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深圳企業很多外遷了,但為何深圳的GDP增長仍全國第一?

近年深圳企業很多外遷了,但為何深圳的GDP增長仍全國第一?

近日,深圳前三季度的GDP成績了出爐!總額為“1753”的後面好多“0”,李教授還數不過來了!

據深圳市統計局消息,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我市生產總值17530.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8.1%。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

而隨著深圳市公佈了其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GDP總量為17530.69億元后,國內一線城市的GDP就排名已出——前四強還是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其中上海和北京兩市的GDP均在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分別是23656.69億元和21511.1億元,實際增速分別是6.6%和6.7%,而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運行平穩向好,16708.27億元,增長6.3%。

值得一提的是,被你們經常說“企業外遷”的“深圳”,其排名還是穩穩地排在第三,而GDP增速卻是全國第一。

作為深圳的常客,李教授與深圳的緣分不淺。早前也曾經撰文分析過深圳工業區在今年的變遷(見 )。

近年深圳企業很多外遷了,但為何深圳的GDP增長仍全國第一?

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深圳外遷的企業的確不在少數,其中更不乏一些大型的高新科技企業,比如剛搬到東莞松山湖的華為研發部門。

還有中集、大疆、光啟、等也在東莞松山湖建立了研發中心或者生產基地。

知名精密光電薄膜元器件製造商龍頭企業“歐菲光”也把生產基地搬到江西,據說在江西南昌的當地員工數量,已經是深圳總部的10倍以上。

兆馳股份、合力泰這些深圳老牌企業,也將在江西南昌建立工業園。

而萊寶高科、百立豐等也在重慶,貴州等地開設生產基地······

仔細數數這些新聞和舊聞的數量,李教授手腳指頭並用也數不過去這幾年間從深圳外遷的企業。

但那麼問題來了,當很多人看著這些貢獻了深圳GDP半壁江山的企業都紛紛外遷了,為何深圳的GDP沒啥影響呢?

其實根據成績單來看,近年深圳的成績不但超越了廣州,而且勢頭還是增長頗為厲害,多次增速都位居“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或準一線的城市之首。

近年深圳企業很多外遷了,但為何深圳的GDP增長仍全國第一?

如果說不受影響,那肯定是不存在的,因為工廠外遷對本地經濟總量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因此我們不難從數據上看到,最近幾年來深圳的工業增長值,其實一直在低位徘徊著——2016年下半年深圳工業增加值介於6%-7%之間;到了2017年上半年,其勉強回升到7%-8%之間;而2018年上半年的工業增速為7.6%,雖然不算是靚麗,但仍然保持了勢頭。

不過對於“華為”這樣的宇宙級別科技企業來說,其企業的主體營收也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以華為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來說,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

也就是說,華為從深圳遷走的那部分產能,被華為企業本身的發展速度給補上了。

同時,深圳的其他產業也出現了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主體的較快增長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失去的部分產值。

近年深圳企業很多外遷了,但為何深圳的GDP增長仍全國第一?

比如在汽車製造業,目前主要的企業有比亞迪,長安標緻雪鐵龍,五洲龍汽車,德塔電動汽車等的汽車製造業,其行業的增長就達到35.1%,而深圳的另一個支柱產業生物醫藥業,也出現了28.7%的同比增長速度。

因此,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我們還可以看出,拉動深圳GDP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中,投資的增長十分顯著,同比增長就高達22%,這樣的投資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可以說非常關鍵。

而從各行業新增企業數量增速上看,也有20%以上的增速,而新增“工業企業”的增加值也達到了130%之高。

另外,這兩年深圳新開的大型商場非常多,像科技園的萬象天地,寶安中心區的壹方城等,都成為片區的商業旺區,對經濟的貢獻也很大——新增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增長39%,而餐飲企業的規劃則增長了44%!

所以說,即使目前很多觀點都在“黑”深圳企業外遷,但事實本身也有深圳憑著自身的家底在轉型升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