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唐宣宗

唐朝的宰相因为接受别人一条腰带而被免职,看起来有点可笑。唐朝哪代君王,就是反腐倡廉搞得再严厉,也不可能这么处理一个帝国宰相。但事情的确发生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不是因为接受别人的赠品而丢官,那是什么原因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唐武宗

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李炎驾崩,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他的上位让朝野上下都颇感意外,为什么大家感到意外?因为这个李忱,他并不是李炎的儿子,而是比较远的一个皇叔。李炎本来有好几个儿子,所以说这个皇位的继位权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就继位了,而且成为了事实。大家不感到奇怪那才真叫奇怪呢。

唐朝后期,宦官左右朝廷。唐宣宗之前,有好几位皇帝的继位,都有宦官内侍们参与的影子,这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他们直接出面,选定了接班人。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马元贽

唐武宗李炎是突然得病,而且口不能言。在其病重期间,除了宫里的内侍,朝廷大臣任何人都见不到皇帝,包括当时呼风唤雨的首席宰相李德裕要求入宫晋见,都遭到了拒绝。

在皇帝病危期间,左军中尉马元贽和内侍宦官仇公武俩人紧急碰头,他们碰头的目的可不是关于皇帝的病情,而是磋商皇帝的身后事。经过俩人协商,很快就确定了人选——光王李忱。为什么选李忱?因为这个李忱,过去一直被大家当成“傻子王爷”来看待的。

光王李忱小时候入宫谒见懿安太后,不料刚好撞上有宫人行刺,受到了惊吓,本来就不善言语的他,以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后来皇族宗亲们一致认定,他后来变得呆头呆脑的,就是被这次行刺事件给彻底吓傻了。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取笑

此后,无论大小场合,光王就成了人们取笑和捉弄的对象。有一次,唐文宗宴请诸位王爷,席间众人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文宗就拿他开涮,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诸王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可这个光叔始终像一根木头,愣是一句话也没有,甚至连嘴角都纹丝不动。见此情景,文宗不禁笑得前仰后合,众人也随之哄堂大笑。

此时宦官们需要的,本来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窝囊废和应声虫。既然如此,光王李忱当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多好操控啊!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看看唐朝末期的宦官的权势,堂堂皇帝人选,不用和大臣们商量,俩人在交谈中就确定了!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韬光养晦

可李忱登基以后,人们马上发现,他过去那种自闭木讷的神情、空洞散乱的目光、怯懦萎靡的状态,全都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威严而自信的脸庞,一双睿智而深邃的目光,以及沉着有力的言谈和大气雍容的举止。看上去简直和从前的光王判若两人 。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什么叫大智若愚?原来这才是韬光养晦,是真正的韬匮藏珠!

李忱即位后勤于政事,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他虽然宽仁爱人,但用法极严格。尤其对于身边的人,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他曾说:“违犯朕的法律,即使是我的子弟,一样不宽赦。”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优伶

李忱在位时的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由于能为皇上解闷,很是得宠。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朕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便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毙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李忱对有定策之功的马元贽非常恩宠,对他的赏赐不断。但这都是表面上的荣耀,马元贽除了手中的禁军之外,却一直被限制其外势的发展。

宰相马植与马元贽过从甚密,二人还因为同姓叙为兄弟,以便在政治上引为援手,实现“强强联合”。马元贽一高兴立马把皇帝御赐的一条宝带转送给马植。这属于一般的交往,俩人都没有特别在意,没意识到犯了“禁中与外廷暗中交通”的大忌。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马植

在一次朝会上,明察秋毫的唐宣宗发现自己送给马元贽的一条宝带,戴在当朝宰相马植的腰上。马上询问这条腰带是怎么回事?

皇帝这么一问,把大臣们都闹蒙了。怎么?宰相成了齐后庄公,偷香窃玉,系错别人腰带了?(注释:战国时齐后庄公与宰相崔柕老婆东郭姜私通,还把崔杼的帽子偷来赏赐给别人,以作炫耀。)

马植看到皇上在认真的询问,就一五一十说了实情。他没意识到此刻灾难已经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还以为,这么一解释,证明自己生活作风没有问题,这只是朋友间的私人赠品而已。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沉思

第二天,皇上的诏书就下达了——免去马植宰相职务,外放为天平节度使!诏令一出,群臣震动。都以为皇上这是小题大做。事实是这样吗?其实对于朝臣间出现的这些问题,李忱有过深刻的思考。

马元贽赠送马植腰带,至少说明他们两个关系非同一般。李忱非常明白,一个当朝宰相和军权在握的权宦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副作用和爆发力。对皇权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危如累卵。这可是严重威胁到了皇帝自身的核心利益了。因此才痛下狠手,给那些结党营私的朝臣们敲一个警钟。同时也敲山震虎,让马元贽也收敛一点,不要仗着过去的一点功劳和皇上的宠幸,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唐朝宰相收了别人一条腰带,没想到皇上因此罢了他的官

贞观政要

腰带风波过后,换了宰相。李忱更加勤政务实了。他努力仿效唐太宗,将《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每天拱手拜读。处理天下事务时,明察果断,从谏如流,被后人称为“小太宗”。

由于他的努力,唐朝的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其在位时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将之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也就是把他比作了像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