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谢奉琦

谢 奉 琦

(1882-1908)

革命先烈人物专题栏目

荣县资讯

革|命|先|烈

Revolution

左将军-谢奉琦

谢奉琦

(1882-1908)

人物概要

谢奉琦(1882—1908),字能九,号玮頫,生于荣县贡井乡(今自贡市贡井区)席草田院子坝。谢是20世纪初四川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者,为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四川分会早期主盟人之一。他曾与黄复生、熊克武等主持四川及川南地区的军事起义。在领导叙府(今宜宾)起义失败后,慷慨就义,以身殉国。民国元年(1912)三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左将军。

事迹

左将军-谢奉琦

“中原多故祸燃眉,草泽人怀造国思。富贵毋忘耕陇上,诗成泣下数行时。”这是辛亥革命先烈谢奉琦将军临刑前在狱中用血写下的绝命诗。


1882年12月29日,谢奉琦出生在荣县贡井(今自贡市贡井区)院子坝。

1904年,年仅22岁的谢奉琦昂首跨出家门,走出国门,远赴日本,钻研科学,聚友同盟,共商国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狂风急雨的东渡舟头,那个辞别守寡的母亲,告别待产的娇妻,赋诗:

“匆匆荡桨下渝关,风雨羁人意往还。

回首西藩无净土,矢心东渡恋神仙。

家庭忍系思亲念,途次多亏壮士颜。

盼到文明输入后,数年应自谢阿蛮”

谢奉琦怎会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男人?然而,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他又怎么能在国难之秋,沉浸在自己的温柔乡里。如此,为国民谋幸福,尽国民之责任的谢奉琦又何尝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在远赴日本的大海上,同往的青年被滔天巨浪搅得心神不宁,惊慌失措,仰望奉琦神情自若,激情赋诗,众人无比佩服,所有人的心中因为有这样的中流砥柱而少了忐忑和彷徨。

左将军-谢奉琦

左将军-谢奉琦

过程充满艰辛和困难,战友黄复生在研制中就险些丧失生命。一次次的失败、一场场的考验可以让多少胆小鼠辈退缩于战火硝烟之中,也可以让英雄勇士的形象更加立体高大,可敬可佩。而就在此时,家书传信,儿子诞生,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孩童般欣喜若狂,灯下,展开信笺,那游走纸页的墨迹就像妻子乌黑的发丝,缕缕柔情,无限相思。英雄不负天下却负了一人,亏欠深爱的妻子,是此刻也是一世让奉琦不能释然的痛楚。堂堂七尺男儿,此刻,潸然泪下,瞬间,信笺上的字迹渐渐模糊。


1906年隆冬,寒风凛冽,藏有炸弹、弹药的船上,谢奉琦和众多奉命回川的爱国志士个个热血沸腾,革命的种子就像蒲公英远播生命一样将复兴强国的梦想散播出去。成都,重庆,叙府(今宜宾),泸州,自贡,凡是同盟会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的地方就能看到谢奉琦活跃的身影,而家就在咫尺,还未来得及与妻儿老小见面,他就直接奔向了军事起义的前沿阵地。

左将军-谢奉琦

几个月里,街头巷尾的茶馆酒店人们纷纷谈论起革命,大家对这位“谢家二少爷”几过家门而不入,整天早出晚归的行动疑惑不解,各地起义的频繁一步步地加紧了清政府对革命党人的警觉和注意。一时间,风声鹤唳!

“纵炮指吾胸,刀架吾颈,此志也不容稍懈。”谢奉琦就是这样坚定地告诉自己,无视清廷对革命党人残酷至灭绝人性的镇压的。而这条路何其崎岖和艰辛,联系巡防军和帮会势力,做好宣传赢得民众的支持,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叙府起义、泸州起义、试验弹药的暴露、奸细的出卖让革命工作困难重重。此后的起义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为后来的保路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奏响了武昌起义的序曲。革命的烈火在川南这片热土上熊熊燃烧起来。

1907年初夏,谢奉琦赶赴叙府领导武装起义。一到叙府,他牢记熊克武曾经对他的提醒,因熊克武曾说叙府知府宋联奎狡猾狠毒,倘要起义,若能先除去此人,革命就能事半功倍。他不顾个人安危,遇到宋联奎出来巡查的时候,奉琦带上炸弹尾随其后,想见机行事,灭了贼首。但当时一起出行的随从很多,内心善良的谢奉琦几欲动手,又怕伤及无辜,最后只好怅然作罢。

随后的革命组织工作极为艰难,首先是起义行动的经费异常拮据,粮食也朝不保夕。谢奉琦拿出自己的积蓄,当时叙府的革命者凌体萱把自己新婚的衣物也典当了来维持,其他拥有商号的革命者受其感动也纷纷把自己商号里的商品变价卖出。其次是到起义响应的当天,运到叙府的炸弹还一直没有到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奉琦决定只有等到江安、纳溪、泸州三处发动起义时再率同志响应。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江安、纳溪两地又传来叛徒泄密的消息,大部分集中的革命同志则被官方迫害或遣散。无奈之下,谢奉琦与凌体萱等人立即另商大计。此后,谢、凌二人在叙府府仓巡防军与中央团队中开展工作,分化瓦解清朝反动势力。并派聂次荀去发展动员巡防部哨官李飞鹏、李忠臣等入会,同时,联络了屏山党人杨功甫等数十人,为适时起义做准备。

谢奉琦、熊克武、佘英再次聚首叙府商议,决定于1908年1月26日起义。在这之前,谢奉琦曾派熊、佘二人前往井研、荣县、富顺号召党人,制造炸弹。

原本的计划还是详尽而周密的,不幸的是,中央团队的土豪劣绅雷东垣出卖了革命军。1月14日,宋联奎得知起义计划后,迅速把革命党人依靠的巡防军调往屏山,城中的学生军势单力薄,革命组织危在旦夕。1月26日夜,谢奉琦考虑到候于城外的熊克武数百余人尚不知情,他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冒着生命危险缒城而出,告知熊克武消息泄露,通知城外潜伏的革命军马上撤离。起义就这样半途而废了。之后,知府宋联奎抓捕了李飞鹏等人斩首示众,死难烈士多达200人。

1908年3月的一天,有同志送来密函,上书:“内部出了叛徒,今日风声紧急,望速转移。”知道自己危险的谢奉琦却毫不畏惧,决心继续战斗,再度谋取宜宾,为牺牲的革命者报仇。谢奉琦考虑再三,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想:战友们为起义付出生命,自己怎能安心?如若现在逃脱,家人和革命友人受株连的人会更多。如果能让自己拼一死而让他人免于一死,还能激励后来的革命者,死又有何足惜?

1908年3月10日,下午时分,谢奉琦在家中书房拟草文件,门外传来“苏醒”的喊叫声,这是革命队伍中的同志在叫他的化名。谢奉琦认为必是同人旧友来找自己商量大事,他毫不戒备地把曾经是同志关系的汪蔚然请进家中,汪慌称自己行李在客栈,约谢奉琦到客栈旁边的茶馆商议事情。到茶馆后又说自己要到客栈中拿行李,转身离开便向尾随而来的清府差役递了眼色,描述了谢奉琦的相貌。两差役装成乞丐向谢讨要钱财,还连连道谢而去。一会儿又来了两个头缠青丝帕的官衙,两人假意寒暄了几句,便亮出签票(逮捕令),说明来意,谢奉琦要求回家一趟也没得到许可,无奈之下以拳术拒捕。此时,早已埋伏好的众衙役蜂拥而上,一人用匕首刺中谢奉琦左肩,又一人挥刀砍中谢的后背,还有人扯掉谢的假辫子,眼镜帽子掉落地上,旁边喝茶的医师江镜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玮頫二少爷是革命党,吓得江医师拔腿就跑。

一直以来,在武装起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神勇让人们心目中的谢奉琦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家都以为他有飞檐走壁之功,官差生怕他中途逃脱,凶残地用铁链穿透他的颈下锁骨,一路拖拽,由贡井经泸州押解到了叙府。谢奉琦强忍住剧痛,沿路一直昂首挺胸,向围观群众怒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宣传革命大义,一路上他大声疾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旁观百姓见谢奉琦全身血迹斑斑,无不伤心难过,潸然泪下。同时也为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佩。

到了宜宾,宋联奎并没有立即伤害谢奉琦,想要用他来向上司邀功请赏,同时又想通过威胁利诱,看能不能让谢奉琦供出其他革命同志。在叙府衙门的堂上,面对宋联奎的威逼,谢奉琦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就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党人,面对宋的利诱,他勇敢坚毅地回答:“我党人众多,上有孙文、黄兴,下有千万庶民,他们在天涯海角,四面八方,有本事就抓,何必问我。”

在狱中,视死如归的谢奉琦在印章上刻下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铭文,表明了自己去意已决。由于谢奉琦拒不交代革命党人,宋联奎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决意杀害谢奉琦。当时谢奉琦大哥奉琮以及同盟会泸州分会佘英、四川臬台赵藩都曾想方设法营救谢奉琦,家中希望放了谢奉琦,曾答应宋联奎缴出二千银圆,结果银圆也被宋私吞。由于谢奉琦的坚强不屈,宋联奎把谢奉琦关押大牢,几天滴水不进,折磨得不成人形。

1908年3月27日(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二月二十五日),桃李斗艳,柳絮飘飘,春天的盛景却掩盖不了清廷的罪恶。叙府一洞天街口,卫兵戒备森严,锁骨穿着铁链,头颈套着枷锁,双脚脚筋被挑断,满身血污的谢奉琦被押赴刑场,只见这个铮铮男儿汉,昂首挺胸地朝向围观群众号召:“跟踪继起,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同时高声吟诗一首:“中原多故祸燃眉,草泽人怀造国思。富贵毋忘耕陇上,诗成泣下数行时。”辛亥革命伟丈夫谢奉琦就这样延颈受戮,断头许国,血染叙府大地,年仅26岁。

左将军-谢奉琦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在南京的川籍党人熊克武、黄复生、吴玉章等召开了四川革命烈士追悼会,孙中山先生参加大会共同缅怀烈士。同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颁行恤典,追赠谢奉琦为陆军中将左将军,在其就义处建“谢将军祠”(今宜宾市中医院处),将叙府水洞口街改为谢将军街,把将军家乡自贡市贡井新街至长腰滩一段路取名为玮頫路(今和平路),赠其故居(贡井院子坝)匾书“谢将军府”。四川军政府一次性发给烈士遗孀刘仲仪女士1200块银圆,以后每年补给700块,至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后而终止。上世纪80年代,贡井人在天池山麓的锦绣园塑谢奉琦像一尊,2010年塑像迁至贡井市民广场。

左将军-谢奉琦

左将军-谢奉琦



四川地方志

左将军-谢奉琦

左将军-谢奉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