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北京車展上,我們曾將“焦慮”作為了關鍵詞,背後體現的中國汽車市場前所未有的複雜。然而,僅僅焦慮顯然不能解決問題,時隔半年後的廣州車展,面對未知的車市發展,一場新的戰局正在拉響。然而,首先要從更清晰的自我認知開始。

銷量下滑≠天塌了

下半年開始的車市下滑,不少輿論紛紛表示寒冬已來,彷彿中國車市哀鴻遍野。但我們又何嘗不是以過去十年的爆發式增長作為衡量標準呢?過去十年我們收穫的是純新增量,是解決“有和無”問題,當新增量已然穩定,當下更需要解決的是“優和劣”的問題。

另一方面,即便中國車市開始放慢前進腳步,甚至個別月份有所下滑,這依然是一個擁有年銷2000多萬輛的市場,依然是全世界消費者寬容度最高、車型口味最複雜的市場,依然是各大車企能夠找到新機會、耕耘新人群的市場。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所以,北京車展普遍散發出的“焦慮”,更多源自對於中國市場突然轉變的未知。不僅僅是汽車市場本身開始逐漸飽和,更因為外部經濟環境的突變導致消費觀念的改變。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跨國巨頭們,對於中國市場的認知也難以從過去的資料庫中找到參考答案。

於是,北京車展之後的半年,就成了各大汽車廠商重新認知自我的過程。他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佈局與品牌形象,用好手中的資源,想盡一切辦法重新定義細分市場,超越原有消費期待。這一切,在廣州車展上有了階段性答案。

什麼才是清晰的自我認知?

在主流市場裡,因為所面向消費者重疊度越來越高,品牌之間的差異性會越來越小,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會在同樣的消費語境中對話。

所以,自我認知之後,各大車企在廣州車展上的動作產生了兩種分化:強化優勢、補齊短板。當然,廣州車展承上啟下的時間點,決定了我們要從一整年的視角進行觀察。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兩年前,大眾在國內還只有途觀一款SUV。可短短兩年間,大眾像變魔術一樣,迅速佈局了從小型SUV到中大型SUV近10款車型。MQB架構的蛻變,讓大眾繼主流家轎後,又一次站在了細分市場的前沿。所以,廣州車展上途嶽R-Line、新款途觀L、新款途昂的發佈,既是強化現有集團優勢的延續,同樣也是對競品們繼續無情的打擊。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而另一個深耕SUV的品牌哈弗,利用廣州車展的機會,發佈了新款H4與H6,進一步梳理了自己的產品線佈局,新款哈弗H4智聯版7.9-11.3萬元與新款哈弗H6冠軍版10.2-13.4萬元的價格體系,是哈弗對當下自身在SUV市場中局面的回應,透露出鞏固市場份額,並且找尋新消費者的意圖。

以上是強化自身優勢的案例,而補足短板又體現在哪裡呢?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我們不妨來看看雪佛蘭的例子。經過兩年的產品迭代,雪佛蘭已經基本完成了產品線的新一輪佈局,但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過去曾擁有品牌效應的科魯茲沉默了。不過,雪佛蘭沒有吃情懷的老本,而是迅速另起爐灶推出了全新緊湊型轎車Monza,以推動在主流家轎市場的發展。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在這點上,雪佛蘭比起福特顯然要更加果斷。相似的劇情中,福特仍然對福克斯的IP效應抱有幻想,甚至還寄希望於兩廂版本成為全新福克斯的主力軍。但在廣州車展上,擺在福特展臺正中央的全新福克斯周圍寥寥的觀眾,已經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問題。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亞洲龍的出現,則體現了一汽豐田對自身短板的認知。卡羅拉和皇冠之間的產品斷檔、和凱美瑞的定位差異、日系中型車的集體復甦,這些因素促成了亞洲龍以目前的形式在國內投放。在皇冠是否繼續國產仍然懸而未決之時,亞洲龍的市場表現在其中會對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當然,還有那些已經在廣州車展之前完成了重磅車型發佈的車企。比如吉利和上汽,都在用重新定義價格與價值關係的車型——繽越和榮威i5,完成對細分市場的“清場”。這些都是基於對自身的認知,以足夠讓消費者產生越級感受的車型,推進細分市場的新一輪變局。

販賣焦慮,不如推銷努力

我們很難預判未來車市的準確走向,正如我們五年前很難預判今天的車市格局一樣。但有一點肯定的是,今天的中國車市,沒有品牌再能夠高高在上,隨便出一款新車就能夠熱銷了。消費分級的現實,讓每個級別的消費者購車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理性。

作為品牌而言,是否搞清楚自己目標客戶的真實需求,是否能用產品而超預期滿足這些需求,如何想在消費者之前引導需求,這些才是贏得未來的主因。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短暫的焦慮之後,已經有車企開始直面焦慮,並且切實在用好手中的資源,進行市場格局的重塑。也因為焦慮,他們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的市場,以更加務實的態度進行市場佈局。

廣州車展是這半年來車企如何面對焦慮的縮影:頭部自主品牌正在加緊收割過去幾年中低價市場野蠻生長後的用戶基盤,合資品牌在充分調動資源加速產品的迭代,豪華品牌也在不斷迴歸更加理性與務實的價格……這些都是中國市場從數量型增長轉向結構型增長的成熟表現。

焦慮之後,車企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認知”!

很多人說中國汽車市場的冬天來了,但其實這個市場的活力還遠沒有被挖掘透徹,車企們也因此變得更加努力,在努力讓自己的產品線覆蓋更多的人群,打開更多持續增長的通路。

焦慮之後,有人不知所措,有人努力求變。2019年,一輪新的洗牌即將開始,只有那些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走出陰霾,看到新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