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新疆为什么不在版图之内?

皇上二狗子求见1


如果能够收复新疆的话,相信明朝任何一个皇帝都会选择去做这件事,毕竟一旦完成,那就是妥妥的一代明君,所以没有收复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了,明朝的实力不够。

首先是新疆历史遗留的问题,自此安史之乱后,新疆这个地区汉族政权再也没有插手过,这个地区由唐朝时先被吐蕃占领,然后宋朝时被辽国占领,后来辽国被金国所灭,残余部众在此建立西辽后来又被蒙古人消灭,新疆一直在转手。到了明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600年了,没有一点群众基础,想要夺取这块地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让明朝没有精力去专心收复新疆的原因就是,元朝虽然被灭,但是他们的残余势力依然在作乱,而且分布的很散,国家的西南,东北,西北都有着元朝势力作乱,让明朝疲于奔命,这才是当时明朝面对的主要威胁。

最后就是经济原因了,攻打西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的,因为劳师远征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补给是个大问题。比如清朝的时候康熙为什么留给雍正的国库银子不多?还不是因为打新疆花掉了。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那也是花费了超过五千万两白银的。明朝是拿不出这笔钱的,因为明朝的藩王制度是一代代的都被赐封,国库的钱大多拿去给皇族发工资了,既然没钱那还打什么仗,而且明朝时贸易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海上,对于西域这一条贸易线并不是那么看重了。所以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明朝时没能收复新疆。


国史拾遗


明朝版图为什么不包括新疆?其实这件事的根源,还得说到明朝的渊源,以及元朝和蒙古帝国。

历史渊源

说到明朝的建立,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取代了元朝而建立的。因此明朝的领土是继承自元朝,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比元朝还小一些。元朝时期的领土虽然比现在中国的领土大的多,但却并不完全重合,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在新疆地区。因为在元朝时,新疆的大片领土,其实是属于察合台汗国

说到这里,就还得再说一下元朝和蒙古帝国的差别了。蒙古帝国大约建立于公元1209年。之后随着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西征南讨,拥有了庞大的疆域。在公元13世纪,这么大的地域是没法实行统一管理的,因此铁木真把自己的帝国一分为四,分别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以这些土地为基础,形成了钦察、窝阔台、察合台和托雷(大汗)汗国。其中其它几个汗国的大汗都要服从大汗汗国大汗的领导。

但在公元1259年,大汗汗国的大汗蒙哥去世,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爆发了汗位争夺战。其中阿里不哥得到了留守在蒙古草原大量贵族和其它几大汗国的支持,而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在汉地宣布行汉法,建立了元帝国。最后经过四年内战,忽必烈依托在汉地拥有的实力,打败了阿里不哥,成为大汗汗国的大汗。但因为忽必烈以汉法立国,而且争夺汗位根本没有得到其它几个汗国的支持,所以在元朝建立时,

蒙古帝国事实上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新疆归属

而新疆地区在铁木真分封之后,主要是归属于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后来因为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公开挑战忽必烈的地位,忽必烈发兵灭掉了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故地,使元朝也在新疆拥有了小部分领土,但新疆的主要领土还是在察合台汗国掌控之下。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的元朝和察合台汗国

后来朱元璋起义驱逐了元朝在中原的势力,建立明朝,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元朝在中原的疆土,而没有向原来就不属于元朝的疆土扩张。所以新疆地区没有被纳入明朝版图,还是在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而且明朝时察合台汗国已经分裂成东西两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基本上位于新疆地区,在汉文史籍里被称为别失八里或者亦力把里,这就是大家在看到明朝地图的时候总是在新疆那块区域看到这两个地名的原因。

明朝疆域,亦力把里其实就是东察合台汗国


桃花石杂谈


这里我们先说明一下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准确点讲,在明朝整个西域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断退缩的状态,对新疆的控制区域减小了,而不是说不在大明的版图内,加上之后吐蕃逐渐强大导致明朝退回到了嘉峪关,后来到了明中期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控制了天山南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整个区域,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的新疆地区。

其实在明朝初期,统治者也是不断的尝试着巩固边疆区域的统治,在公元1406年。大明王朝曾在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建立了哈密卫,以此来管理新疆地区,并把新疆的贵族封为王,同时担任新疆地区的统治者,另外再派出官员前往辅政,哈密卫可以理解成明朝建立的新疆地区最高新政机构,从建立到了灭亡,期间一共经历了15任统治者,可视为新疆都督。

虽然在明朝,新疆地区看上去是依附于大明王朝的,但是实际上,大明王朝对西域地区施行羁縻控制的政策,也就类似于今天的自治区,但是却主要是以区域习俗进行自治,这种统治制度其实是有弊端的,在交通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就会导致像西域这样比较边远的地方,当中央王朝国力下降时,对边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域的统治力也必然会下降。

虽然羁縻控制有利于处理中央王朝与少数名族的关系,但是像大明王朝后期,国力衰退之后,吐蕃逐渐强大攻占了新疆,占领了哈密,加上后来明朝国力衰退,朝廷内部党争不断,想要再次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暂时的放弃对哈密的统治,之后一直到了清军击败准噶尔,才再次收复了新疆地区。


玄坤


明朝时期,并不只是新疆不在中国版图以内,更重要的是,当时压根就没有新疆这个地理政治单元的概念,那时候的新疆被称作西域。

传统的西域是以玉门关、阳关为标志,明代西域的范围却是以嘉峪关为界,嘉峪关以西统称为西域。根据《明会典》的记载:“自陕西、兰州渡河千五百里,至肃州。肃州西七十里,为嘉峪关。嘉峪关外,并称西域。”

明朝在嘉峪关以西的近边之地,先后设立了七个羁縻卫所,以此拱卫西北边疆,这七个卫所也就是“关西七卫”,即哈密、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沙州和罕东卫。可惜的是,这些卫所最后或是消亡,或是内迁。原因就在于,当时西域存在强大的政权,致使明朝的势力难以深入,甚至逐步退却。

这个政权就是叶尔羌汗国(含吐鲁番汗国)。叶尔羌汗国是几经分裂的察合台汗国的延续,由东察合台汗国的萨义德汗于1514年在叶尔羌所开创,最终在在阿不都克里木时期,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等地再次统一。

面对西面叶尔羌汗国,明朝只能加强边境防御,对嘉峪关外的事务不予过问,最终使得“关之西一民非民,尺地非土”。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新疆在乾隆时期再次隶入中国版图。


HuiNanHistory


明朝不收复自唐以后就丧失数百年之久的新疆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精力;

明朝自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来,退出关外的残元势力便始终是大明王朝的头号敌人,始终威胁着明朝的北境。因此,明朝自始至终都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抵御残元一线。

明朝强盛时期,先后在嘉峪关以西设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卫,史称“关西七卫”。关西七卫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明朝拱卫西陲的战略目的。

此后,明朝就再无西进的举动,而是将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征讨和防御蒙古势力上面来了。自嘉靖后,随着明王朝的势力衰退,甚至连关西七卫都放弃了,全数退入嘉峪关内。因此,明朝并没有重新实现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2、没兴趣;

当然,明朝强盛时期还是有再次控制新疆地区的实力。但最终促使明朝当局放弃这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没兴趣。过去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十分繁荣,控制西域(新疆)对于保护这条人类文明交流的商路尤为重要。因此,西域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极具战略意义了。

但经历两宋以来的发展,这条陆上丝绸之路早已衰落,反而是海上商路随着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此,即便是幅员辽阔的元朝,也没有正式将这块区域纳入其疆域之内。到明朝更是如此,当时新疆地区的战略价值,已经不足以让明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系对其的控制。

3、鞭长莫及;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就是政治重心的东移,影响了中央对西域的控制力。其实,元朝和明朝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都迁移至东部沿海地区。这样一来,中央对于遥远的西域就更难管控了。

当然,大家会发现,清朝同样是定都北京,但却能够实现对新疆的控制。这不得不说是清朝前期康雍乾几位帝王对中华的一项贡献了!


文创联广州


明朝是一个保守的王朝,他无意于开疆拓土,只在意于保持内部稳定,所明朝并没有经营西域。明朝最西边的势力到达了今天的哈密,哈密以西的广大领土在明朝君臣看来是化外之地,经营起来费钱不讨好。

之所以要控制哈密则是为了保证陕甘的边境太平,避免游牧势力通过陕甘进入内地作乱。明朝时的新疆小国林立,他们大部分臣服于明朝,属于松散的羁縻统治,明朝对西域的大政策是维持丝路不断即可。

朱元璋时期,大将邓愈、沐英多次出征西北地区,与蒙古人、吐番人激战多次,最终将势力拓展至哈密。当时明朝的主要大敌是退居蒙古的北元残余势力,故对于远征西域明朝君臣没有多大兴趣。西域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从宋朝始就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故汉人基础十分薄弱,打进去后很难长期经营。

朱元璋在他的《皇明祖训》中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这些国家都在中国东部地区,比之西域价值更大,朱元璋这些国家都不征,就更不会去征价值最小的西域了。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身,故深知百姓的负担极重,一旦兴兵作战,则百姓的负担更重。朱元璋对农民的征税为历代最低,给官员发的响银也是历代最低,因此明朝的财务状况一直不佳,官员的贪腐十分严重。要征服西域不难,但是要长期经营西域就需要一笔数额极大的银子,而明朝政府最缺的就是银子。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其实明朝都是在赔钱赚吆喝,别人进贡给你一点土特产,你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就会回赠大量金银,长此以往必然入不敷出。

正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所以明朝没有去经营西域,而是选择笼络西域小国的君主,让他们自已管理西域,只要表面臣服明朝就行。后来明朝的势力进一步收缩,从哈密退至嘉峪关,主要原因也是财政状况不佳,养不起那么多卫所军户了。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又爆发了倭乱,耗费了不少银子才平定了倭乱;接着女真人又兴起,国内又到处有农民起义,纳新疆入版图就更难了。

清朝收复新疆之战,也是耗费了不少的银子,细算下来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从康熙到乾隆的平定准葛尔汗国之战,其耗银不可计数,也缺乏相关资料查询。清朝晚期左宗堂收复新疆之战的银两数大致为5230万两白银,可以说是倾清王朝全国之力在收复新疆。由此可见明朝要是经营西域的话,可能明朝就没有两百年的国运了,经济就会提前压跨明朝。


大秦铁鹰剑士


很简单,因为没有实力、欲望和必要性!

准确说来,明朝不是没有将新疆纳入版图,事实上明朝在1391年后陆续设置关西七卫,将明朝东部的吐鲁番地区纳入了版图,而大部分的新疆,却不在明朝版图内!

虽然很多人将明朝疆域吹得历朝第一,世界第一甚至宇宙第一。但是新疆大部分地区,确实不在明朝的版图之内!

就好像玉帝和如来的对话:

玉帝:我主宰天道!如来:你被猴打过!

那么,为什么“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没有将新疆大部分纳入版图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1、明朝实力不济,无力控制遥远的西域

说起明朝,那真是一个令所有人热血沸腾的朝代,朱元璋强势立国,创造了从南向北统一天下的奇迹;朱棣五征漠北,降服安南,郑和下西洋吓得歪果仁大气不敢出;崇祯更是厉害,亡国前夕还打败世界霸主荷兰,弘扬了中华正气!

然而,100场这样的胜利,也不及西域给明朝带来的悲伤。因为明朝确实没有能力攻取西域地区。

西域在前60年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南北朝时失去,在唐朝后再度成为中原王朝疆域的一部分。

然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风雨飘摇,安西四镇派兵到内地平叛,导致吐蕃等趁虚而入,最终安西四镇陷落,中原王朝再也无力染指这一地区。

辽国灭亡后,大将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延续88年后被蒙古所灭。

元朝时期,西域属于窝阔台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的属地,只有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属于元帝国。

到明朝建立时,西域已经脱离中原王朝600年之久。

明朝建立后,面对的首要敌人是长城以北的蒙古,此时的蒙古虽然退出大都,但是其残余势力还在云南、东北以及西北负隅顽抗,对新生的明朝政权形成巨大威胁。所以明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彻底消灭北元和元朝残余势力。

在朱元璋时代,除了陆续消灭各地的元朝残余势力,比如云南的梁王、辽东的哈纳出,就是大举北伐,深入漠北消灭北元势力。

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消灭北元中枢,从此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彻底被消灭,蒙古不得不回到松散的部落时代,以鞑靼和瓦剌的古称继续生活在蒙古高原。

但是,北元的消灭不代表蒙古威胁的结束,相反,因为蒙古被打散,所以明朝面临的威胁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让明朝疲于奔命。

朱棣继位后,虽然对鞑靼和瓦剌不断进攻,但是始终不能彻底消灭蒙古。因为缺少对草原有效的治理手段,明朝大军撤去后,蒙古迅速恢复实力,这些让明朝精力被牢牢吸住,再也不能够向外开拓,尤其是遥远的西域。

2、明朝国策保守,没有向外开拓的动力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出于从小对商人阶级的痛恨,加上对前朝的利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朱元璋放弃了宋元以来重商主义的国策,转向“重农抑商”的轨道上来。

应该说,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将国家重心放在农业上无可指责,毕竟农民相对于商人阶层而言更加老实本分、安土重迁,也更加安分守己,这无疑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再加上商人阶层的天生逐利性,对统治者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如此选择,对于百废待兴的大明王朝而言,就像苏联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样,短期内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当社会蓬勃发展起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时,重农抑商政策就不是社会发展的助力而是阻碍了。

其实不仅仅是耽误了明朝的经济,降低了国库税收,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也深深影响了明朝的发挥。

因为以农为本,所以只有适宜耕种的土地才让明朝感兴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很快取得了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所有地区的统治权,这就是“两京一十三省”,而除此之外,明朝的扩张就显得非常乏力了。

因为“两京一十三省”之外的土地,不是地势太高(青藏高原),就是气候太干(西域和蒙古),亦或者气温太低(东北),所以种植粮食,发展农业肯定是不行了。

所以,这里在先天上就没有让明朝纳入版图的兴趣,所以对待这里,明朝的统治方式也和“两京一十三省”完全不同。相对于“两京一十三省”的直接统治,周边地区实行的,是羁縻统治的形式。

比如兀良哈地区,比如关西七卫地区,比如青藏高原地区,明朝在这些地区没有驻军,没有派遣官吏,只是利用明朝的强大影响力,对这些地区进行“管理”。管理的形式就是册封当地的首领,比如宗教领袖,比如土司,比如蒙古藩王,条件是他们要承认明朝的宗主地位。

因为没有军队和官吏,所以明朝对关西七卫的统治是相当薄弱的。

明朝之所以进行羁縻统治,不是贪图这里的土地,不是贪图宗主的虚名,而是为了核心统治区即“两京一十三省”的安全。所以这些地区对于明朝而言重要性并不及“两京一十三省”,因为关西可以丢,但“两京一十三省”绝对不可以。

既然如此,明朝没有涉足西域也就顺理成章了。

3、陆上丝路废弃,没有攻取西域必要性

唐朝的灭亡,不仅宣告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更昭示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废弃。

10世纪开始,黑汗王朝控制新疆西部,而回鹘的一支控制新疆中部。

1125年辽国灭亡后,大将耶律大石万里西征,在叶密立城建立西辽,统治今日的新疆以及中亚地区。

1218年,蒙古消灭西辽后,成为新疆的主人。成吉思汗将新疆的中西部地区封为次子察合台作为其封国属地,察合台在此地建立察合台汗国。

因为新疆在唐朝以来的动荡,导致丝绸之路无法畅通,所以宋朝建立后,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建立后,这一局面仍然没有改变。1370年察合台汗国灭亡,新疆大部为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作为蒙古人的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有一定实力。而此时的东察合台汗国以西,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蒙古后裔建立的政权,这就是帖木儿帝国。

所以,明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仍然没有畅通的可能。

在这样的条件下,明朝征服新疆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明朝的闭关自守。

由于明朝开始“重农抑商”,导致明朝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形式,对于对外贸易没有需求和欲望,所以明朝建立以后,繁荣的对外贸易一度消沉。再加上此时倭寇不断骚扰沿海地区,导致明朝海疆不得安宁。在这样的条件下,明朝开始逐步转入内向型方向,对外开拓的精神大大减小。

在朱棣驾崩之后,明朝结束了大规模对外开拓的进程,从明宣宗开始,明朝逐步撤消了奴儿干都司,放弃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废弃了关西七卫,退出了河套平原,明朝的疆域逐渐回到“两京一十三省”的状态!

新疆,可以说还没有等到明朝征服,就已经赶上了明朝势力的衰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派遣军队先后八次,终于在捕鱼儿海之役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到后来朱棣时期的明朝,其疆域一度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一带,后撤至明长城沿线。

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设羁縻卫所统治西藏地区,还曾一度收复安南,后安南独立。


以此来看,中原汉地尽为明朝所属,但是在我国西北广袤的新疆地区却不在明朝的疆域之内,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元朝灭亡,元顺帝被逃的时候,我国的新疆地区是处在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而此时对于明朝来说,主要的任务是要消除北元的威胁,因此才没有敢对新疆有过多想法。

要说一个帝王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那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终明朝一朝,都没有过收复新疆的心呢?网络上有很多给明朝打圆场的观点,说当时的新疆经济地位下降,战略作用下降,同时新疆的形式错综复杂。

到也没错,但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明朝国力不够的问题,不足以收复新疆,所以自然就没有了想法,明朝的国力自保有余,但要说往西北地区开疆拓土,确实难了点。

况且,后来的朱棣也没将国力运用在经济发展与强兵之上,而是让郑和下西洋,到处宣扬国威去了,最后,换来的只是周边各国在嘴上对大明的高呼,心里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后来,明朝在西域所设置的松散的“关西七卫”,在不久后就废掉了,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兴复。弘治年间三失三复,嘉靖七年(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明朝势力退回了嘉峪关,从此再也没有插足西域。

可见,在当时,一个小小的吐鲁番都能使得明军后退至嘉峪关,以城据守,可见明朝在西北的军事力量并不足以收复新疆,甚至是守土都难。

所以说,终明朝一朝,都没有收复新疆的原因,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力的问题,国力到了,什么都好说,国力没到,各种原因借口都可以找到的。

大家觉得呢?


Ko蜀北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新疆是叫西域还是叫安西,这并不重要。

明朝之所以没有统治西域,我想,有人口、文化、政治三个因素。在人口方面,明朝前期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华夏风俗,没有多余的人口和精力进行扩张;在文化方面,西域传统邦国的灭亡、伊斯兰教在西域的传播,使得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在西域大大下降;在政治方面,西域没有能够威胁到明朝统治的政权,也没有需要明朝保护的需求,明朝

没有向西域扩张的需要和机遇

人口原因

能不能将一个地方变成自己的领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

明朝初期,军力强大,打败了蒙古,占领了元朝除蒙古本部外的全部领土,却没有足够的人口,只能军事控制,成本非常巨大,最后只能放弃。例如:河套地区被明朝占领后,驱逐了当地的蒙古人,但却没有足够的人口,广大的河套地区便成了一片无人区,最后只得主动放弃。

明朝不像汉有秦做基础、唐有隋做基础。明朝之前面对的是孛儿只斤家蒙元的残暴统治,不但民生凋敝,就连风俗习惯都受到了影响,致使“中土华风不竟”。所以,明朝除了需要休养生息,还要重振礼教、恢复华夏的礼仪和风俗习惯。

明朝初期人口不足,许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

。明初,进行了“江西填湖广”“洪洞大槐树移民”之类的大移民,填补各地的人口空缺、恢复生产,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口再向外移民。

汉有秦做基础,还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能打败匈奴,唐有隋做基础,也有渭水之盟之耻。明朝从元朝统治之下起兵驱逐胡虏,收复了丢失近百年的南方地区、丢失了两百多年的北方、丢失了三百多年的河西和河套地区、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和辽东地区,还开拓了云贵地区,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政权,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几十年就是一代人。而这这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汉族长期与他族杂居,甚至有很多就是其他民族汉化的,经过几代、几十代的移风易俗,甚至还有遗留在中国的蒙古、色目人。这些地区、这些人,都要进行汉化、同化,恢复华夏风俗

  • 朱元璋赐日本国书:“向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竟。”“惟彼元君,本漠北胡夷,窃主中国,今已百年,
    污坏彝伦,纲常失序。”
  • 朱元璋赐占城国书:“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遂使夷狄布满四方,废我中国之彝伦。”
  • 朱元璋颁行天下振兴文教诏书:“自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加以兵乱以来,人习斗争,鲜知礼义。今朕一统天下,复我中国先王之治,宜大振华风,以兴治教。

所以,明朝即使有足够的人口,也不敢向外移民。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移民到了其他民族聚居的地方后,是会带动其他民族汉化,还是会进一步去汉化。

因此,明朝前期不会去开拓西域,即使开拓了也没有足够的移民,最后还是要被放弃,或者只是羁糜统治。

而到了明朝后期,人口增长了,风俗习惯也恢复了,但明朝实力下降,之前控制的那些地方都已经被陆续放弃了。即使民间有自发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的移民,但明朝已经没有实力为他们保驾护航了。

文化原因

西域原本是有自己的传统邦国的,这些因为都太小,所以西域基本上一直处于外来势力的控制之下。先后历经匈奴、汉朝、魏晋、柔然、突厥、唐朝、吐蕃的统治,大概一千多年。 而西域的这些传统邦国在一千年的时间里,都陆续灭亡了。


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时,西域有三十六国,汉朝击败了匈奴、取代了匈奴的地位,统治这些邦国;唐朝设立安西大都护府,西域同样有自己的传统邦国在,唐朝灭亡了突厥、取代了西突厥的地位,统治这些邦国。

在吐蕃帝国退出西域之后,只剩于阗这最后一个西域的传统邦国了。而宋初,西域最后一个传统邦国——于阗国也灭亡了

在于阗被喀喇汗国灭亡后,西域的传统邦国便全都不复存在了。之后统治西域的西辽、察合台、准格尔都是相对整体的政权,自然

不需要明朝像汉唐那样在这里设立一个统御西域各国的机构了

从汉朝开始,华夏文明就进入了西域,对西域各邦国产生了影响,到宋初,于阗佛国被伊斯兰化的喀喇汗国灭亡,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到明朝时,在伊斯兰教的作用下,中原文化在西域的影响已经消散了,明朝这时候要统治西域,比之前的汉唐和之后的满清都难!

华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成体系的文明,在同一个社会中不可能共存,明朝进入西域后一定要打压伊斯兰文明。而西方的蒙古各国都已经改信了伊斯兰化,这样一旦交战,就不止是明朝和蒙古各国的战争,而是两大文明之间的战争了

政治原因

中国人历来讲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虽然有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思想,但也讲究

攻其国爱其民

中国人向外扩张,一般都是因为对方先攻击我们,我们为自保而反击,或者去保护别人、为占领区的人带来财富和安宁。汉唐控制西域,都是因为在击败匈奴、西突厥后要保护丝绸之路,唐朝向中亚扩展也是为了帮助中亚各国抵御阿拉伯帝国的进攻。

明朝把蒙元赶出中原后,在更西边还有很多蒙古人的后代建立的国家在,所以明朝就只盯着蒙古本部打,其他的蒙古汗国——如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只要对方不来攻打明朝,明朝就不打对方。

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取代了陆路丝绸之路。明成祖朱棣在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派了陈诚出使西域,到达帖木儿帝国,不过没起什么作用。

明朝没有丝绸之路需要保护,察合台汗国也不需要明朝的保护,明朝自然没有向西域扩张的需求。明朝没有机会、没有需求向西域扩张,自然无法控制西域,总不能为了和汉唐攀比就强行攻占西域吧?

如果明朝真的不管不顾的向西域扩张,那么明朝势必要与西方的蒙古各国交战,如果这些国家联合到一起攻打明朝,那对明朝、对华夏文明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就好像帖木儿帝国,如果明朝真的灭了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那么势必就要与帖木儿一战了。

总结

综上所述,明朝没有人口、没有需求、没有机遇,自然没有大规模向新疆扩张。

不过,如果不严格的说,新疆也是在明朝版图内的

永乐年间,明朝在东察合台汗国设立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不过因为相关资料的残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这个机构的具体职能和组成了。 汉朝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立的安西都护府都是军事机构,明朝设立的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清朝设立的伊犁将军也是军事机构,按这个标准来说,新疆也是在明朝版图内的。


愿朝阳常照我土


题主这里的版图其实有两种解释,一种叫地图,一种叫行政区域,我想题主的本意也是想说行政区域的事吧,就个人理解的简述一下,联恭之处,还望海涵!

首先,我们知道明朝在西北地区直接控制的地带在嘉峪关以东,而向西到沙洲,今甘肃的敦煌,以及哈密,是明朝实行羁縻统治的地。《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明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虽直抵玉门,而嘉峪以外皆为羁縻地。也就是说明朝的边境最远至沙洲、哈密一线,再向西便是东察合台汉国境,这一疆界在明初便已锁定,等于已经控制了现在新疆的一角。

其次,既然已经锁定了一角,为什么不继续收复呢?在明初,虽然蒙元已经退出了中原,但与元军仍战火不断。在洪武五年,同时有三支军队奉命讨伐元军,以大将军徐达为主力引诱北元至近边作战,而同时以左将军李文忠率东军直奔北元大营,再以征西将军冯胜在西北迷惑蒙古诸王,以配合中路军,但结果却让人大大意外,大将军徐达兵至岭北和林遭遇惨败,而缺少牵制的中路李文忠随即陷入孤军奋战,虽然西路军冯胜由于却在西北大获全胜,可能这时有人要问了,都已获大胜,控制了甘肃行省全境,为什么不继续西进呢,其实在前面的描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时候的冯胜西路军已然成为了一只孤军!而在《纪事录》中也有提到,当时的东察合台汉国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建立了,民风彪悍,冯胜此时已然心怀畏惧,便下令焚弃城池。这在后世看来是非常可惜的,但在当时那种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明朝时新疆不在版图之内的原因。喜欢历史,热爱文学,关注我,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