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无私无畏、顽强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民军队的建设,特别是装甲兵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将,无论是面对残酷的国民党反动派,还是面对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军,甚至是面对“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非人折磨,许光达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节节忠骨。

一、“打野外”打到南昌城,三河坝激战负重伤

许光达的祖祖辈辈都在务农,尽管务农之余他的祖父还学了篾匠手艺,然而家境仍然一贫如故。1915年2月,7岁的许光达在大伯父的资助下,入凤凰庙小学读书,课余放牛打柴,以补家庭生计。许光达考进长沙师范学校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学校也秘密成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共产党员曹典琦时任他们班的国文教员。临近的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的一些进步教师,如徐特立、周以粟等也常来长沙师范学校讲演,和学生一起讨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这些对许光达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湖南革命运动随之蓬勃发展之际,许光达在一些进步同学的带动下,开始阅读《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把目光投向社会,并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自1923年始,长沙的学生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了追悼死难的安源工人黄静源、驱逐湖南军阀赵恒惕、声援长沙“六一惨案”、大规模抵制日货,等等。许光达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之中,受到了革命斗争的锻炼。1925年5月,许光达由曹典琦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忠于共产党的许光达于1926年被中共湖南省党组织选送报考黄埔军校,到广州后,他便以优等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先编入伍生第2团,秋季编入第5期炮科为正式学员。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了限制、削弱共产党的活动,强令共产党员填表登记,逼迫他们退党。许光达旗帜鲜明地在登记表上写下“死不退出共产党”。他后来回忆说:因为我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所以也更加忠于党。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驻鄂西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发动叛乱,进攻武汉。中央军校奉命改编为中央独立师,由叶挺率领,讨伐夏斗寅。许光达随军出征,参加了纸坊战斗。因其作战勇敢,受到嘉奖。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在武汉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此形势下,许光达按中共指示进国民革命军第4军张发奎部的直属炮兵营任见习排长,当即开赴九江驻扎。不久,张发奎下令:信奉共产主义者,三天以内自动离开,否则后果自负,并派人暗中监视共产党员的活动。许光达和其他几位党员根据党组织通知离开了炮兵营,“打野外”为接头暗号,到九江市南门外集合,准备奔赴南昌参加起义。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1926年,许光达入黄埔军校学习,后转到武汉分校。

他们一路翻山涉水,星夜兼程,但到达南昌北郊时,才得知起义部队已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宜黄,南下广东。于是,他们马不停蹄,向南追赶,几经曲折,于8月13日到达宁都后,才追上了担任起义军后卫的第25师周士第部。许光达被编入该师第75团3营11连任排长,很快就投入了会昌战斗。许光达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攻占会昌西面寨栋的一个山头,胜利完成作战任务。

起义军进入广东以后,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第25师由朱德率领留守大埔县三河坝,抵抗国民党军追击,掩护主力行动。第75团布防在东文部、笔支尾山和下林地域,许光达带领加强排坚守在笔支尾山第一道堑壕里。10月2日下午,当强渡韩江的国民党军登上滩头,逼近起义军阵地时,3排机枪手牺牲了。许光达端起机枪向敌群猛烈扫射,随后率领全排与国民党军展开了肉搏战。此时,第75团团长孙一中率领预备队实施反冲击,被迂回之国民党军切断后路而陷入重围,孙一中身负重伤。许光达见情势危急,不顾个人生死,带领十几名战士冲入国民党军阵,杀开一条血路,救出孙一中,并打退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攻。10月3日,国民党军继续组织进攻,许光达接替连长带领全连奋勇反击。战斗中,他腰部负伤,晕厥在沙滩上,战友们把他抬下阵地。经过3天3夜激战后,第25师撤离,许光达与该连中共代表廖浩然因伤不能随军行动,被组织安置在大埔县以北十多公里的茂之前村一农户家中养伤。

二、警察局长“畏罪潜逃”,手术台上紧急撤离

伤未痊愈的许光达与廖浩然离开了茂之前村,几经周折,于1927年11月底在上海终于打听到团长孙一中的消息。原来孙一中受中共中央军事部指派回皖北,利用私人关系投入国民革命军第33军柏文蔚部。柏文蔚为扩充实力,收留了孙一中,并派他在寿县办学兵团。根据中央巡视员的指示,成立了中共学兵团委员会,孙一中任书记,许光达任组织委员。学兵团很快得到了发展,但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学兵团的发展引起地方反动势力的惊恐。柏文蔚十分恼怒,先撤了孙一中的团长职务,进而追捕共产党员。

1928年9月,许光达不得不离开寿县,在投奔西北军的过程中,绕道回长沙探亲。1928年10月1日,许光达与早年订婚的前清举人邹希鲁之女邹靖华结婚。结婚不久,一封加急密电由武汉特务机关拍到长沙警备司令部:“顷获匪犯供称,长沙东乡许光达系共党分子,速缉拿归案。”遭到通缉的许光达不得不离开家乡。

三天后许光达改名许泛舟,在清河县衙门找到了时任清河县长的岳父邹希鲁。凭着邹老先生的关心,许光达出任了清河县警察局长。上任后,许光达决定大胆释放全县“政治犯”。对此,邹希鲁语重心长地说:“随便释放政治犯,上峰知道是要怪罪的!轻者罢官,重者杀头啊!”为此,许光达搜肠刮肚想到了为狱中的政治犯开脱的方法。他对岳父说:“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捕,我必须离开,但与清河保安队的兄弟们还真有点舍不得。我想备点酒菜,聊表心意。”听说警察局长请客,警察和保安队员们个个受宠若惊,早早地赶来,开怀畅饮。不一会儿,这帮人就东倒西歪了。看到时机成熟,许光达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桶煤油,向一间无人居住的屋顶倒了下去。伴着冲天的火光,“政治犯”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快在清河县贴出了布告:原警察局长许光达畏罪潜逃,有缉拿归案者予以重赏。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光达。

依照组织决定,1926年6月,许光达去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开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学习班上,他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孙一中。结业后,许光达和孙一中被派往洪湖苏区工作。踏上西去的江轮,许光达和孙一中十分高兴。他们回想起南昌城下追赶部队,战斗中生离死别,搞兵运、走麦城,还被四处通缉,八方流浪,在国民党寒光闪闪的屠刀下,寻求革命的理想!今天,他们即将投入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真刀实弹地去和敌人斗争,这对一个黄埔毕业的军官来说,简直就不亚于生命的复归!为了表示革命的决心,孙一中改名为孙德清,许光达正式由许德华更名为许光达,表示不懈奋斗,必达光明的未来。

红6军成立后,许光达任军参谋长。按照中共鄂西特委的指示,1930年2月,红6军先北上夺取了江陵以东的龙湾寺、熊口、老新口和张金河,继而攻占了监利以北的新沟嘴、沔阳以西的渔洋镇和潜江县城。接着挥师南下,占领了长江南岸的藕池、调弦口和石首县城。红6军连战皆捷,扩充人枪4000余,军威大振。同时各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苏区形势焕然一新。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于1931年初任命夏曦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3月21日,夏曦以中央分局的名义给红2军团(1930年7月,由红2军和红6军组成)发出指示信:令红2军团改为红3军,贺龙任军长,许光达改任第22团团长。5月11日,宜昌、当阳之敌对红军实行南北夹击,敌总兵力约19个团,企图将红军围歼于远安、南漳地区。尽管被敌人重重包围,许光达率部与敌军拼死奋战一天,打退敌人4次进攻,有力地掩护红3军主力转移。许光达所在的第17师伤亡很大,还被逼上了最后一个山头。他临危不惧,细致察看地形,判明敌人部署,利用夜暗,顺着峭壁上缠绕的藤萝,秘密地运动到马良坪西侧之官帽山,突然发起进攻,一举突破敌人包围。

由于同红3军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不得不在兴山、房县之间独立开展游击活动。许光达带领部队连续打了几个胜仗,消灭大批反动地主武装,补充了人员、枪支、弹药,还抽出一批干部和战士配合地方党做群众工作,恢复了苏维埃政权和工会、农会等群众团体。两个多月后,许光达带领的第22团和第23团一部与贺龙率领的红3军主力胜利会师,创建了以房县为中心,连绵数百里的鄂西北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贺龙高兴地说:许光达带领的第22团和第23团一部革命力量为开辟鄂西北苏区立了一大功。

正当革命形势有了新的起色,夏曦却排斥贺龙等在红3军的领导地位,他自兼红3军政治委员,同时开始在红3军中“肃反”。1932年1月20日,许光达所在的第9师冒雨一举袭占皂市。21日,许光达率第25团与第26团一道,将敌第48师特务团6个连和百余名矿警包围在龙王集,激战三昼夜,歼敌大部。24日,前来增援的敌第4师第12旅,利用两座炮楼居高临下,形成交叉火力,封锁了红军前进的道路,红军3次派出爆破组,都没能靠近敌炮楼。许光达再也压抑不住了,亲自带领战士们冲了上去,一排机枪弹从炮楼里猛扫过来,许光达倒了下去。战斗胜利后,他被送往洪湖苏区瞿家湾红军医院,但由于医疗条件的局限,几次手术均未获得成功。

在贺龙的关心下,许光达于1932年2月29日离开洪湖,前往上海疗伤。到达上海后,许光达住进了一所由地下党控制的医院。几天后,许光达被推进手术室,就在开始准备麻醉之际,地下交通员闯了进来,扶起他急促地披上衣服,三步并作两步,坐上了早已在门外等候的汽车,绝尘而去。原来,党内出了叛徒,上海国民党特务机关将医院监视起来。而这一切,又被我地下组织的“内线”掌握,当即通知住院的所有红军伤员迅速转移。在许光达离开几分钟后,数十名国民党特务就冲进了医院,其他几位正在手术台上的红军指挥员因无法及时撤离,被杀死在了手术台上。

三、苏联学习如饥似渴,抗大讲台如鱼得水

许光达的伤无法在上海治疗,适逢中共中央要抽调一部分干部去苏联,于是,许光达便被派去苏联学习并治疗枪伤。1932年9月,许光达进入了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许光达在学校如饥似渴地攻读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和马列的经典著作,大大提高了理论水平。学习期间,他参观了一些工厂和莫斯科附近的集体农庄;五一劳动节和十月革命节还同群众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加深了对苏联人民的了解。1934年秋,许光达转入中共代表团组织的高干军事训练班。这个班附设于东方大学,由该校教员授课。他在这里学习了团、师、军三级攻防战术,还进行了规定作业,研究英、美、日等外军的战术。

1935年2月,王明找许光达谈话,调许光达到苏共工作。苏联边防司令和参谋长向许光达交待了一项特别任务,指派他为苏联方面的代表,去新疆调解马仲英和盛世才的矛盾。原来,对于马仲英和盛世才,苏联采取的是两面政策:既不能让马仲英对盛世才构成太大的威胁,也不能让他完全不存在,以至于盛世才翘尾巴。于是,苏联决定派一个得力的人,代表苏方出面调解盛、马纷争。显然,执行这一特殊使命的人,必须同时具备相当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才干,而且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苏方求助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最后选中了许光达。

在长达几个月谈判和斡旋中,许光达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苏联边防军司令对他说:“这次的任务,你完成得不错,我们很满意。我们考虑过你的情况,你当过红军的师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我们希望你能留下来,继续在苏军中服务。”边防军参谋长也伸出一只大手:“非常欢迎你!我们会同中共代表团联系,你放心。”但许光达却婉言谢绝了司令和参谋长的好意。他来苏联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报效祖国。

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爆发的消息迅速传到莫斯科。许光达急切地提出回国参加抗日的要求,并抓紧时间整理可能用得着的军事资料和自己的学习笔记。1938年元旦前,许光达终于回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毛泽东接见了许光达和其他回国留学生,勉励他们说:中央欢迎你们这批在列宁故乡学习过的干部。你们是有学问的,你们是我党的宝贵财产。在你们当中,很多同志学的是汽车、坦克、飞机,现在还用不上,我们还没有机械化部队,但是,将来一定会有的,一定用得上。

回国不久,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训练部部长。不久,教育长刘亚楼赴苏联学习,许光达接任教育长。到延安不久,许光达就发表了《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军队的组织问题》两篇文章。在《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一文中写道:“战术则是由班到师的战斗方法,决定战术的因素是人、技术、地形、季候、时间的配合。”他把人的因素摆到了第一位,其次是依附于人的技术。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对军队的性质、作用,军队的产生和消亡等问题作了科学论述。这两篇文章在1948年被林彪作为经典著作编入东北军区辑印的《军事参考资料选集》。

无论是抗大总校教育长,还是第三分校长校长,许光达在组织领导学校的教学与建设的同时,总是亲自参加教学活动,讲授军事理论。他还勤奋地钻研马列主义和毛泽东军事著作,并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军事学术论文,先后发表《论新战术》等多篇文章。1941年1月27日,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防空司令、交通司令。1942年秋天,军委参谋部二局划归中央情报部,许光达任情报部一室主任。

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横扫西欧14国之后,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攻占了苏联的大片土地,整个苏联处于德国的严重威胁之下,社会主义苏联是否会重蹈西欧14国的覆辙,成为了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1941年7月31日,即在德国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的第39天,许光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闪击战的历史命运》一文,他对苏、德两国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结论:德国对苏联的闪击战必然破产!他写道:“德国的闪击战如果遇到了另一种最新型的、代表人类正义进行战争的、有同等装备和技术,甚至超过它的军队,闪击战就会遭受悲惨的破产,在那里进入坟墓。”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许光达强烈要求到抗日最前线工作、战斗。经中共中央批准,许光达于1942年5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10月兼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四、从华北打到大西北,誓死保卫中央机关

许光达坚决贯彻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策。根据毛泽东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于1941年11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要求各分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把主力军、游击队、民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向敌人挤地盘。挤敌人的斗争开展起来后,许光达时刻关注斗争发展的情况,经常让武工队的领导到分区汇报情况,和他们共同总结反蚕食、挤敌人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在敌占区群众中打开了局面,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并在伪军中建立了一些秘密关系。1943年春,在日军准备从偏关撤退时,早已和二分区建立了秘密关系的偏关伪军,事先派人向二分区通报情况,许光达即派部队配合该伪军举行起义,打了一个漂亮的合击战。

在1944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派工作人员分头到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考察。有个叫简士的美军少校要求到第二军分区境内来实地观察。许光达说:“来吧,只要不怕喝黑豆糊糊,看哪里我们都欢迎!”许光达陪同简士来到黄河边的沙滩上,观看了小分队拔除敌人据点的攻防对抗演习,观看了八路军战士迫击炮近距离平射摧毁敌人碉堡的表演。见识了战士打靶后,简士提出要和许光达比赛射击。简士拔出别在腰间的勃郎宁手枪,5发子弹打中45环。天空中飞过一群呱呱叫的野鸭子,许光达从身旁的战士手中拿过一支长枪,一声枪响,一只鸭子应声落地。许光达告诉战士:“今晚给简士先生加个菜!”

在简士怀疑的目光逐渐淡薄的时候,他又提出要看看八路军抓的日本俘虏。当得知俘虏都集中到军区机关关押时,表示了遗憾。许光达说:“简士先生如果一定要看,就请随我到五寨前线走一趟,我专门给你搞一次夜间捕俘,当场抓一个日本俘虏给你看看。”抓俘虏!还现场“直播”!这无疑是给简士注射了一针兴奋剂。许光达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分区侦察队。侦察员们不负重望,不但抓捕了3个日本俘虏,还捎带上了一只日本狼狗。在简士少校恋恋不舍地向许光达告别时,许光达把日本狼狗也送给了他。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遵照朱总司令准备受降的命令,许光达率第36团自保德向北进发,经偏关直抵清水河,歼灭了大批日伪军,接收了大批武器。1946年12月,为了消除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侧翼的威胁,许光达作为第3纵队司令员,奉命率部南下作战。在此期间,许光达接到独立第2旅关于文水县云周西村l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报告,深受感动,立即派宣传科长前往刘胡兰家乡参加祭奠,收集材料,用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部队,同时上报晋绥军区和中共中央军委。不久,毛泽东回电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光达。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央军委命令第3纵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作战。当时,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8月上旬发起榆林战役,吸引西安胡宗南集团北上增援,以策应晋冀鲁豫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作战行动。此时,胡宗南部以整编第36师为援榆兵团,即将到达榆林,主力7个半旅亦分途自延安、安塞地区北上,企图解榆林之围,并将西北野战军逼过黄河。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领导及机关也四面受敌,被挤在葭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的狭窄地区。8月l6日晚,中共中央冒着大雨进至葭县乌龙铺以东曹家庄,中央处境危急。彭德怀急令许光达率第3纵队火速赶到乌龙铺。17日凌晨,部队到达指定地域,许光达立即动员:“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决不后退一步!”

许光达的指挥所离中央机关仅隔一条雨裂沟,中央机关转移的情景历历在目。8月19日,许光达率第3纵队赶到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自身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前面有刘戡主力围堵,后面是葭芦河,第3纵队只能背水一战。许光达严正地对部下说道:“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我3纵全体官兵,就决无一人生还之理!”战斗相当惨烈,刘戡亲率的两个半旅,被阻止在了当川寺一带。毛泽东后来说:侧水侧敌本是兵家所忌,我们的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周恩来补充说:许光达功不可没。

在随后的作战中,许光达又率部参加了西北野战军在宜瓦战役中的围城打援。宜瓦战役击破了胡宗南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的重点机动防御体系。全歼胡宗南主力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部又5个旅,共计2.9万余人。整编第29军中将军长刘戡自杀毙命,击毙第90师中将师长严明,活捉第24旅旅长张汉初。

五、装甲兵司令成明镜,“文革”中万苦胆未寒

新中国成立前,许光达出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他率部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和陇东追击战。在进攻兰州的战役中,他指挥2兵团担任主攻,全歼了马步芳部,彻底摧毁了在西北盘踞多年的马家封建世袭统治。1949年12月28日,许光达随彭德怀由兰州飞到北京,暂住中南海,协助彭德怀起草第一野战军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在此期间,中央领导和他谈起工作问题,有意由他来组建装甲兵部队。许光达当即表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一定把它搞好,直到去见马克思!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1955年9月,许光达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颁发的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授衔之前,许光达提出降衔申请,毛主席、中央军委依据他的贡献,仍然授予其大将军衔。许光达成为唯一一个行政五级的大将。

许光达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在装备方面,我军的第一辆坦克是在日本投降后,从沈阳日本关东军的坦克装备修理厂找到的。到1950年,解放军只有两个战车师,2个战车团,官兵1万余人,坦克543辆。这些武器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除一部分美式水陆坦克外,其余的大都已经破烂不堪、不能动弹。在人员素质方面,官兵中部分留用的原国民党军队人员,思想觉悟不高,素质较差,而解放军培养的干部、战士懂得坦克技术的又为数不多。据此,许光达提出了装甲兵建设的具体方针:一、在全军范围内编成几个坦克旅,加强训练,提高技术;二、要办好坦克学校,组织训练基地,培养干部和乘员;三、建设坦克工业,首先是对修理器材的统筹。他预计在三至五年内,可以组织十几个在数量上质量上技术上都是很优秀的坦克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光达认为首先必须抓两个问题:一是整编现有的坦克部队,实行统一的编制;二是立即着手培训干部。于是,他分别把驻在华东、华北的坦克部队指挥员请来,了解部队情况,研究整编方案。为了获得整编的第一手资料,1950年7月14日,许光达到战车一师视察,给干部、战士作报告,讲国际国内的形势,讲中央军委的建军方针和军队的发展方向。他在报告中提出:“整个人民解放军发展的方向是向机械化前进”,“当前我们的总任务是要建立一支坚强的现代的坦克部队……这是党与人民所给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新生的人民装甲兵很快就投入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作战。1951年1月,许光达组织坦克部队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并对作战部队的战场集结、作战使用以及技术保障等作了充分的考虑和周密的布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许光达知道了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心中深感不安。几经思考,他提笔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下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毛泽东高扬起许光达的降衔申请,声音宏亮地对其他军委领导人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毛泽东、中央军委没有同意许光达的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夏天,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11月28日,造反派在装甲兵司令部大院内召开批判大会,批斗装甲兵的一位领导干部。许光达对他们说:会可以开,有意见也可以提,但要注意我们是军队,有组织原则,有保密规定,不要戴高帽子,不要挂牌子。当会议开到一半时,突然从主席台的两侧走出几个手拿高帽子的造反派,朝着那位领导干部走去。许光达立即制止。造反派推开他:“这不关你的事,你别管!”许光达发现纸糊的高帽子里面装有铁蒺藜,一旦戴到头上,后果不堪设想。他上去抢高帽子时,心脏病突发,倒在台上,当即被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抢救。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最年轻的开国大将,具有黄埔留苏双重经历


◆1959年,许光达司令员学习59坦克的驾驶技术,听取驾驶教员的意见。

1967年1月16日下午,许光达从医院回到装甲兵司令部,主持党委一个重要会议。会后,许光达站在家门口等车准备回医院。突然跑来几十个造反派,把住房团团围住,连推带搡地带走了许光达,紧接着又抄了他的家。他们翻箱倒柜,说是要找什么“二月兵变”的黑名单,拿走了许光达留作胜利纪念的、20多年前从侵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面日本国旗,作为他“叛国投敌”的罪证。

此后,造反派专门成立了批斗许光达的专案组。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公开说:“许光达是‘二月兵变’的黑参谋长。”在残酷的迫害下,许光达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

在受迫害的日子里,许光达始终相信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他始终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并用毛泽东的言语反击造反派的攻击。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的扉页上,许光达曾用刚劲的笔法写道: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1977年6月3日,在许光达含冤逝世八周年的日子,中央军委签发文件为许光达平反昭雪。6月21日,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赵朴初在看到许光达的绝笔诗后,不禁潸然泪下,慨然提笔写道:刑威不能屈,烈火出纯钢。节节皆忠骨,寸寸是刚肠。句句腾正气,字字发奇香。宜做军民范,记为帮国光。这也成为许光达伟大、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