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自康熙年间安珠瑚带领东海旗兵建设了吉林木城后,吉林城先后经历了木城、土城、砖城三个阶段,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内街路沿着最早的北大街、河南街、西大街、通天街、粮米行街等几条大街为主干,向四周不断拓展枝脉。

后来吉林有一种“三街四行”的说法,是指旧吉林城的主要街路。三街即西大街、北大街、通天街,四行即粮米行、牛马行、前鱼行、后鱼行。也有人把前鱼行、后鱼行合并称鱼行,加上河南街、船营街、裤裆街等其他七条街称作“十街三行”的。吉林的街路和街坊的布局虽没有南方城市那么规整,但也沿袭了“大街小巷”的布局方式:大街为衙署、商业街,小巷胡同为住宅街。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旧影》中的北大街


说到街市的商业繁荣就不得不提提船厂牛家,这个家族在商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都给这个吉林城留下了无数口碑。旧中国北方有“四大家”的名号:即船厂牛家、河北刘家、山西亢家(人称亢百万)、沈阳郎家(清初封为镇国公)。其中以牛化麟、牛子厚父子 “世传”的“升”字号买卖为首。吉林是牛家的大本营,从1799年源升广在河南街开张为起点,牛家在吉林城的铺面买卖涉及多个行业,最繁盛时,几十家买卖遍布城里各个著名的街道。

如吉林市最早的商业街北大街上的源升庆(百货商店)、永升店、恒升店(货栈和代理店)、庆升厚(金店),河南街上的恒升庆百货店,粮米行街的东升隆米铺,西大街福升厚粮米店、日升恒号、集升客栈、天升庆药店等等。



吉林的大街和胡同相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这一方面是因为吉林的街道多是沿河道河床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旧社会建宅时,自家的院墙大门要比邻家的院墙大门向前凸出一些,即所谓的“压人一头”。因此街道弯曲度就不断加大。

吉林城里的住宅喜欢坐北朝南开门,或者坐南朝北开门,因此街道胡同多是东西向的,南北向的街道很少,宅院、街坊之间偶尔有通道,也是过街通行而已。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旧影》中的西大街,红字部位就是吉林城

吉林城最初的街道为土路,后来将主要街路改为大型的红松枕木路面,“大木横铺,无异地板,车行其上无泥泞没辙之苦,天晴亦少风尘”。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底、帮、盖板也用木板制成,称之为“阳沟”。此为全国罕有的景观。

清同治元年(1862年)吉林扩建城墙时,著名的牛家出钱修建北大街,街面全用厚木板铺成。2007年秋,现北大街南靠近解放路一段修供热管线时,还从深沟中挖出许多曾为路面的腐朽的烂木头。

吉林木城在历史上饱受火灾之害,特别是1890年和1911年两次“火烧船厂”,使得民国时期的城市建设者痛定思痛,考虑到木路易燃的因素,遂改方木铺路的修建方式为泥结碎石路。并于1924年在吉林东关商埠,修建了第一条沥青路——商埠大马路。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旧影》中的河南街,与河南省没一毛钱关系

据记载,伪满前,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曾派遣日本调查员来吉林考察,这个调查员的汇报中是这样形容吉林市的:“城市典雅美丽,可成为满洲的京都”。事实上,在解放前,吉林市一直是省府所在地,加之水陆交通畅通,东到日本海,北达外兴安岭的本省物产在这里与关内运输来的商品集散交易。无数名流、巨宦也在这些街道上演出过惊心动魄的权谋、智斗……

可以说,吉林城内条条老街用岁月之笔书写了塞外边城吉林市往昔的瑰丽历史。可惜老街多已不再,新街固然整洁漂亮,但怎样加工,也已不复从前老街那般惊艳东北的气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