地還要早的時候。

在地質名詞裡有“太古宙”,這是一個確指的時間段。地質上的太古宙起始於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期結束,對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為38.4億年前。太古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

“上古”則是指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世界各地對於上古時代的定義也不同。比如我國把夏代之前的歷史稱為上古歷史;歐洲把最早的國家出現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段稱為上古史。

中國的上古史大致是從傳說中的盤古開天闢地到夏朝建立之前。《易*繫辭》裡的定義是: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禮記*禮運》則說:伏羲為上古,神農為中古,五帝為下古。也有的觀點認為奴隸制時代是上古時期,我個人覺得這種觀點欠妥,伏羲、女媧的時代應該還不是奴隸制。還有的按時間段劃分,認為五帝時期是遠古,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是上古,秦漢到明清是中古。

我個人理解裡的上古應該是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這個漫長的時期。這時候文字還沒有成形,但人類社會已經具備了原始的社會形態比如部落聯盟,甚至出現了早期的邦國,並且定居農耕逐漸成為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文明體系。


沅汰


太古一般是指洪荒時期,上古相當於三皇五帝時代,遠古大概就是夏商周,古代就是秦漢到清。




真正天津人


人類的歷史,是一條時間的長河。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主流之一。

從現有的歷史觀出發,我們用上下五千年來概括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之所以粗略地選定這個時間點為座標,是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追溯之前雖然模糊,但有神話傳說;我們回望過來雖然仍然模糊,但有了文字資料。

兩個五千年,在前五千年時,也就是"三皇五帝"之前,人類還在矇昧時代,儘管知道了用火熟食和取光度夜以及取暖過冬,但所用勞動工具只不過是加工過的石器,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古時代吧?也稱為遠古時代。

那個時候,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為了生存繁衍歷盡苦難,為求護佑祈求神靈。歷史只能用口口相傳的神話來述說。於是,太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就成了我們歷史文化的閃光亮點:盤古開天闢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傾地陷,女媧團泥造人和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等。

我們不是過來人,但我們的太老祖先是這樣一代代走過來的,他們在山洞裡留有燃燒過的灰燼、在懸崖上留有攀爬過的足跡。

兩個五千年,接下來的這個五千年,在距今四千年以上尚屬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人們告別了石器,學會了製陶甚至使用青銅。考古出來的殷商甲骨文,明確地告訴我們,中華文明已經進入歷史文化正史了。

從"三皇五帝"起,經堯舜禹湯文武(夏、商、周),中華文明一路書寫下來,到周朝為止,算作上古吧?

其實,"三皇"渺茫無徵,說法不一。"五帝"之說見於《史記》中的開首《五帝本紀》。然而,"五帝"所指也不盡相同,眾說紛紜,《五帝本紀》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炎黃子孫云云,便是這樣的歷史體系。這五帝之中,歷史事實詳實的,也只有堯舜。堯舜的功績和傳賢不傳子的"禪讓"美譽,也許是儒墨學說的需要而高推聖境所致吧?

上古之後,名之為中古或近古?如果需要,怎麼定義都可以。至於清末到辛亥名為近代,還是清末到民國晚期為近代?很難定論。只有當代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的現在。那麼現代起於何時止於何時?說書人或寫書人可以自說自話。

因此,較長曆史時期的階段劃分,只能粗線條,不能太細。反而是劃分得越細,越說不清楚。就象物理學中的測不準原理。





一夫82


人們常說的幾個詞語,太古、遠古、上古都分別代表了什麼時期。

太古,指的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天地初開階段。用歷史來代表就是地球還是一片洪荒並沒有任何生命的一段時期。遠古,在中國神話指的是盤古開天時期。也就是從人類誕生開始,到人類文明形成之前的洪荒時期為遠古。這一時間沒有文明、語言,所以發生的一切也都不得而知。

上古,指的是中國的神話時期。也就是人類文明已經形成,已有了語言,但是尚未形成文字,所有記錄為口傳,也就是中國夏朝之前。

其他包含上古的劃分中還有現在的史學家劃分的中國五千年文明的“三古時期”——上古期:夏商至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夢塵雜談


中國歷史,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野史正史,總有關於時間段的記載,即“遠古、太古,上古、中古、近古”,那麼具體的時間段劃分你瞭解嗎?中國遠古史的奠基就是盤古開天地,伏羲氏以前就屬於遠古了,三皇五帝時期是太古。夏商周秦漢時期是上古,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中古,宋元明清時期屬於近古。

現代科學證明:地球是在50億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億年以前出現的,人類是500萬年以前出現的,所以我們的老祖先盤古氏距今至少有500萬年的歷史了。盤古氏下來就是天地人三皇,這個時期太久遠太古老了,沒有文字只有傳說,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證。《鑑略妥注》是兒童讀的歷史課本,裡面唱道:乾坤初開張,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萬八壽最長。人皇時代人的壽命最長,有一萬八千歲。那時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溼又不安全,經常遭到野獸的襲擊,於是在樹上搭窩蓋屋,吃水果、戴樹葉,就進入有巢氏時代。接著學會了鑽木取火,進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時代了。

火帝下來是龍師伏羲氏,伏羲也寫作"伏犧",就是制服野獸的意思,這個時期就是歷史學家說的"狩獵階段"。伏羲氏姓風,號太昊,這個時候黃河裡面出來了一個長著馬頭、龍身的怪獸。它身上的毛帶卷卷的,有斑點和花紋,伏羲氏見到以後受到了啟發,劃出八卦的符號,又根據龍馬身上的花紋發明了漁網,人類文明進入了漁獵時代。因為伏羲氏見到了龍馬,於是用龍來給百官命名,如有青龍官、赤龍官、黃龍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龍師,在位115年。

人類學會使用火以後,文明階段就開始了。這個時期的冠軍就是神農氏,神農氏姓姜,號炎帝,他自稱是太陽神、火德王,兩個火字為炎,所以神農氏也是"火帝"。神農氏選五穀、嘗百草,教民稼穡,在位140年。他是農業的始祖、又是醫藥之王,藥王廟供奉的藥王就是神農氏。也有供藥王孫思邈的,但孫思邈是唐朝的大醫藥學家,比神農氏晚得太多了。

五帝的第一個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黃帝的兒子,因為學會了太昊伏羲氏的學問,所以人稱少昊氏。那個時候是太平盛世,有鳳凰飛來,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鳥來命名。比如有鳳鳥官、玄鳥官、青鳥官等等,所以稱他為"鳥官"。人皇指的遠古時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因為年代太久遠了,講起來都好像科幻故事一樣。比如《史記補三皇本紀》中說:人皇有九個頭,乘著雲車,駕著六隻大鳥,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一共傳了150代,合計45600年。人皇長著九個腦袋,說起來誰信呢!只能當故事聽。所以歷史上把三皇定為太古時代的伏羲氏、神農氏、還有黃帝,這是見之於史的"三皇",在殷商的歷史文獻上有文字可考。

遠古的天地人三皇,就演義為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爺,掌管人的性,人要是做事虧良心、不講天理,天皇就降災給你,就收你的性。地府的閻王爺是地皇爺,主管人的命,人要是不孝父母、不講情理,地皇就降病給你,就收你的命。人間的皇帝是皇王爺,掌管人的身,人要是為非作歹、犯上作亂,皇帝就治你的罪,讓你失去人身自由。



青和上人


太古是起初的時候,也就去天地剛剛形成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生靈,只有強大的神明,陸陸續續的誕生。

如果從典籍的神話來說,天地未開,先有鴻蒙,鴻蒙誕生陰陽二氣,在有混沌,混沌初開,天地誕生開闢,萬物才存,是以太古之初,名曰太初。

太初之後是太古蠻荒,俗稱太古紀,因為懵懂無知,又愚昧和頑固,未成開智,稱之為獸紀。

太古紀之後,擁有智慧的人類誕生,獸類也依然生智,人類和牲畜誕生之後,經歷萬載歲月,大洪水毀滅一切,遠古就此來臨,而擁有大功德的者,稱之為神,至上古世紀而亡,古世紀誕生。

人類的文明開始形成,在聖經中說到,人誕生之初,便帶著原罪,因為慾望而墮落,也就是所謂私心,從天下公,變成天下私,人類自此擁有了七情六慾,而罪惡因此誕生。

而我們現在處於是新世紀,後人將定義我們古世紀,以此類推,太古不變,上古和古世紀卻會更改,神的明文已經結束,人的文明也走到了關鍵一步。

自天地誕生以來,人類經歷了春種(生命之初),夏長(野獸時期),秋落(神紀文明),冬眠(人類時代),世間萬物莫不如此。

人的文明正走向一個即將崩壞的節點,獸的文明和神的文明分裂兩側,而人類便站在這路口,左顧右盼,無路可退,要麼墮入萬丈深淵,與惡魔為惡,要麼千古流名,恩澤一方,受萬人恩謝。


女婍


上古:一般上古時代是指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帝王有: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堯和舜。


中古:中古時代」這個名辭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約從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間一千年來的歐洲歷史。中古時代的開始,標示著西羅馬帝國的衰落,咸信古典時期的古代歷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時代的結束,則指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的重生)的開始。有幾件大事情可作為中古時代結束的記號,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的淪陷、1456年首次使用印刷機、歐洲人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馬丁路德在1517年帶領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以及藝術在意大利的繁盛等。而中古時代就在古代與現代歷史之間的中間時段落幕。


不過,中古時代的這個觀念,不適合套用描述亞洲和中東的重大歷史時期。中國是從史前時代逐漸發展而來,直到西方現代史來臨前,並未出現類似歐洲的大分裂時期。雖然中國是曾歷經過諸多王朝的統治和外族的入侵,但在文化發展上基本上是平穩的。日本的文化進程也是平穩而孤立。中東的歷史就比較就接近歐洲的中古時代,因為這兩個地區毗鄰而居,彼此分享很多互相交流的成果。


太古:

遠古:(約據今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天、地的出現及人類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關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一類的傳說流傳久遠。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考古學、古人類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奧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目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 300餘萬年,因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起源地。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萬年。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等,數量很多、分佈地域也很廣。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家提出:東亞地區也是人類起源地。


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它是古猿演變而來的。最近幾十年間的考古發現和古人類學研究的成果證明,古猿與早期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使「從猿到人」的學說,獲得越來越多的證據。


人類的出現與勞動有關。人類最初製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製石器。考古學家為與後來出現的磨製石器相區別,將製作和使用打製石器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後者(即製作和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為了研究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進步,考古學家還將它們分為早中晚三期。舊石器時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與古人類學家依據古人類的體質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這三個階段大體是一致的。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打製石器以粗厚笨重、器類簡單、一器多用為其特點;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石器趨於小型化和多樣化,器類增多,還發明瞭弓箭、投矛器等複合工具和鑽孔技術,出現了少量磨製石器。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果實和漁獵為生。他們不會建造房舍,多在山洞中棲身,過著群居的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已學會用火。先是採野火,後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如打擊火石取火、鑽木取火等等。火的使用對人類的進化有很大的意義。它可用於照明、驅除野獸、驅趕寒冷,還改變了人們生食的習慣。由於熟食能縮短消化過程,使更多的養料被人體吸收,並使血液中的化學成分有所改變,促使人的體力增加、腦髓發達。如30萬年前的北京人的平均腦容量為 1059毫升,一萬年前的山頂洞人的腦容量為1200—1500毫升,已達到現代人的腦容量變化範圍,身高也與現代華北人的身高接近。迄今在中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遍佈全國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說明古今人類在這塊大地上的活動範圍,已相當寬廣。


距今一萬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進入全新世以後,地球的氣溫逐漸變暖,人類漸漸走出山區,移向平原地區活動。為了適應新的環境,人們選擇了鄰近水源的地點聚族而居,建造房屋,發明了陶器,出現了原始農業,開始了定居生活。磨製和鑽孔技術的普及,使各種石質工具的製作趨於規範、定型,更適合各種不同的用途。考古學家經過長期探索、研究,發現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佈,與當代中國的人口布局十分相似,相對集中於河網密佈的東半部。人們的食物結構也是南方種植水稻、北方種植粟稷。在距今9000年前,就已經出現栽培稻,說明水稻的發源地在中國而不是印度。8000年前的先民已經雕琢出玉器,發明了紡織技術,在音樂方面出現了七聲音階,可以吹奏旋律,還出現了刻劃符號。7000年前的遺址中出土的獨木舟和木槳,說明已經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馴養。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創造了絢麗多姿的彩陶文化,還出現了用夯築技術建造的小城堡。5000年前已養殖桑蠶,並用蠶絲織出了絲織品,還掌握了人工冶銅的技術,鑄造出青銅刀一類小工具。4000年前出現了文字,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古文獻中記載的神農氏種植五穀,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蠶絲,他的大臣發明文字、舟車以及黃帝戰蚩尤等,因這些發現而說明這些傳說並非虛妄,它們包含了不少歷史的影子。這些發現還說明,中華文明確實是源遠流長。


古代居民聚族而居,所以在今天發掘的遺址中可以看到居住時形成的聚落,在墓地中看到排列有序的墓群。人們在漫長的歲月中繁衍生息,人口不斷增長。當增至一定數量時,就像細胞分裂那樣又分離出新的氏族。它們之間以血緣為紐帶,形成規模較大的部落。在原始社會後期,中華大地上有許多氏族、部落和部族。古史學家將它們分為華夏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其中華夏集團以黃帝族和炎帝族為主體。它們最初居住在今天的陝西,後來分別向東發展,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它們與西進的東夷集團、北上的苗蠻集團發生過多次戰爭。傳說在涿鹿之戰中,黃帝和炎帝打敗了以蚩尤為首領的東夷集團,使華夏集團的勢力擴大到今天的山東境內。為了爭奪聯盟的首領,黃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戰,炎帝戰敗。地處北域的黃帝乘勢南下,使炎黃二族的勢力達到長江和漢水流域,華夏集團的勢力得到空前的擴展。以後的虞、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確立了華夏的特定地位,黃帝也成了華夏的共同祖先。


在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人們各盡所能、共同勞動、平均分配食物。為了生存與發展,他們必須選舉公正、賢能的人當首領,以帶領大家進行生產、抵禦外來的侵擾。因此,古史傳說中出現了堯舉薦舜、舜舉薦禹,禹先舉薦皋陶、皋陶死後又舉薦益當部落首領的故事(但並沒有成功),歷史上稱這種作法為「禪讓」。這是一個人人平等、財富公有,因而沒有爭奪欺詐、也沒有盜賊劫掠的時代。古代史學家們稱這個時期的社會為大同社會。


古代居民為了求得生存與發展,在惡劣的環境中與各種自然災害頑強地進行鬥爭。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久遠:面對滔滔洪水,野獸肆虐,堯為了把民眾從水患中解救出來,命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理,雖經九年努力,仍以失敗告終。於是,舜命禹治水,禹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他一心一意地率領民眾興修水利、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八年(一說十三年)時間,終於征服了水患。這個傳說反映了古代先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屈不撓、積極抗爭的無畏精神。


隨著生產力提高,一個人的勞動所生產的價值超過他本人的消費而有了餘額時,俘獲的戰俘不再被殺死了。他們淪為奴隸而被強制進行勞動生產,他們創造的財富被主人全部佔有。這樣,私有制出現了。考古學家在龍山文化中發現了有的墓葬有棺有槨,有許多陶器、玉石器、象牙器和象徵財富的豬下顎骨等隨葬物品;有的墓葬只有一個不大的墓穴和幾件陶器;還有一些死者身首異處,既無墓穴、也無隨葬物品,甚至被丟棄在廢棄的窖穴或溝壕之中。這說明,這些死者身份、地位和佔有財富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些首領利用他們的特權首先富裕起來。貧富分化的不斷髮展,氏族與部落內的掌權者首先成了剝削階級。原始社會內部產生了不同的階級,表明原始社會到了末期。在這種情況下,族與族之間以掠奪奴隸和財富為目的的戰爭頻繁出現了;為防禦敵對一方的掠奪和侵擾,它們各自築起了一座座高聳的城池;為適應戰事的需要,兵器的生產受到普遍重視:為維護特權者的利益,他們擯棄過去的習慣法,制訂了新的制度法規;「禪讓」制度也不可能繼續實行,必然為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到夏禹死後,禹之子啟殺益而奪取首領的位置,開創了父傳子、家天下的新時代,稱為小康社會。從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世襲制王朝 ——夏代。


用戶58109108341


太古是指地球誕生以後,上古是指地球出現生物以後。



l笠翁


太古,最古老的時代。曠古、上古、邃古、遠古。是中國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地的時代。

上古,常見玄幻小說描述,寓意雷同。意為遠古時代,一般出大仙的時候。



仇營長


太比上 要久 比如說你太爺爺和你爺爺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