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期預告」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開講,解讀四十年來儒學地位的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齊魯大講壇”

「第167期预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开讲,解读四十年来儒学地位的变迁
「第167期预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开讲,解读四十年来儒学地位的变迁

11月4日(本週日)上午9:00,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教授將做客齊魯大講壇,主講“由批判研究到傳承創新——四十年來儒學在中國社會地位的變遷”,地點為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邵逸夫科學館報告廳。屆時,歡迎讀者前往傾聽並互動交流。

「第167期预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开讲,解读四十年来儒学地位的变迁

顏炳罡,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政府特聘泰山學者,山東省文史館館員,兼任聊城海源書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東教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山東周易研究會會長、復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顏炳罡教授長期站在教學第一線,並致力於中國哲學尤其是儒家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當代新儒學引論》《整合與重鑄——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學術思想研究》《慧命相續——熊十力》等近20餘部書作,發表論文150餘篇。

顏教授關心現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是位儒學生活化、實踐化、草根化、大眾化的理論詮釋者和實踐者。自1996年以來,在山東大學義務推廣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積極倡導儒學在民眾中紮根,在生活實踐中落實。自2013年始,在山東各地推廣“鄉村儒學”,設立“鄉村儒學”講堂,創辦並主編《鄉村儒學》雜誌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誌和精神命脈。在歷史上,儒學曾一度扮演著國家意識形態的角色,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撐。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精神標識與精神命脈的體現,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經歷過哪些轉化和發展?

11月4日(本週日)上午9:00,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邵逸夫科學館報告廳,顏炳罡教授將做客齊魯大講壇,對四十年來儒學在中國社會地位的變遷進行詳細闡釋。

溫馨提示:本次大講壇時間為11月4日上午9:00,地點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邵逸夫科技館報告廳

「第167期预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开讲,解读四十年来儒学地位的变迁

齊魯大講壇由山東省社科聯、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臺、共享精神財富”為宗旨,堅持公益性原則,向社會免費開放。

搭建思想平臺

共享精神財富

「第167期预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开讲,解读四十年来儒学地位的变迁

齊魯大講壇

新浪微博:@齊魯大講壇

地址欄輸入:齊魯大講壇.手機

發現不一樣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