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我國東部能源應以自給為主西電東送為輔

以“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於 2018 年 11 月 7 日至 8 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杜祥琬做“高質量發展呼喚能源轉型”。

杜祥琬院士:我國東部能源應以自給為主西電東送為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

杜祥琬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由高速度走向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節能提效是能源戰略之首。杜祥琬表示,能源向低碳、綠色轉型的驅動力:一是改善環境;二是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培育新動能、新的增長點;四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低碳能源發展戰略的三個支柱:節能優先、提高能效;煤炭和石油高效、潔淨化利用,提高天然氣比重;高質量,高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這三種低碳能源可以比作三匹馬,它們是協同關係。所以可以說,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核心,也是能源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特徵。

杜祥琬從東部能源的發展思路分析了我國能源轉型的路徑。東部地區是我國電力的主要負荷區,東部地區的能源發展深刻影響著我國能源轉型。能源格局的發展轉變,一定要轉變觀念,轉變習慣。我國東部能源的發展思路應以自給為主,西電東送為輔,節能提效優先。如果東部電源實現高比例自給,可以緩解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使東部地區既是電力的消費區,又是電力的生產區,並且可以助推電網的新格局。未來電網轉型的方向將是集中式電網的智能化與分佈式發電為基礎的微網的結合。集中式電網與微網可以雙向互動,也可以獨立運行,促進整個能源系統更加便利化、低碳化、智能化、網絡化。隨著東部電源發展,西電東送的增量會出現拐點。東部能源發展思路有利於電力系統的經濟性、安全性、靈活性。

未來的電力系統應該有四個特徵:一是非化石電力高比例;二是集中式與分佈式結合;三是多能互補,這是發展的必然;四是與儲能和智能控制相結合。

(根據錄音摘選,未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