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報道:用老產品講新故事,KingCamp如何高效拿到外貿訂單

雨果網報道:用老產品講新故事,KingCamp如何高效拿到外貿訂單

用老產品講新故事,戶外品牌KingCamp如何高效拿到外貿訂單?

【活動】助力粵商轉型跨境快車:平臺訂單直採(阿里國際、京東)+大賣(環球易購)供應鏈匹配,立即報名>>

隨著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等孤立主義現象的出現,各地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欲抬頭,在部分人眼中,傳統出口貿易行業似乎即將步入“寒冬”。

弱肉強食本就是不可避免的商業形態,經濟不景氣只不過是失敗者的“說辭”罷了。在強者眼裡,市場本身永遠是個純良市場,不會輕易縮小或改變,只有你變強大,才可能擠壓別人的市場空間,這就是生存之道。

迴歸商業本質,創新才能脫離競爭

雨果網瞭解到,今年秋季廣交會第三期略顯冷清,整體人流稍有減少,部分展商也反映不如從前。但在體育&休閒展區有一家特裝工廠卻門庭若市,展商忙的不可開交。

KingCamp(中文為康爾健野),一個主打專業、可靠、舒適、輕便的家庭戶外品牌,據其創始人徐國慶介紹,該品牌目前已覆蓋美國、英國、日本……等46個國家和地區,眾多從事進出口產品貿易的經銷商紛紛前往KingCamp展位商談合作。

在他看來,外貿出口的形勢取決於什麼行業,如果是東南亞能夠生產的品類就很糟糕,比如戶外用品中的鞋服、揹包和帳篷的市場份額就受到東南亞製造商的擠壓。若沒有能力相爭的,那出口行業還是比較穩定的。

對於一般貿易商關心的綜合成本上升、貿易戰激化以及同行競爭加大,徐國慶表示歸根結底都是要靠產品創新和提升品質來脫離競爭,用品牌獲得市場議價權,有品牌就不會輕易受到這些客觀因素影響。

因此,徐國慶提倡迴歸商業本質,低價低質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商業的本質就是要做產品創新、價格管控、品牌管理和市場管理,因此未來傳統外貿和跨境電商無論如何發展,雖渠道不同,但內核是相同的,最終都要回歸商業。

雨果網報道:用老產品講新故事,KingCamp如何高效拿到外貿訂單

用老產品講新故事,戶外品牌KingCamp如何高效拿到外貿訂單?

用老產品講新故事,創新需要多層次

創新,我們通常指的是產品創新,但其實遠非如此,一個企業要具備創新因子,從組織架構、創新理念到創新環境下每一個員工具備創新思維,創新是一條很長的路。

首先談創新的“人”,徐國慶坦言,中國企業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老員工的流失,而培養創新型組織離不開這些老員工對專業度的關注,具備專業能力才能真正基於市場需求去做創新,否則一切的空想都是沒有意義的。

其次講創新的“環境”,比如建立創新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創新,企業要支持並分配資源給具備創新的項目,比如在績效考核上有所傾斜:創新的產品銷售出100個就達到考核,常規產品則需要完成1000個的銷量指標,給創新的產品更多包容性。

最後將以上這兩點落實到多層次的產品創新中,

從產品結構、材質、工藝、外觀甚至到產品故事都可以進行創新。徐國慶舉了一個旅行睡袋的例子,本來應用在戶外,後來給老產品講了一個新故事,為了旅行中的乾淨和舒適,隔離酒店床單的不適感,戶外睡袋也被應用到室內場景中。

當然這種廣泛性的場景覆蓋是拓寬產品的運營領域,但市場是需要一個培養和教育的過程。市場競爭無時不在,不論是國內或國外同行,最後的贏家都是能把握消費者需求,讓買家心甘情願買賬的產品。

產品帶動渠道,渠道帶動品牌

網上有個例子,如果一箇中國人看到一個加油站的生意火爆,會在其附近沿線開很多加油站,而猶太人的思維就是在附近開餐館、旅館、便利店等相關產業。徐國慶也笑稱,若是在一個平臺上看到很多相似產品,那一定是中國人在賣,若是看到一些很少見的產品,那很可能是外國人在賣。

或許這是中國商人需要改進的理念創新,不再老想著用低價打開市場,不是先想到價格問題再去做產品,而是先想著做什麼產品再去定什麼樣的價格。徐國慶指出,想要掌握市場唯有兩種模式:一是靠創新和品質;二是靠性價比高。

企業的定位十分關鍵,無論高價低價都有壓力,當然這裡的低價不代表低質,當確定了定位就堅持去做。

“靠產品創新帶動銷售,從銷售帶動品牌,這是中國品牌必然要走的路”,徐國慶講道,KingCamp這個品牌也不是一夜之間就打響的,從2005年至今十三年,前前後後耗費太多的精力,參加了大量的展會,經歷多少次創新才有如今的成績。

如今KingCamp也有了電商銷售渠道,對於跨境電商賣家,徐國慶認為必須具備這三種能力:產品創新能力、持續供貨能力和營銷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未來靠不斷創新、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的企業會活的更加長久,而那些靠玩花架子或是偷工減料的企業最終將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