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十億賭約將到期,雷軍和董明珠五年來的經歷更值得關注

在2013年的央視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禮上,雷軍在頒獎環節中請馬雲做見證人,他說五年內小米營業額會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希望董明珠賠給自己一元錢。

董小姐自然不願意示弱,霸氣地回應,被超越願意賠十億元。

這場眾人皆知的賭局變得有些將錯就錯的意味。後來董明珠透露,實際上這次賭局是央視提議,但她一口回絕了,也跟雷軍私下說上臺就不要提賭局的事。

沒想到雷軍沒按耐住,轉頭就提了賭局,但也是開開玩笑,一元錢的籌碼做個意思。但一直受不了激將法的董小姐就急了,這五年的“十億賭局”一下子成為了所有媒體一直記掛在心裡的事。

儘管小米後來還在儘量淡化賭局的事情,但董小姐並不這麼想。今年兩會,有媒體問到小米業績緊逼格力的情況,董明珠表示,“差一分錢也是差距。我覺得這個比較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平臺上,因為他基本上是以代工為主。”

實際上,與其說是小米和格力之間的五年賭局,更不如說是互聯網模式和傳統家電模式的對標。

2013年,小米才創辦不到三年時間,小米的互聯網模式也還在逐步被驗證的過程中。對於格力來說,董明珠也才執掌格力不到兩年時間。雙方在某種程度來說,都還在起步和加速階段。

這一週,小米集團發佈了第三季度財報。截止到本年度第三季度,小米集團已經創下了1304.94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64.1%。淨利潤67.01億元,同比增長39.3%。

反觀格力。格力電器在10月30日披露了前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86.99 億元,同比增長34.11%。實現歸母淨利潤211.18 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36.59%,主營業務毛利率30.15%,仍在高位運行。

如果僅是前三季度相比,小米和格力還有182億元的差距。

差距並不算大,從增長性來看小米未必沒有勝算,但勝負還要看雙方第四季度的財報表現。

2013年到2018年,是小米命運沉浮的五年。

這五年,小米搭上了互聯網風口的火箭,享受了高速增長的光環,也由於出貨量放緩受到了商業模式的質疑,但最終打敗了困境,順利在香港上市。

聽起來充滿了轉折,跌宕起伏。從數據和結果來看,也讓人欣慰。這五年小米營收增長逾3倍。

從最主要的手機業務來看,在市場份額方面。IDC公佈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榜中,三星、華為、蘋果、小米依次佔領前四,市場份額分別為20.3%、14.6%、13.2%、9.7%。

此外,小米集團在10月25日公告,預期十月底手機今年出貨量將超過1億部。小米集團日前還公告,雙十一期間,小米集團單日銷售收入52億元。

除了手機以外,小米還衍生出了小米電視、盒子、路由器等產品,在小米生態鏈的投資版圖上,還給米家增加了不少智能家居。甚至在今年推出了直接和格力對標的小米空調。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儘管業績穩固,收入來源堅實,但在豐富產品線的路上不盡如人意。

小米曾在2014年底和美的合作推出過一款智能空調,但後續沒有再大的動靜。興許是董明珠受到了打擊,在第二年一月份,在錄製一個財經節目時提到“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 兩個月後,董明珠就說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了,自己正在使用。

董明珠做手機,雷軍做空調,殊途同歸,都看中了智能家居的市場。但目前看來,格力在智能家居的佈局上和小米還有一定距離。

此外,格力的第一代手機還受到了“低配高價”的非議,後來出來的“色界”手機還被媒體曝出格力強制要求員工購買。

董明珠對此事給出的回應也非常直接:“我就一句話,就是強制了又怎麼樣?你是我的員工有什麼理由不用我的手機,你對自己的產品都沒有信心,憑什麼讓市場認可?”

由於出貨量一直不樂觀,最後格力還要求自己的供應商採購手機,否則不給結貨款。

有渠道商透露,最終格力一代手機銷量只有5萬至6萬部。儘管如此,嘴硬的董明珠還放話,華為手機要做全球第一,那格力手機要做全球第二。

現在,格力已經很久沒有透露手機方面的銷量了。

而小米的互聯網模式也受到了毛利太低、互聯網收入佔比太少的質疑。儘管小米在收入和市值上無限逼近格力,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來看,格力電器淨利潤128.06億元,小米僅38.16億元。

過去兩個季度,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平均只佔據總營收的9.2%。第三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5.5%,收入47億元。該業務增速很快,但佔當季度總營收仍約9.2%。

現在來看,單純從收入和市值來對標格力和小米之間的差異意義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經過這五年的增長,以及所經歷的教訓,也逐步地從純互聯網模式慢慢落地,並積極地推動了線下傳統銷售渠道的更新和升級。

格力方面也在智能家居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比較有限。它確實過於保守,導致錯失了智能家居的轉型時機。早在2012年末,家電行業已然成為夕陽行業,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董明珠仍然提出要將格力做到2000億元,“強於開拓市場、打造線下渠道,使得董明珠沉浸過去的成功之中”。

但在渠道方面,格力更是少有變革。儘管傳統模式的效率低下,但格力依舊加碼了對傳統渠道的投入。

這場賭局還需要等到雙方公佈了第四季度財報才能見分曉。但對於小米來說,第四季度超過格力也存在一定難度,畢竟還有一百億左右的差距。但以空調為主要業務的格力來說,第四季度營收水平一般低於前一個季度,但以手機為主營業務的小米來說,第四季度一般還存在一定的增長。

但是,小米花了八年的時間,達到了和創辦了27年的格力同等的市值和收入,這意味著互聯網的效率和速度確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這場賭局,還是讓人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