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1732年,雍正皇帝暴毙,关于他的死因也是一个谜,但肯定不是如《甄嬛传》里写的那样。雍正走了,乾隆来了,在丧父之痛中,他违背了祖上的规矩:“即驾崩皇帝的灵柩必须先停放在景山寿皇殿中”,而将雍正的灵柩直接放在了雍和宫里的永佑殿中,这里曾是雍正做皇子时的寝殿。你想想,皇帝的遗体要放在这,这里的等级就不能再是王府的等级了,于是乾隆命人用15天的时间,将宫中主要殿堂的绿琉璃瓦均换为黄琉璃瓦,要知道,黄色琉璃瓦可是只有紫禁城才能用的,接下来,乾隆皇帝又对整个雍和宫进行了整修,比如将单檐屋顶基本都改成了重檐,提高等级,殿内陈设也重新布置,俨然一副“小紫禁城”的样子。因为从这里走出了雍正、乾隆两位皇帝,雍和宫还有一个名字,叫“龙潜福地”。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里,在实地讲讲这座有故事的“雍和宫”。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打卡点:北京, 东城区,雍和宫

行脚系列之走进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胤禛,称雍亲王府。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也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更不是贤名远扬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宠爱的大将军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祯。

满朝文武最初并不看好他,日后的史学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能在诸王夺嫡中胜出?但不管怎样,四爷最终当选大清皇帝,成为日后的雍正大帝。当然,那时的雍和宫,还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当时康熙爷将其赐给四爷的时候,还只是一座贝勒府,称“雍亲王府”。后来四爷登基,要住进紫禁城,可四爷又舍不得这座雍王府,也不能赐给别人住。

想来想去,就把自己的府邸一分为二,一部分改成黄教上院,一部分作为自己的行宫。可惜,行宫在雍正三年的时候被烧毁,已成为雍正帝的四爷就将那另一半的黄教上院改成了行宫,称为“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前三牌坊之一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前三牌坊之二雍和宫入口处。上书寰海尊亲。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接着往前走,便是昭泰门。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禅房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与一般佛寺不同,在入口空间便能有突出感受。整个建筑序列的起点是南影壁和东、西、北三座牌坊围合成的横长庭院,这是与清西陵大红门一样的清代最高级别建筑组群入口。而穿过正牌坊后,是一条长长的辇道才能到达雍和宫正门——昭泰门,辇道长度几乎与昭泰门到最后一进院的整个轴线等长,这在中国平地佛寺布局中极为罕见。辇道的出现其实是为了在其两侧设置“阿嘉仓”,即活佛居所。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四爷从封王到即位,在这里呆了四十多年。四十五岁才成为雍正皇帝。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过了昭泰门,进入到内院,一对钟鼓楼边出现于前。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写满了历史的大铜钟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正中上书: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好熟悉的口号。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进入昭泰门后的雍和门,才是原先雍亲王府的大门。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八角楼,左右各一,对称存在。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铜缸,作为消防储水之用。不解的是,很多人往里面扔钱,国人的这种陋俗真是low到爆。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除了本国的善男信女,国外的也有男女信徒。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出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雍和门与后方的雍和宫正殿是中轴线上第一个大体量的建筑高潮,这两个殿堂与左右配殿围合成一个封闭庭院,这是原先王府前朝后寝格局的“前朝”部分,是礼仪性最强的空间。此庭院正中置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碑亭,显著的位置说明了其内御碑之重要。这座碑就是清代著名的石刻文献《喇嘛说》,为乾隆帝亲自撰写并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铭刻。《喇嘛说》是乾隆帝对当朝佛教政策的全面概述,从“兴黄教所以安众蒙古”的根本宗旨到元代过度崇奉“有妨政事之弊”的历史反思,再到“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可以说直到今天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确认办法的合法性都直接源于此碑。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北供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

谁还会想起当年,四爷就在这里,白天升堂坐殿,查账追赃,晚上潜心默思,考虑朝廷诸事,以“不争是争”的超然心态坐看诸王夺嫡。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青铜须弥山。精品中的精品。

须弥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帝释天下面有一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这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此讲经说法。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非常精美的雍和宫牌匾,九龙镶边,书满、汉、藏、蒙四体文字之乾隆御笔之宝。

当年,四爷归天,灵柩没有按惯例停灵于乾清宫,而是停在了雍和宫。按照皇家仪轨,雍和宫顶的绿色琉璃瓦是不能用的,所以,朝廷紧急施工,将雍和宫中的主要殿堂全部换成黄色琉璃瓦顶。需要注意的是,当年的黄色琉璃瓦顶也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瓦顶,而是乾隆九年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乾隆九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大清建国整100周年。

当年,乾隆帝为表纪念,将雍和宫进行了一翻大改建,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雍和宫,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与今天的法源寺地位相当。所以,从康熙三十三年,到乾隆九年,实际上雍和宫前后历三朝皇帝共50年,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插播一下雍正帝四爷(对,没错,我就是戴假发的四爷)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殿后的永佑殿,是雍正皇帝在肇封贝勒时居住的地方,也是曾停放雍正梓宫之殿,故名永佑殿。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

殿外门楣上悬乾隆御笔“永佑殿”匾,亦为满、汉、藏、蒙四体文字写成。

殿内联为,“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抓水;菩提元路,德山相见别峰云”。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这里有雍和宫三绝之一紫檀木五百罗汉山,没有拍照。建议亲自查看,法轮殿原先是雍正帝的寝殿,他驾崩后专门在移灵到此停灵的意义是以示“寿终正寝”。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法轮殿内,法轮殿为寺院僧侣集体诵经的场所,俗称“大经堂”。

殿内正中所供6.1米宗喀巴大师铜坐像。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外观上象征须弥五峰的五个阁楼上都设有窗,到了室内它们正好巧妙地成为了五个天窗。幽暗的室内空间中,从天顶射入的光线打在主尊宗喀巴大师像的头和肩部,给予这尊佛像以极其光明与神圣的光影效果。

背后北面,陈设有一座高2.5米、宽3米的大型佛传故事题材艺术品紫檀木五百罗汉山。

它采选名贵紫檀木雕凿山体,上供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500尊罗汉,称“紫檀木五百罗汉山”。500尊罗汉们或对坐论道,或骑鹤飞升,或乘龙遨游,或相对参禅,或吹箫引凤,其神采惟妙惟肖,极为生动,重现佛教弟子大聚会的盛大场面。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万福阁

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万福阁是雍和宫最高的建筑,也是人们在外面街道上对雍和宫最深刻的印象。它是雍和宫中轴线上最后修建的一座。此处原来是雍亲王府寝殿(法轮殿)的后罩楼,一直保持到1748年(乾隆是三年),当年七世达赖喇嘛向乾隆帝进献了一根罕见的巨型白檀木,乾隆帝命令将其雕造为一尊弥勒佛,并在雍和宫造高阁供奉,这就是今天万福阁中的巨型木雕弥勒,它与承德普宁寺大乘阁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清代巨型木雕的双璧。因此万福阁就像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悲阁一样,是因像而造阁。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飞廊构造

关于万福阁,还有一段史实,由于这段史实,造就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大佛,也是雍和宫三绝之二檀木大佛。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1990年8月,这尊大佛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由于雍和宫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响“龙潜禁地”风水,准备在雍和宫北部空旷之地建高阁供一大佛,以作靠障,借助佛力保佑平安。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世达赖因得乾隆派兵平定了西藏境内的一场叛乱,对乾隆十分感激。当时他得知乾隆欲为其家庙雍和宫建高阁,供大佛做寺后的压轴,遂在西藏内外广泛搜罗佛像,以求报答皇恩。

恰好当时尼泊尔刚从印度运回一棵白檀巨木,达赖获悉这个消息后,立即以重金将白檀树换了过来。白檀木由尼泊尔经四川,历时三年方始运抵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先建大佛,后建宫殿的设计图

乾隆见到这棵巨檀,十分欢喜,马上任命京师的察罕活佛负责造像的设计和指挥,令养心殿造办处的广木作、漆作、木作、雕銮作、如意馆五处匠师会同中正殿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雕造。因佛像太高太大,所以当时是先砌佛座,安置佛像,待佛像定位稳妥,再建万福阁。因此雍和宫有“先建大佛,后建宫殿”的说法,后讹传为“先建大佛,后有雍和宫”。大佛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雕刻成功,到现在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万福阁为三层重楼,上层檐下匾额“圆观并应”,中层檐下匾额“净域慧因”,下层廊柱联日:“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法云垂玉宇,安隐诸方”,均系乾隆御笔之宝。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雕成的弥勒大佛通高26米,有8米埋入地下。佛像头戴天冠,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全身璎珞珠宝严饰,雍容华贵。这尊大佛面部庄严肃穆,头戴五佛冠,其微垂的双目、紧闭的嘴唇,给人以万般慈祥之感。其左右肩上各有一花篮,篮内之花含苞欲放,花上有法物,左肩为净瓶,右肩为法轮。双手做“扶天盖地”式,象征着弥勒继承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万福阁楼上原悬挂一串周长12米的上等料器佛珠,称“宝石官料大佛珠”,每粒珠子直径有10厘米,为清乾隆年制,现此佛珠藏于宫内。

当年雍和宫内一位70多岁的喇嘛曾神情肃穆地讲述了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文革”期间,有三个红卫兵来砸佛像。第一个爬上走廊,举起斧头想砍断铁索。斧头落下,没有碰到铁索,却正好砍在自己的腿上;第二个人拿过斧头又砍,却一斧砍空,闪下平台,当即昏死过去;第三个人吓得站不起来。据说这三个人后来没有一个活下来的。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动佛像一下,弥勒佛像就这样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三绝之三是昭佛楼内的金丝楠木雕成护佛巨龛。昭佛楼,原为清帝乾隆弘历生母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太后拜佛之所。昭佛楼殿内依北墙设护佛巨龛,通体高5.5米,宽3.5米,进深2.5米,是用珍贵金丝楠木雕镂,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贯通二层大殿阁楼,龛体里外三层。佛龛上雕凿有正龙、侧龙、行云龙、布雨龙、盘柱龙、滚地龙等各态金龙,共有九十九条。制作匠人以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类手法,使其金龙体态一波三折动感强烈,可谓活灵活现。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戒台楼

整个雍和宫最后建成的建筑,是法轮殿东西两侧的班禅楼和戒台楼,它们的修建缘于乾隆朝后期清廷最重要的接待任务:六世班禅来访。六世班禅在1780年对朝廷的访问催生了北京和承德两地最后的一次大规模佛教建筑营造。雍和宫的两处添建虽规模则不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和北京宗镜大昭之庙,但戒台的存在使其意义远在另两处寺庙的接待、居住功能之上。乾隆帝早前已经接受章嘉活佛的灌顶,而此次专门修建戒台并让班禅在此为自己授戒,不但进一步确证了他本心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更通过做出以班禅为上师的姿态来怀柔拉拢西藏。由于授戒的显著意义,班禅楼和戒台楼成为六世班禅在北京访问全过程中规格最高、礼仪最隆重的活动;而由此建立的雍和宫与班禅的特殊关联亦给二百多年后的当代提供了一份重要政治遗产。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里面有佛像展览,在这个里面你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欢喜佛,绿度母等法相。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这个是乾隆蜡像,显示为灌顶仪式上的样子。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回看万福阁,蔚为壮观。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作为中国漫长古代王朝史的尾声,清代的角色十分特殊。虽然这并不是第一个由北方民族进入华夏核心区建立的统一王朝,但清代却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东亚大陆不同的文化板块(汉、满、蒙、藏、回)实行了有效控制与统合。这成为今日中国所继承的最重要政治遗产,也形成了今日中国国家认同的基础。而实现这一宏大治理成果的诀窍,正是在雍和宫。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自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在征询三世章嘉活佛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后,这里也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满洲皇室对内亚各板块的政治主权来自军事和宗教主权,而塑造宗教主权的首要举措便是将藏传佛教信仰与管理中心从拉萨转移至北京,这是乾隆帝改建雍和宫之首要目的。因此,雍和宫在1744年改建后不仅成为全国等级最高的一座寺庙,也身兼规格最高的佛教教育机构、活佛驻地和佛像生产地。雍和宫的建筑和宗教供奉在有清一代成为一种帝国武器,有效地实现了清廷对疆域的宗教整合。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雍和宫:见证一个过帝国的抱负,皇室已逝,现在的雍和宫却保留了自乾隆年间便开始行使的职能,今天它依然作为十一世班禅在京的首要佛事活动场所,在藏区治理上意义重大,并将继续维持下去。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老僧与雍和宫

寺院上空的枭枭香烟,在这些僧人的住持之下将历久弥香。


龙潜福地,探访雍正帝私宅“雍和宫”


最后的虔诚

雍和宫在几百年的岁月更迭中,

积累了太多的精华,

汇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佛教精品,

也埋藏了无数不为人知的传说故事,

在香炉里那厚厚的香灰下面,

更是沉淀了几代几十代,

虔诚的信徒们在这里许下了心愿,种下了希望,

这些希望与心愿,

都将会随着那抑扬顿挫的诵经声,

越传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