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一份山区小城的幸福答卷

□侯化成 朱宗峰 孙海锋 宋伟 张环泽

一位位精英俊才汇聚山亭“洼地”,一户户贫困群众甩掉“穷帽”,一个个美丽乡村“蜕变”正在精彩上演……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秉承着“发展经济依靠人才,经济发展回馈民生”的根本理念,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用一桩桩民生实事,圆满回答了山亭百姓的“幸福考卷”。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1983年11月由枣庄市齐村区北部6个和滕州市东部8个山区乡镇合并设立。辖276个行政村(居),1018平方公里,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是集山区、老区于一体的贫困区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扶贫区县。

招才引智

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引擎

人才聚则事业兴。今年以来,山亭区聚焦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坚持“全链条”发展思路,扎实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文章,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强力人才引擎。

科学定位,精准式引才。该区组织20余家需求企业,参加高层次人才枣庄行系列专场以及深圳人才交流会等活动,通过项目路演、交流对接、实地考察,天畅环保公司与1名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合作协议;赴青岛、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到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对接省级以上高端人才,帮助银光福源养老中心和同泰维润公司分别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

突出特色,分类法育才。该区先后组织130余名企业家、成长型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大等进行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目前,全区已有13名企业家人才入选市“1515”企业家人才名单,省内知名企业家2名,成长型企业家11名。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选育市级首席技师3名、区级首席技师10名,1名获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评选出30名乡村英才。

搭建载体,全方位用才。该区实施“双二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进20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实力增强,产品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承接台”和创建大众创业“孵化器”,全区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平台载体18家、市级平台载体81家,成功创建省级创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市级创业示范园区3家。

优化环境,人性化留才。该区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区级领导和部分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口联系1名企业家或企业高层次人才,强化帮扶指导,切实解决难题。目前,先后征集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意见建议112条,协调解决创业创新难题15个。同时,利用省、市、区三级资源,先后组织20余名专家人才进行了查体和健康疗养,营造了关心人才的服务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准扶贫

坚决不让一人掉队

作为枣庄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枣庄市唯一深度贫困区域,山亭区目前共有18个村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11个村被列为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今年初,全区剩余未脱贫人口1679户、4107人,脱贫享受政策11701户、26807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部署要求,下足精细严实功夫,统筹落实政策措施,确保年底全部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明后年顺利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强化管理,拓宽增收渠道。统筹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措施,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016年以来,全区共实施扶贫项目396个,项目收益分配767.3万元,覆盖贫困户15845户、29995人;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巡河员、邻里互助护理员等公益岗位1509个。扎实推进金融扶贫,优选企业(合作社),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收益,累计发放“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6702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534户,户均增收2300多元。

汇集资源,凝聚脱贫合力。危房改造方面,今年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29户,做到应改尽改。教育保障方面,发放学前教育至高中(中职)阶段各类助学金及扶贫协作资助款1513万元,惠及学生23780人次;发放大学生贷款1657人、1295万元。医疗保障方面,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险全覆盖,贫困户就医区级以上医院自费部分降至10%以下,乡镇卫生院住院全免费。基础设施方面,全区277个行政村(居)“五通十有”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了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和村内主街道硬化,“户户通”硬化路达到70%以上。扶贫协作方面,承接荣成市扶贫协作资金831万元,实施协作项目5个,救助贫困老党员、贫困母亲、贫困学生、贫困残疾人等1910人,建成山亭特教学校。在荣成市海洋食品博览馆设立山亭区农副产品展区。先后2批互派20名干部进行交流挂职。

五级联动,提升基层基础。充分发挥省市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实施“五通十有”工程,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以“单位帮村、干部帮户,实现两个全覆盖”为目标,按照县级领导干部5户、科级干部3户、镇村一般干部至少1户的标准,组织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部贫困户,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枣庄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该区实现“九连冠”。

振兴乡村

全域绽放幸福之花

山亭区是特色农业大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该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向生态要效益,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

绿色农业,振兴之本。山亭的优势在生态,特色在林果。该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方位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基于此,该区大力实施特色优质果品推广工程,集中打造水泉火樱桃、冯卯春雪桃、店子长红枣、徐庄板栗等特色果品产区,引进发展蓝莓、树莓等特色果品,力争到2020年,新创果品标准园等精品园区20个以上。目前,全区火樱桃、长红枣、板栗、花椒、优质桃、核桃等十大特色林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53万亩,干鲜果品年总产量达15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

通过积极扶持,该区先后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0个、达到149个,火樱桃、长红枣、徐庄板栗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87家,年加工贮藏农产品200余万吨,产值66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依托绿色生态优势,山亭区以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为带动三农发展的切入口,通过景区带动、促进就业、产业融合等途径,着力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兴农的新路子。兴隆庄村成为全国旅游扶贫典型,湖沟合作社入选国家“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发展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特色村36个,乡村民宿51家、“好客人家”113家,带动645户贫困家庭搭乘旅游“专车”实现脱贫。山亭以全国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荣登“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

美丽乡村,宜居乐园。山亭区在区级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统筹拨付21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该区紧紧围绕“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定位,确立了“1+2+6”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发挥山亭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抓好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培育、村庄文化挖掘和长效机制4项任务,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档升级。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力争把全区80%以上的村居建成美丽乡村。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打造美丽乡村205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76个。

①公交通到群众家门口获点赞 □宋善军 报道

②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在城头镇推广甜糯玉米新品种□陈莎莎 报道

③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落户山亭 □孙海锋 报道

④德国果树专家马克和山亭区“土专家”切磋葡萄管理技术 □李宗宪 报道

⑤山航集团下派第一书记黄龙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孙海锋 报道

⑥“扶贫车间”助力精准脱贫 □李宗宪 报道

⑦山亭新城全景 □李宗宪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