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銀行簽訂的理財合同,合同到期銀行不兌付怎麼辦?

wanglong07


朋友們好!令人痛心!到銀行買了6%收益的理財,只錄音,簽字!現在到期虧損幾十萬,而且剩下的還不能拿走,要延期什麼的,退一步,客觀的講,即使延期,剩下的本金就能保障拿回來嗎?是否提供書面保證?




下面就根據金融理財工作的實踐給您提供一些參考,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首先,談到並沒有向您介紹清楚該產品的風險,只進行了錄音同時簽署了有關協議!那你要回想清楚,當時有沒有誘導,誤導?營業員是誰?以錄音錄像為準!

第二,有沒有向你講清楚產品是自營,代銷,代理?以及產品的投資方向等?風險等級以及何謂風險等級?還是隻讓你馬上簽字?現場不僅有錄音而且有錄像!

處理的方法:1,與銀行進行協商解決!3,向銀行上級單位,相關部門進行反映情況!3,提起訴訟!依法解決!畢竟不是一個小數是幾十萬上百萬!


綜合以上根據經驗分析,您很可能購買了非銀行自營的產品!極大可能是銀行代理銷售的基金,信託類產品!正常大眾化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大多在R二以內,收益的風險存在!本金還是相對安全!可見您的這種產品本金虧損,可能是風險等級較高的,6%的收益卻不高!現在很普通的銀行自營理財產品,一年期大體也能在5%以上!而且安全性非常高!真是令人嘆息!建議依法維護個人的權益!首先,找到有利的證據如錄音錄像等,協商為主!要有耐心!!!再者,理財產品銷量較大,也不會僅銷售給您一個人!向其他朋友瞭解一下情況進展…

祝你順利解決此事!


理財迦


請問您在和銀行簽訂理財合同前,有沒有仔細看看合同的具體條款呢?

首先,我建議你先確認一下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到底是不是銀行,如果不是銀行,那就要找該產品本身的發行機構進行交涉。


其次,在交涉之前,最好是先仔細閱讀該理財產品的說明和購買協議書,瞭解一下其中的到期條款和申購贖回等內容。假如,是投資者對到期日贖回內容條款理解出現偏差或者是失誤的話,那就要自認倒黴吧。

另外,如果發現確實屬於銀行或者該產品發行機構違約了,就去找該行的上級行或者是銀監會等機構進行投訴。

當然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產品發行機構是保險公司,那就得找保險公司上級公司或者是保監會投訴。



最後,提醒普通投資者,在今後的投資理財過程中,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和購買協議。


東震木


首先你得弄明白你是買的哪種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髮型的還是代銷的,具體投資什麼,風險等級是什麼,合同是否有承諾收益或保本,是不是客戶經理飛單等問題。

很多銀行的人不地道,可能是基金、信託或者保險等的產品,也說是他們的理財產品以獲取客戶的信賴,很多人並不明白怎麼回事,以為和平常買的銀行的理財產品一樣,就直接買了,出事了才知道被騙了,這種事並不在少數。

如果是正規的銀行理財,他們即使虧應該也不會虧這麼多,我覺得你很有可能被騙了。

我建議你搞清楚合同內容與銀行員工所說是否一致,你的風險等級是否與產品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銀行員工是否有向你揭示並留痕,錄音內容是否向你揭示了產品的風險,如果沒有的話直接投訴就行了,別找他們總行投訴,直接找銀監局。其實銀行還是比較怕鬧事的,如果你能豁的出去你的老臉,去銀行大廳鬧也行,時間長了就給你解決了。


石門小散


看到這個生表同情。但事情既然已經出了,就得解決,現在重點是,當時您買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存在不存在欺騙,誘導。如果是您當初只追求高額回報,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理財合同應該寫的很明白。反之,如上面的老師說的,去銀監局告,到銀行鬧。既然是養老本,沒有了豈能是不給就不給了。


斑月鱉雯


唉,又是一個不看合同的人。風險等級合同上都會有的,正規理財產品都有編號可以查到的,認真看合同都可以瞭解到的。具體怎麼辦,還是要把合同拿出來看看,看是這麼約定的。如果對你不利,那就真的對你不利了。先看看合同吧。一般都是盈虧自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