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更強的心臟、更新的技術、更優的信號!尖端科技瞭解一下?!

今天凌晨2點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年底前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這邁出中國北斗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北斗三号: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尖端科技了解一下?!

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01指揮員鄢利清的一聲令下,搭載著北斗三號系統的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出橘色烈焰,一飛沖天。經過3個多小時飛行後,北斗三號雙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這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

衛星發射入軌後,將進行在軌測試與試驗評估,並與此前發射的十七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聯調和性能指標評估,於今年年底前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中國北斗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北斗三号: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尖端科技了解一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不僅覆蓋範圍提升至全球,技術性能也有了新提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表示,通過應用新技術,北斗三號定位精度已提升至2.5米到5米的範圍,相比於北斗二號提升了1至2倍。

為了克服北斗導航系統地面站只能在國內進行觀測的限制,所以在北斗組網衛星上應用了星間鏈路,通過衛星星間的相互通訊和測距,實現星地聯合定軌,使衛星時間同步,提高定軌精度、時間精度,使北斗能夠達到和GPS相同的技術水平。

楊長風表示,在北斗二號向北鬥三號過渡的過程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新用戶提性能,最終實現技術的新老更替。北斗三號將以“更強的心臟、更新的技術、更優的信號”提供服務拓展。

一是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按照國際民航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二是按照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標準,提供國際搜索救援服務。三是在全面兼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服務容量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10倍,短報文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用戶終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北斗三号: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尖端科技了解一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提到,在地面差分系統的支持下,未來北斗三號定位精度能進一步精確到釐米級,可應用於山體滑坡預警、無人汽車駕駛、建築物形變監測等領域。

比如說前段時間地震了,很多人問塔架有沒有形變,實際上從監視器上看只是晃了一下,但是這個量級究竟是多少?過去我們只能定性評估一下,塔架是抗9級設防的,沒有問題。但是,下一步就可以運用高精度設備,知道塔架變還是沒變,精確地量化到底變了多少,這就是北斗的深化應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說,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已經探索出一條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發展模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我們這個北斗組網星,所有的單機產品全部國產,是由我們自主研製的,沒有一個進口產品。北斗使用的最重要的元器件,主要是數字處理元器件,還有信號功率放大的元器件,也都實現了國產化和自主可控。所以,我覺得北斗衛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據瞭解,自去年11月5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首次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任務以來,一年中共將19顆北斗三號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組網發射最短間隔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實現了“中國速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未來還將發射11顆北斗三號衛星,計劃在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

後續計劃2019年至2020年發射6顆北斗三號MEO衛星、3顆北斗三號IGSO衛星和2顆北斗三號GEO衛星,2020年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新聞多一點

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還在傻傻分不清?

北斗三号: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尖端科技了解一下?!

20世紀後期,結合國情,我國制定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戰略:第一階段,2000年年底,發射2顆北斗一號衛星,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第二階段,2007年-2012年,發射14顆北斗二號衛星,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第三階段,計劃在2020年前後,發射30餘顆北斗三號衛星,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即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北斗三号:更强的心脏、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尖端科技了解一下?!

記者:車 麗、王銳濤、李建峰

編審:劉志軍、李 銳

部分素材來自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