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创新社「对话」通过智慧银行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作者:山东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会长肖义、恒丰银行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赵毅、青岛银行科技部总经理杨斌、钛资本董事总经理金豪义

来源:2018金融科技创新与支付安全(山东)论坛-圆桌对话环节


7月27日,由山东省支付清算协会、山东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联合主办,由金科创新社承办的“2018金融科技创新与支付安全(山东)论坛”在山东青岛开幕。山东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会长肖义主持了高峰对话,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恒丰银行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赵毅、青岛银行科技部总经理杨斌、钛资本董事总经理金豪义,各位对如何通过智慧银行建设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金科创新社「对话」通过智慧银行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肖义:咱们今天对话的主题是《通过智慧银行建设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还请各位老总拿点干货跟大家分享一下。马上进入正题,第一个问题区域性银行或者中小银行,在面对银行智慧转型推动和落实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着力点有哪些?请三位老总谈一谈。

赵毅: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或者说从恒丰现有的业务模式来讲,其实普惠金融大家都理解,一个是普,一个是惠,怎么样把银行的服务遍及到传统金融业务没有触达的地方。第二个是能给这些客户提供更低的价格,让他们拿到银行的服务,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其实普惠这件事情做起来,从银行讲还是有一些困难,因为传统的模式,尤其是在风控这个方面,怎么样保证银行的服务提供出去,保质保量的把钱收回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说普惠要普惠,传统的方式来做这些问题成本特别高,必须依靠科技才能实现普惠。

杨斌:

如果说普惠的话,我觉得这个话题单从科技维度很难回答,但今天主要是谈科技的问题,我就从科技的角度阐释一点个人的看法。我记得很早之前,比尔盖茨说过,银行总有一天会消亡,马云也讲过,银行不改变他就会去改变银行。从金融科技发展到今天,金融科技到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首先,是对客户服务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其次是对银行的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前面也讲到了,比如说在普惠的维度上,面对中小企业,面对长尾客户,我们有更好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方式可以给更多的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欧洲,金融科技的概念并没有国内这个热,但很多银行的科技应用比较充分,他们正在做的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让他们的渠道更加完善。我理解就是利用金融科技给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在国内,作为中小银行的科技部门,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技术,更加精准地去识别风险,去支撑客户关系管理、营销。作为科技部门,我们如何和业务更紧密地融合起来,改变原来的“业务提需求,IT搞建设”的模式,探索一种更高效率的IT建设模式,更好的利用金融科技,服务于银行的业务发展、服务于普惠金融。

金豪义:普惠金融这个话题第一波是由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有后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动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从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展到提互联网金融色变,其实犯了不少错,走了很多弯路。到2014年所有的公司都不提自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了。出了两个分支,一部分公司说我们是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另一部分说我们是科技金融公司Techfin。科技金融的金融属性比较强,这就涉及到监管的问题,因为没有牌照,逐步被监管取缔,把市场让出来。金融科技公司一般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作为牌照金融公司的辅助,科技公司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因为金融科技公司往往有场景,有很好的科技能力,更了解客户。金融科技公司作为用户和银行之间链接的纽带或者桥梁,所以金融科技公司结合小的银行,应该可以实现更好的金融普惠。

肖义:刚才三位嘉宾谈到面对银行智慧转型推动落实普惠金融的着力点,谈得非常好。第二个话题请青岛银行的杨总和恒丰银行的赵总给我们谈一谈,主要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生物识别、视频、大数据、AR、VR等各种技术高速发展和金融业的高度融合,加快了智慧银行的建设进度,两位老总觉得在智慧银行的建设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请给大家讲一讲。

赵毅:智慧银行其实就我理解来看,按照大家讲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这些东西就叫智慧了,其实我理解智慧从银行角度来讲,它不仅是这些技术,应该是技术+人+银行业务流程,把它无缝地、有机地衔接起来,串起来才是一个智慧银行的表达。仅仅是一些技术,或者加了一些功能就叫智慧银行,我觉得这个是不完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从整个智慧银行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用了大数据,也用了人脸识别,也用了人工智能的东西,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痛点是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点能实现某一些功能,或者体现一些价值,但是把这些东西怎么样地衔接起来,跟银行的业务流程无缝接起来,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痛点。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各大银行已经做了什么智慧网点,做了什么智能机器人,但是它就局限在某一个点上,这个东西跟其他的人工智能技术怎么衔接,跟银行的组织结构集聚,还有流程怎么衔接,这个是我们考虑的比较完善的一个点。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改变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组织模式,这个也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比较大的痛点。比如说我们在风控上做的一些事情,用大数据做风控跟传统的做风控,这两个模式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要挑战这个风控的方式,就需要我们用到所谓的银行通过数字化的文化、数字化的思维,去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跟管理方式。

第三个,大数据方面,或者是新技术的一些容错跟试错机制,包容的机制。所有的机制用到银行业务里面,因为银行还是比较审慎的,新的技术一定会有一些试错成本,如何去控制这些试错成本,把它局限在一个大家认可的范围内,让这些技术慢慢孵化跟迭代,慢慢扩展到整个业务领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些没有具备的话,这种创新会受到局限。

杨斌:智慧银行,在银行业已被提过好多年,我也一直在思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智慧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一提到这个词就觉得很抽象,感觉好像是很高深的东西。实际上,我自己对智慧的含义有一个简单的理解,认为智慧对应的是一种能力,一种特殊的能力,比如智慧城市,这个“智慧”应该是具备非常卓越的城市管理能力。如果用在医疗上,就是对医疗体系的掌控具有超强的能力。用在金融,就是我们在客户服务上有非常卓越的服务能力,对客户的管理有非常强的识别能力。比如说传统的银行,我今天可能在银行的柜台办理了一笔业务,明天我可能又打了银行呼叫中心反映一个问题。传统的银行不会把这些行为关联起来,今天的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识别,比如一进到大堂就有人脸识别摄像头,可识别出是什么客户,后台有什么资产,购买过哪些产品。客户识别还只是一个点,如果是智慧银行,它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点上的能力提升,而是整个银行对客服务能力,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风控管理能力构筑的卓越能力体系,这样,我们可以说这是智慧银行。

因为今天后面还会有一个问题涉及到以客户为中心,在这里我先简单说一下。实际上,这个概念提了很久,我深刻地体会到很多银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在部门就是以部门为中心,在某个机构就是以这个机构为中心。智慧银行应该考虑如何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体现在它的产品设计、服务、管理和理念上。

说到新技术的应用,大型银行他们可以不断尝试创新、允许做很多的试错,而中小银行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模式非常关键。刚才肖会长也提到一些新的技术,我觉得在这些新的技术里面,银行最最关心的技术应该是移动互联技术,因为移动互联技术带给我们整个社会的改变,跟我们客户的服务使用场景是最相关的,所以作为中小银行,首先要拥抱移动互联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思考我们怎么利用大数据,怎么应用人工智能,找一些真正切实的服务场景、管理场景,去提升整个银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未来银行在市场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中国的金融机构上千家,必然要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利用新的科技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自己特色,我觉得要围绕自身适当的定位去进行技术创新。大家知道5G时代很快到来,有位研究未来银行的专家说: 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应该随时可达,随时可用。

肖义:下一个话题问一下钛资本的金总,站在金融科技投资的角度,长期从事科技工作,您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您认为未来哪些技术是智慧银行建设不可缺少的?另外,银行在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上应该避免哪些坑?

金豪义:技术词汇没几年就会翻新一波,这几年提得比较多的是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技术)。在这里面我都讲一下。

对于A人工智能我们要理性面对。技术要回归技术本质,你要看客户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如何落地解决。对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可以去了解它、拥抱它,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它,因为人工智能不是新技术,它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人工智能在银行的落地确实要回到以客户和业务为根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招商银行的摩羯智能投顾产品,从技术产品来说是非常好的,它会每秒计算数十万次马克维茨有效前沿线,帮你推算产品组合收益是否最大,如果不是最优组合的时候会告诉你要调整你的持仓。这个思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我们国家金融衍生品没有这么丰富,ETF种类也比较少,且交易手续费比较高。所以当招行的模型会隔一两周告诉你,你的持仓偏离了,要去调整,你去调整的时候发现一次要花2%-3%的赎回加申购的手续费。所以你会持续发现你一直在给招商贡献手续费,但是你的投资组合没有收益增加。产品是一个好产品,但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我使用这个产品的诉求是理财收益有比较稳定的增加,这个就偏离了智能投顾的初衷。 反而退一步来讲,智能投研是一个好的方向,把这种分析能力形成了一半,给到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或者券商研究员,让他们做投研平台,在这里面人工智能有比较好的价值体现。

第二个是B区块链,区块链这个东西很新很热。被很多不法之徒用得风生水起,现在被贴上了很多不好的标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前布局研究,谋定而后动。我现在觉得除了个人数字资产的变现以外,缺少必须通过区块链才可以解决的场景,也就是说,大部分场景现在不用区块链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而且区块链的技术往往扔出来以后,更像是一个行业规范,或者是国标的白皮书一样,要求整个行业都这么做,按照我定义的标准来实现清算实现交易等。但是把整个行业整合,让整个行业都听你的,都愿意跟你玩,那只有人民银行出来说才有可能可以。对于联盟链我觉得可以初步尝试,比如包括在山东省内,城商行可以联合起来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好的协同机制。

第三个,C云计算。我的建议是要积极拥抱。云计算到现在为止,不管是IaaS,PaaS还是有SaaS都已经发展出比较丰富的产品线。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可以去积极地拥抱云计算,打开IT和业务的边界,更好的向互联网融合。

最后是大数据。这个里边有个DIKW模型。D数据,I信息,K知识,W智慧,这是一个抽象提炼递进的过程。对于业务来说,“大数据不重要”;以图形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展示出来形成“大信息”有一些意义;再往上一层,关注哪些指标,指标怎么解读,代表了哪些业务意义,那这套运营或者监管体系其实是大知识;最后真正能够形成商业核心竞争力的我认为是“大智慧”,也叫智能决策或者智能洞察,其实大部分还只存在于人的脑子里面,现在还没有看到有效的方式能够把它确切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接下来发展的方向,而且这个是需要依托在我们自己的数据积累、知识积累,还有人员积累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大数据来说,也是一个打好地基坚实筑底长期坚持探索“大智慧”的过程,要求我们金融机构要积极投入,厚积薄发。

肖义:谢谢金总,刚才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一下,哪些是可以紧紧抓住的,哪些有待于参考和观察,这是一个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趋势。第四个问题,以客户为中心,有什么经验给大家分享? 请杨总跟大家分享一下:

杨斌:刚才其实也提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很多年前银行作为自己转型的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提出来,我在思考,其实不是说要不要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你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你要想客户所想,青岛银行一直在思考如何从管理,到执行,从产品、流程设计、组织架构规划、管理考核,去贯彻以客户为中心。青岛银行一直致力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最佳客户体验的产品与服务,通过科技手段给客户带来最好的客户体验。

在技术应用上,我觉得我们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应用人工智能,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怎么不去滥用人工智能。不能寄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肖义:谢谢杨总,谈得非常务实具体,我作为非银行人士,感觉到银行已经很不错了,就像杨总刚才提得,更加准确的以客户为中心,现在提升的高度和空间还非常大,谢谢杨总。下一个话题是请恒丰银行赵总说一下,大家刚才说科技创新,现在科技创新与风险控制是一个矛盾体,需要平衡,您认为从您的实践经验来说,中小银行用新技术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有什么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

赵毅:普惠金融跟创新,还有风险这几个里面,其实关键词还是风险,现在有些互联网也在做普惠创新,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词,通过高利率的方式来覆盖所谓的风险。其实整个银行里面,我们做普惠金融,最根本的是从服务的模式,我们服务的人群、商业目的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没有改变,怎么做到惠?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做长尾客户呢?从银行角度来说,银行受到监管业务,创新有业务,这些长尾客户从银行角度去做一些线下的风险控制,成本比较高,收益比较低,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弱,这里面就会用金融科技的能力来减少风险的发生。

其实我们也在做一些,恒丰之前也做了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比如说从客户准入到行业分析,到反欺诈,到操作柜员的操作风险识别,到事后风控监控,都有了,但是用到哪些创新技术,用到哪些方面,也是需要我们考量的。说实话,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通过这些东西就能把风控做得很好,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我们用了两三年,其实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弱AI的时代,没有说人工智能一定就能把风控做得非常好,代替人,这方面做不到。

从恒丰的经验来讲,做普惠这件事情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提升效率,我们可以做很多的创新来提升它的效率。比方说我们在做客户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引用一些交叉识别的、风险识别的信息,来把客户信息抓得更准确,这方面可以用到大数据的识别能力来代替人工录入,做一些交叉的识别。

第二个,在风险过程中,反欺诈也可以用到一些模式识别方式或者人工智能的方式,给我们的风控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而不是阻断的方式,确实这种准确率现在确实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就提供给他一些参考信息,说这个人可能会发生一些欺诈行为,你可以参考,再参考一些其他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要阻断这个欺诈行为。在贷款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更多的是给客户做一些信用评分,这些信用评分可以依赖客户的交易数据,给他提供一些风险评估报告,来做交叉营销的风险评估。可能客户在A业务上面做了一些授信,在B上面做了授信,这两个数据交叉可以判断客户的风险。

在事后还有道德风险的评估,我们在移动营销平台,还有会员的授信方面,我们会加入一些柜面操作风险的监控来判断他的行为,来避免柜员的操作风险。后面还有市场风险和群体风险,这个我们可以从外部数据拿到,给风控人员提供更多的决策,说某个人群或者某个市场,或者某个行业出现风险,我们关注我们授信的这些客户,要做更多的提示。

现在从恒丰的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风控预警基本上是以辅助决策和信息提示的方式帮助人员提升风控的能力,再更多一层的就是通过新技术来提升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效率,这个是在普惠金融中需要做的事情。

肖义:刚才赵总说得比较到位。现在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问题是IT技术架构扩展不灵活,缺乏专业人员,不仅制约内部创新,也给IT人员带来大量的重复劳动,这方面,现在请钛资本的金总简要地谈谈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解决?

金豪义

:不仅是中小金融机构,很多企业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传统的IT在面对越来越多来源于互联网、来源于新经济的客户时,没有办法去应对它。相对比较有效一点的最佳实践是双模IT:将IT分成两种形式,通过机制来解决。一种是稳态IT,一种叫敏态IT。稳态就是传统IT,它的开发模式一般是瀑布式的,部署方式是集中部署的,运维是按照ISO20000或者ITIL的。敏态的IT要求快速开发,快速发布,快速迭代。就像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一样,采用敏捷开发,分布式云端部署,以Devops来支持运维。在敏态IT里,有一些新技术大家可以使用。比如说微服务架构,把我们的业务颗粒拆分到它能单独实现某一个事务,以后需要升级的时候,只要针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发布就可以了。在微服务架构之下,我们会构建Docker容器平台,在这个基础上面实现微服务。在底层采用超融合方案,用X86架构实现低成本弹性计算。这样我们金融机构有人才,有好的机制,有新的技术,我觉得会做得越来越好。

肖义:谢谢,最后一个问题,请三位老总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在实践工作中,智慧银行建设普惠金融落地最真实的感受,或者说给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建议是什么?

赵毅:技术一定能提升普惠金融,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所以说需要找到合适的场景,遇到合适的技术,来服务合适的人群,这样才能做到合适的普惠金融。

杨斌:科技重新面临一个最好的时代,拥抱这个时代的密钥就是如何实现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

金豪义:走出去,想办法找场景竭尽一切能力去接近你的客户;收回来,在数据基础上深度积累和内敛,形成自己业务特色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厚积薄发迎接新的时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