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林下種植技術要點

林下羊肚菌林地要求有哪些?栽培地面處理有哪些注意事項?下文就為大家總結林下羊肚菌林地要求及栽培地面處理工作。

羊肚菌林下種植技術要點

1 選擇栽培羊肚菌的林地

1.1 林地選擇

在選擇人工楊樹林與天然楊樹林過程中,需要保證其生長年度在 3 年以上,具有背風向陽的地理位置。選取這樣的生長環境,不僅可以及時通風排水,有效確保環境溼度,確保能夠滿足羊肚菌實際生長環境與需求。

1.2 土壤

檢測土壤過程中,需要將其內部 p H 值控制在 6.5 左右,才可以促進羊肚菌健康生長。另外,在石灰岩與沙質混合土環境下,都可以正常生長。

1.3 地面條件

在自然林地採集過程中,在陰暗位置存儲的,但會降低羊肚菌生長數量,造成其品質較差。所以,只有保證地面上存儲少量葉子,確保空氣中氧氣的滲透,最終保障羊肚菌的正常生長。

1.4 溼度與溫度

羊肚菌自身成長時間較長,保證環境低氣溫情況的同時,需要較大的溫差,刺激菌絲深入分化。

1.5 林地處理

在選擇合適的林地之後,需要在適當的季節,安排相關清潔人員,將地面的樹葉進行適當處理和清掃。由於我國當前嚴禁焚燒,禁止通過高溫對地面土壤進行殺菌,可利用一些先進的殺菌技術,對土地做科學合理的處理。

2 栽培地面處理工作

2.1 合理選擇種源

在對羊肚菌種源採集過程中,需要以野生種源為核心。每 1~5 月,經常會在野外楊樹林下發現羊肚菌,應選擇器體積較大和質量較好的羊肚菌作為種源。另外,如果在野外發現種源體後,需要將其做好記號,定期觀察羊肚菌實際發育狀況。當羊肚菌網窩內出現粉狀物體,證明羊肚菌開始成熟,但不能破壞羊肚菌內部軟組織,避免其自身出現感染黴爛的現象。在野外生長的原種大部分為黃色頭,這種類型不能夠正常培育,需要採取黑色頭的原種,保障羊肚菌的正常生長。

2.2 一級菌種製作

第一,準備好無菌箱和高壓鍋,將無菌箱進行全面消毒,通過高壓鍋蒸熟馬鈴薯與罐頭瓶,然後將罐頭瓶與馬鈴薯及時放置無菌接種箱內,避免其在空氣中停留,預防空氣菌類對其的感染。第二,等到馬鈴薯與罐頭瓶冷卻後,通過消毒的雙手,將馬鈴薯分為兩半,放在罐頭瓶內。第三,將菌體吊在罐頭瓶的瓶口,然後採取消毒後的小木棍,保證肚菌頭與馬鈴薯的距離,經過長期生長,逐漸製成一級菌種的羊肚菌。

2.3 二級菌種製作

通過科學合理的製作方法,將馬鈴薯與罐頭瓶進行全面消毒,將楊樹下腐爛的樹葉作為培養原料,將其均勻攪拌。完成封閉工作後,將其放置弱光位置,40min 就可以成功製成二級菌種。

2.4 三級菌種製作

採取木屑和楊樹燃燒後的木灰以及腐蝕土,將全部材料均勻攪拌,放在消毒後的高壓鍋內。將其封閉之後,需要將完成的三級菌種放在消毒過後的室內,保證其溫度在 18℃以下,如果室內具備微弱陽光,可以進一步推進羊肚菌的健康生長。

3 栽培方法

按照羊肚菌自身陰暗與低溫的特點,在10月份進行栽培時機較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將菌種小塊攤鋪在處理過的地面上,然後鋪蓋一層樹葉,合理控制樹葉厚度,保證其內部的溫溼度,有效確保羊肚菌順利成長。經過1年發育,由於春季雨水較多,溼度大,其溫度和環境適宜促進菌絲正常生長。對於菌絲表面容易斷裂位置,逐漸會形成菌核,出現閃爍的小水珠,幾周後就會形成羊肚菌。

除此之外,需要等到秋天10 月,適當處理羊肚菌表面的草簾,再一次加蓋樹葉,適當對其進行灑水工作,確保其內部的溼度足夠,在其周圍進行適當遮擋,避免人為破壞。當成長第 2 年後,需要通過同樣的培育方式,保障菌體良好的成長環境,逐步刺激羊肚菌子的發育,最終獲取豐厚的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