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危機日重,同時,在協約國、同盟國這兩個劍拔弩張的對立集團的執政者之間,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長期以來,歐洲的王室成員們及執政者之間都有著盤根錯節的親戚關係。不過,在這些政治婚姻的背後,卻隱藏著深不可測的裂縫。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德皇威廉二世

說起來,德皇威廉二世還是英國女王的外孫,他是維多利亞公主和德國皇儲弗裡德里克秦王之子,同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1859年1月初,威廉誕生的消息在英國受到熱烈歡迎,特別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祝賀。但他出生時左臂先天性萎縮,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他刻意加強體育鍛煉。此外,他還喜歡盛裝打扮,愛開假戲真做的玩笑,常常會有幼稚的表現。如果是各普通人,他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也許無關緊要,但他是德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鐵血宰相俾斯麥

威廉二世是個雄心勃勃、非常魯莽,又有點好大喜功的人物。他自幼就對海洋和軍艦著迷。孩提時代,他來英國度假,參觀了設在巨大的造船廠和海軍中心。對大英帝國的訪問使他看到了皇家海軍在英國社會、政治和經濟所處的優先地位,這一切,無疑來源於龐大而先進的艦隊。海軍強國的理念從那時候開始就已播入他的心田。他羨慕並嫉妒英國人,因為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並取得了世界霸權。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雄心勃勃的他對首相俾斯麥小心謹慎的“大陸政策”很是不滿,抱怨他“對於歐洲政治的相互作用太關心,而對於殖民地,對於海軍,對於英國,卻沒有足夠的注意”。於是,他在1890年解除了俾斯麥的權利,隨後又提出了一個“世界性帝國”的新政策。

威廉二世開始狂熱地發展軍力,尤其是海軍力量。他認為,德國必須以英國為榜樣,建造艦船,壯大國威,進而征服世界。然而,德意志帝國繼承的普魯士的傳統不是航海術,而是陸軍訓練——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因此德國議會、國會都認為沒有必要建立一支作戰艦隊。不過,在最高司令部服役的海軍上校提爾皮茨卻與威廉二世懷著同樣的夢想,在他撰寫的一份備忘錄裡,被稱為冒險理論的提議部分深得威廉二世的賞識。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德國公海艦隊之父提爾皮茨

該理論的基本內容是:即使沒有足夠的數量,缺少足夠的物資,德意志帝國一樣能夠對英國皇家海軍構成威脅。提爾皮茨看到英國為了保障它遍及世界的殖民統治,其聯合艦隊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果只是在英國的“後院”對英國海軍進行集中打擊,那麼只需要英國海軍力量的一半就足夠了。也就是說,只要敢於冒險,若與英國交戰,相對弱小的德國也能給英國帶來損失,甚至可能使英國喪失海上優勢,進而喪失全球殖民霸權。這足以使英國不能採取直接交戰的策略。提爾皮茨親自向威廉二世陳述理由,兜售主張,進而說:“我們應該建立一支艦隊,建立一支強大到足以讓英國人不敢輕舉妄動的艦隊。”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威廉二世對提爾皮茨提出的大膽戰略很是贊同,遂提升他為海軍事務部長。提爾皮茨是個善於造勢的人,他直接到德國民眾中去尋求支持。他特別組建了一支由教師和大學教授組成的遊說小組遊歷全國,向人們宣傳德國的新領土——海洋。數百萬頑固而暴躁的德國人突然領悟到建立一支強大作戰艦隊的好處。提爾皮茨成功地排除了保守的德國議會這一障礙,議員們迫於輿論的壓力,終於同意為建造大型戰艦的計劃撥款。德國公海艦隊由此獲得了迅速發展。

德國公海艦隊膨脹式的發展引起了英國的擔憂,他們一向把來自海洋的威脅視為生死攸關的大事。面對威脅,英國調整了全球戰略,把大部分海軍力量集中到北海地區,以防備和威懾德國。

與此同時,英國也在大力發展海上力量。1906年英國“無畏號”戰爭問世,這是當時公認的最強的戰艦。英德海軍競相建造軍艦,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英國甚至決定,德國每造一艘大軍艦,英國就造兩艘。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這樣的軍備競賽的結果,使英德之間的緊張關係更為加劇,雙方海軍的規模也更加膨脹。到1914年,德國已擁有各種新戰艦共232艘,海軍士兵增加到15000名,其數量和英國不相上下,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海軍強國。

在陸軍方面,德國也不遺餘力地加以發展。1913年,德國的陸軍人數已經超過了65萬,遠遠超過了和平時期的預備兵力。德國日益擴張的軍事力量不僅讓他的宿敵法國坐臥不安,更使得英國如鯁在喉,同時也對整個協約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威廉二世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有親戚關係,不過俄國作為協約國的一員,已站到德國的對立面。沙皇俄國已是腐朽不堪,可他的統治者仍然頑固不化,沙俄的內外矛盾都處在激化的邊緣。

一戰風雲(戰爭導火索)——3、軍備競賽

沙皇尼古拉二世

危機重重,衝突不斷,布爾戰爭、兩次巴爾幹戰爭先後爆發,還有更多的衝突在惡化、擴大。民族主義、經濟和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迫使人們最終在選擇武力來解決問題。

和平即將成為歷史,戰爭一觸即發。

如果說20世紀前10年的德國還是一派和平景象的話,那麼這也只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沉寂。在1912年舉行的一個隆重的慶祝活動中,威廉二世這位驕橫不可一世的德國皇帝和普魯士國王,對他的臣民們宣稱:“我將帶領你們走向光輝燦爛的時代。德國,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帝國,也是最強大的。”

德國已經選擇了戰爭。現在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藉口。

(下篇《薩拉熱窩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