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日本低慾望社會

在日本,30歲的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生子,只是不停地存錢;60歲的老人養著像貓一樣的狗,種著蘭花,在電視機前孤獨地等待人生最後的終結;

日本年輕人畢業後的足跡鮮有超出自己身邊5公里的範圍;。

日本老人會抱著3500萬日元的積蓄走進墳墓,而豪華的葬禮,其實只需要70萬日元。

他們為什麼以這種狀態生活?日本經濟到底怎麼了?

在日本很多年輕人即便努力卻不能謀得體面的工作,父輩所向往的中產生活如今變得難以企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不買房的低配生活。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另一方面,老年人為了養老導致儲蓄率奇高,民間投資也無法拉動,經濟陷入了經濟增長低迷的怪圈。

20世紀的經濟政策為什麼在21世紀的今天無效?因為高慾望社會正在向低慾望社會投降。

日本經濟持續低迷25年,任何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整個社會進入“低慾望”狀態。而事實上其根本原因在於國民對未來生活感到不安,從而選擇只存錢不花錢,導致經濟長期低迷。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中感嘆: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年紀輕輕就一副活在等死的狀態,日本已陷入“低慾望社會”!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貳)

中國的佛系社會

然而,我們在感嘆日本的同時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自身的問題。縱觀日本如今的狀態我們可以在身邊看到似曾相識的現象。

“朋友圈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手遊旅行青蛙在中國的年輕人當中徹底火了。

這是一款弱社交遊戲或者說佛系遊戲。玩家只需準時為蛙兒子備好乾糧,靜待它出門旅遊、歸家吃飯睡覺就好了。但玩家與青蛙的關係,也僅限於靜靜地看著,蛙兒子與爹媽全程沒有任何互動。

不知道從什麼時刻開始,“佛系”就成了一個流行詞彙,社交網絡上的年輕男女們紛紛自稱自己是佛系男子、佛系女子,此外還有佛系追星、佛系購物、佛系員工、佛繫戀愛、佛系學生等種種說法。

我們只要留心一點就會發現身邊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了!與以往因為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單身不同,如今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的是主動單身。不想升職,不想存錢、不想買房、不想結婚生子甚至不想談戀愛以成為現代年輕人的基本表現。

每到週末,他們寧願呆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也不想約三兩個朋友出去走走。寧願在家養一條小貓、小狗也不願意去和異性談一場從靈到肉的戀愛。

很多人都在憂慮,很多人都在指責年輕一代不求上進,指責他們的“佛系”,指責他們不肯承擔社會責任,不肯結婚生子撫養下一代。害怕中國未富先老,害怕中國的像日本一樣提前步入“低慾望社會”。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叄)

高房價讓中國年輕人“被進入”低慾望社會

中國的年輕人與日本的年輕人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的年輕人有慾望有幹勁!但是這樣的慾望這樣的幹勁卻被現實生活無情的消磨了。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未來是什麼?自然是年輕人!原本潮氣蓬勃的人生是什麼讓他們變得如此死氣沉沉,猶如行屍走肉般的徘徊在人間。國家正在高速發展,我們正處在一個前途非常光明的時代!但在新的一輪經濟增長中勢頭最猛的依然是房價!面對房地產主導的社會經濟,中國的年輕人無法安置自己的未來。很多年輕人感嘆:夢想還來不及張揚就已經墜落到物質餬口艱難的窘境。寒窗苦讀十年,最初的目標退化成了城市的一套房!

​無論你是什麼名校畢業,都得面對一個房子的問題,月薪兩萬,十年打拼,也是無法攢到一套二線城市房子的首付的。表面上,衣著光鮮,出入大公司寫字樓,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卻經常7+24,加班加點到深夜,回到家倒頭就睡,連夢都沒有還有去想什麼愛情、提升和未來。面對房地產主導的社會經濟,中國的年輕人無法安置自己的未來。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中國人心中“家”的意義是什麼?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漂泊的心安定下來,你就有了底氣,有了尊嚴,有了安全感,有了幸福。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對年輕人來說,結婚不買房,去哪兒入洞房?丈母孃就第一個不答應。

因為房子,我們不敢病不敢死;被領導罵得狗血淋頭,也不敢任性不敢辭職,只能嚥下所有委屈。

因為買房,我們只能節衣縮食、消費降級,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高房價讓年輕人失去奮鬥的慾望,日本低慾望社會的劇本在中國重演

這是一個悲哀的時代,中國正在被動地進入低慾望社會,也是一個低質量的社會。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