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衝破艱難險阻,挺進新疆天山南北

彭德懷從蘭州飛抵酒泉,除和王震、許光達一起同從迪化趕來的陶峙嶽一行進行會談外,他在第一兵團召開的黨委擴大會上,就進軍新疆執行各項政策和注意事項講了話。接著,他又參加了第一兵團在酒泉召開的進疆誓師大會。王震在會上宣讀了向新疆進軍的命令,同時宣佈:10月10日我軍開始向新疆大進軍。

王震:衝破艱難險阻,挺進新疆天山南北

遵照第一野戰軍前委指示,王震率領部隊做了兩手準備:(一)力爭和平進軍新疆;(二)不能放鬆戰鬥的準備,必須有戰鬥的準備,才能保證和平進軍新疆的勝利。

第一野戰軍前委9月28日下達對進疆的部署:“二軍將要解放北疆之哈密、奇台、迪化與伊寧自治區,與蘇聯領土連接。六軍將進軍南疆之吐魯番、焉耆、庫爾勒、阿克蘇、和闐、于闐。”

在進軍前夕,王震考慮蘇聯已經決定支援40架伊爾型運輸機幫助運輸進軍北疆,就向彭德懷建議,將原先的部署加以改變。遇事照顧大局,注重團結,是王震一貫的作風。前面在記述解放青海之戰時已經講到,他對自己長期領導的第二軍總是嚴格要求,對其他部隊總是多加關照。第六軍原屬第二兵團建制,是在9月26日奉令撥歸第一兵團建制的。因已確定進軍北疆部隊將由飛機、汽車運送,而進軍南疆部隊只能部分車運,主要徒步前進,更困難,更艱苦。因此,他向彭德懷建議改變原來進軍的部署,得到彭總的同意和批准:第二軍改為進軍南疆,第六軍改進北疆。王震的堅強黨性,使得人們由衷的讚佩。

第二軍政治委員王恩茂曾就此事寫道:“王震同志有堅強的黨性。他以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於黨和人民的利益。他能照顧大局,注重團結。紅六軍團同紅二軍團會師,是團結的勝利的會師,他起了重大作用。紅二、六軍團同紅四方面軍會師,也是團結的勝利的會師,他也起了重大作用。八路軍南下支隊同李先念同志領導的新四軍五師會師,也是團結的勝利的會師,他也起了重大作用;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的前身主要是他長期領導和指揮的三五九旅,他對二軍總是嚴格要求,對其他部隊總是多加關照。一、二兩軍解放青海,本來二軍五師可以先進入西寧,他下令五師停止行動,決定一軍部隊先進西寧。彭德懷司令決定進軍新疆的部署是六軍為左路軍,進軍南疆,二軍為右路軍,進軍北疆。因為進軍南疆的任務更困難、更艱苦,他向彭總建議改變原來進軍新疆的部署,得到彭總的同意和批准,二軍改為左路軍,進軍南疆,六軍改為右路軍,進軍北疆。”

作為陸地進軍的先遣支隊是第一兵團戰車營(附加強步兵連)。營長鬍鑑,原是紅四方面軍老紅軍,隨西路軍左支隊受挫,進新疆後曾在陳潭秋、毛澤民領導下堅持多年的革命鬥爭。他率領戰車營10日首先由玉門起程,經哈密、吐魯番、鄯善等地,歷時11天,行程4391裡,於20日15時到達迪化。這時,“迪化各界約兩三萬人至郊外數十里歡迎我軍已第三天了”。戰車營進入市區,各族人民傾城歡迎,迪化市街頭,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毛澤東接到彭德懷、王震的報告,21日高興地寫信給胡喬木:“我軍於昨日到達迪化。請寫短評一篇,能於明日見報。”22日,《人民日報》發表新華社時評《人民解放軍到達迪化》,歡呼“這是新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西北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10月12日,郭鵬、王恩茂率領第二軍按預定計劃向南疆開進。13日,第四師十二團與兵團戰車營先頭部隊進抵哈密;14日,第四、五師主力及軍指揮部相繼到達。鑑於僅有的400輛汽車堪用程度太差,再加油料困難,部隊迅速進軍不能全靠車運,遵照兵團指示,決定以一部分車輛往返倒運進至哈密一帶的部隊向焉耆前進;另一部分車輛返酒泉接運整裝待發的部隊至鄯善,分別到達上述地區後,各部隊即徒步向目的地前進。第四師於23日全部抵達焉耆,26日開始徒步行軍,於11月20日至26日分頭進駐巴楚、伽師、嶽普湖、喀什等地。30日,又集中汽車運第十一團進駐莎車。軍直尾隨第四師主力於12月1日進駐喀什。12月初,即與從伊犁南來喀什的三區民族軍一部勝利會師。部隊在進軍中,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第五師十五團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尤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

第五師主力於11月間先後到達焉耆後,即陸續步行前進,11月底到達阿克蘇地區。11月28日,其第十五團徒步行到阿克蘇,得知敵特在和闐策劃武裝叛亂的情報。師即命令第十五團迅速進抵和闐,穩定當地形勢。從阿克蘇到和闐有兩條路,一條是沿迪化至和闐的公路,經喀什、莎車到和闐;另一條是沿和闐河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到和闐。如步行走第一條路,沿途雖有水有人家,但要費五十幾天時間;第二條路則是千里浩瀚沙海,鳥獸絕跡,沒有道路。

為了爭取時間,儘快粉碎敵人的陰謀,第十五團選擇了艱難的第二條路,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他們兵分兩路,立即行動。12月2日,團長蔣玉和帶領小分隊,乘汽車先行到達和闐;由副政治委員黃誠、副團長貢子云率大部隊徒步通過大沙漠直插和闐。他們以堅強的意志,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在飛滾的流沙上踏出了一條生命之路。“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畏途,稱為“死亡之海”。但是在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面前,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他們身背全部武器裝備,再加二十多斤甜水,迎著刺骨的寒風在黃沙漫漫的瀚海里,艱難地一步一步頑強前進。進入沙漠腹地後大風暴突然襲來,狂風捲著飛沙,攪得天昏地暗,使人睜不開眼,站不穩腳,辨不清方向;戰士們藉著指南針指引的方向,手挽手地抗擊著風暴繼續前進。

在乾旱的沙漠裡,部隊往往整天喝不到一口水,指戰員們嘴唇乾裂,病號一天天增加。他們發揚階級友愛精神,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從戰友肩上搶下武器,攙扶著病號,不使一人掉隊。就這樣,他們終於以每天一百多里的驚人速度,走了15個晝夜,行程750多公里,於12月22日勝利到達和闐,粉碎了敵人的反革命叛亂計劃。他們的英雄行動,得到了人民解放軍總部和第一野戰軍的通電嘉獎,稱讚他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

1950年2月,王震向第五師獨立團下達了進軍阿山的任務。同時抽調6臺汽車、400峰駱駝,配合該團行動。獨立團立即鬥志昂揚地踏上了艱難的征程,“為縮短行軍路程,爭取時間,春節過後,部隊從迪化步行到小地窩鋪乘車進抵烏蘇,爾後步行經黑油山、烏爾禾、和什托洛蓋,徑直向東,再涉過封冰的沼澤地帶,向阿山承化挺進。時值數九寒天,北疆連降大雪,彌蓋了無邊的山野,淺則及膝,深則沒臍,看不清道路,見不到行人。戰士們冬服較薄,難御風寒。肩負光榮歷史使命的指戰員們,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在冰雪中堅持行軍。很多戰士臉上的皮膚被寒風吹裂,有的戰士凍傷了鼻、耳、手、腳,三分之一的人患了雪盲症,稍不留意就掉進雪坑。他們渴飲雪水,餓啃乾糧,露宿冰天雪地,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經過18天行軍,3月3日獨立團抵達承化,勝利完成了進軍北疆重鎮的任務”。

與此同時,第二軍第四師十一團一部,於1950年3月進駐中印、中巴之隘口的巴札大拉;第五師十五團一部進駐通往印度的要地賽圖拉;第五軍(民族軍)十三師一部進駐蒲犁(塔什爾幹),把五星紅旗插上了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

11月4日,羅元發、張賢約率領第六軍,開始了人民解放軍進軍史上規模空前的空運和車運。6日,軍直和第十七師先遣隊飛抵哈密、迪化,至1950年1月13日,該師除炮兵外,全部空運至迪化。這次空運共出動飛機1033架次,運兵12446人。車運從11月4日至翌年1月13日,從酒泉運至哈密,再從哈密運至迪化,從迪化運至伊寧、綏來。1月3日前。第十六師大部到達哈密、鎮西、奇台、吐魯番、鄯善等地。

率部進疆的第六軍軍長羅元發記述:“從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六日開始,至一九五○年五月十五日止,我們從酒泉空運哈密的人員有二千九百零八名,由哈密空運迪化的有九千五百三十八名,共空運一萬二千四百四十六名。從十一月四日開始車運,至一九五○年元月十三日,從酒泉運哈密一萬二千九百八十二名,從哈密運迪化時有六千五百五十名,從安西運哈密的有二千五百四十名,從迪化運伊寧的有二千四百九十二名(十七師五○團),從迪化運綏來的有二千一百一十二名(五十一團)。除十六師一部分三月底才開始運哈密外,其餘均於一九五○年元月十三日全部到達指定位置。自十月二十三日起,全軍兩千零二十六匹牲口分三批進疆,經六十八天行程,於十二月底全部到達指定位置。至此,我六軍進疆,勝利完成了。”

第六軍指戰員空運、車運進疆比較順利,但是全軍兩千多匹騾馬組成的騾馬大隊,經過60多個日日夜夜,行程三千多里,先曾“穿過吐魯番的火焰山”,後又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歷盡千辛萬苦。羅元發在《戰鬥在大西北》一書中記述了騾馬大隊進疆途中的艱辛:“塞北荒漠,氣候變化無常。時而飛沙走石,時而驕陽似火。在嚮導的指引下,一路行軍還算順利。但由於連日趕路,牲口掉膘很快,病號一天天增多。十七師和十六師;也已經拉長了距離。

一天晚上,部隊剛剛宿營,又突然颳起了大風。它呼嘯旋轉,猶如千萬頭雄獅在廣漠的大戈壁上怒吼。風雖大,但來去匆匆,轉眼間便風回源頭,沙落塵埃了。風過之後,荒野裡出奇的冷,穿著皮大衣還覺得冷。十六師有個叫李來福的戰士,他自己患了重感冒,從玉門出發時高燒不退,燒得滿嘴都是燎泡。可他穿的皮大衣,卻一直披在病馬身上。還有些戰士,連日走路,身體本來就很疲勞了,在行軍時捨不得騎馬;牽著馬一路走一路拔草,宿營後再喂病馬,真是愛馬如命。”

“出了峽東,來到了黃風口。這裡是綿延起伏的沙丘,抬眼幾十裡都是黃沙一片。沙漠行軍,走一步退半步,疏鬆沙礫,陷得兩腿痠軟無力,加上乾渴,人們的喉頭直冒火;眼前金星亂飛,氣喘不止,人在這時,光想睡覺,睏乏得半步也挪不劫了……十六師的許會增同志鼓勁地說:同志們,咬緊牙關往前走啊,衝出去就是勝利!騾馬剛登上一個大坡,只見西北方向又颳起了大風,他們憑一路的經驗,戰士們立即把戰馬趕在一個較凹的地方,駱駝圍在四周,全部臥倒。

眨眼間,狂風遮天蓋地而來,綠豆大的沙礫滿天飛舞,戰士們顧不得沙石打臉,緊緊抱住馬脖子。此時本來才中午時刻,對面卻看不到人影。大風一來,氣溫驟降,戰士們都凍得全身直打寒戰,話也說不成句了。一個多小時後,狂風終於過去了,騾馬安全渡過了這一關,大家一面拍打著身上的沙塵,一面相視而笑。休息時,戰士們只見對方嘴在動,卻怎麼也聽不到聲音,原來是兩隻耳朵裡都灌滿了沙子。”

第六軍分三批進疆的2027匹騾馬和駱駝,經過68天行程,於12月底全部抵達迪化、綏來、古牧等地指定地點。羅元發軍長高興地說:“在全軍評獎大會上,兩個騾馬大隊評出特功十四人,大功一百二十九人,小功一百五十人。望著這些可愛的戰士,我引用王震司令員的話說‘……騾馬呢,這支力量是我們屯墾戍邊的保衛國防的本錢……’隊伍裡爆發出響亮的喊聲‘戰鬥是英雄,生產爭模範!’這震天撼地的聲音,從巴里坤草原傳到伊犁河谷,傳遍了天山南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