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作为国内少有的一季比一季赛高的综N代节目,《明星大侦探》被网友们冠以“神仙综艺”的称号。第四季首期节目一经上线,凭借神仙阵容+烧脑案件+嘉宾之间的高智商碰撞,一举拿下豆瓣9.5分。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有兄弟篇《我是大侦探》的上星失灵,后有开播前两天,节目因首发嘉宾阵容缺了老玩家鬼鬼被一众网友diss(抱怨)上了热搜。

导演何舒没有回避《我是大侦探》的问题,至于鬼鬼,她笑言,互动微剧一出,争议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非要回应,那就是目前鬼鬼已确定会录制过半的《明星大侦探》。”

反倒是,9.5的高评分超出了她们的预期。面对好成绩,何舒和团队也有担心,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创造力,《明星大侦探》编剧难招的现状更是加剧了这种担心。

微升级的《明星大侦探4》藏着哪些看点?

“微升级”是何舒给第四季《明星大侦探》的总结。

和以往一样,每季的第一期和最后一期,选择用实景。但不一样的是,之前是找一个景,改造,这一次,节目组包了一个岛;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尽管新加入了刘昊然,但目前看来,还都是老玩家,她们把凡是之前来过节目的嘉宾都称为老玩家。在何舒看来,侦迷们看重的团魂,也并非就是固定的几个人,很多老玩家都是团魂的存在,他们在之后的节目中会陆续出现。

当然,肯定也会有新面孔、新玩家加入。比如:脑洞大开的2.5次元少年林更新,从铁杆侦迷逆袭成功的justin(黄明昊),何舒对他的评价是:对节目了如指掌,完全不像新玩家。据透露,justin参与了四期录制,不妨期待一下,这个粉丝届逆袭成功的玩家表现。(笑)

随着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嘉宾的邀请也变得不那么困难。如今,节目飞行嘉宾的邀请,除了贯穿节目始终的三高(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之外,故事的人物角色是否与嘉宾的性格、人设相匹配亦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每个嘉宾的选择都有不同的故事样本。何舒举例说,比如林更新,他是一个有趣且脑洞大的人,典型的2.5次元。他参与的角色一个是中二少年,另一个则是魔法学院的老师,极吻合。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何舒口中的微升级还包含了上一季用真人拍摄还原案件的形式,这一季替换成了3—5分钟的动画片;道具、包装、宣传也有了不一样的地方。何舒特别强调了《明星大侦探4》的海报,“我们的主海报是所有嘉宾聚在一起拍的,时尚摄影师许闯执镜。”她的语气中透出了几分小得意,确实,没有综艺节目这么做过。

值得一提的还有首期由鬼鬼担任主演的互动微剧《片场谜案》,宣传目的是,鼓励大家,线上深度参与,线下沉浸式体验。何舒告诉网娱观察,在活动页面,第一天后台就收到了好几万份报告提交。

不仅如此,线上和线下的捆绑联动效果也很妙。因为凶手的证据被拆散开来,微剧里面的人物背景和动机,需要登录社交账号才能解锁,这就形成了和抖音、微博等的合作;有的又藏在线下四个城市的实景中。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何舒称这是当下流行的用互联网思维做节目,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反哺到《明星大侦探》,吸引更多其他年龄层的观众。

神仙综艺“神”在哪儿?

从2016年开始,《明星大侦探》就一路升级,到如今,成为行业综N代的标杆,观众心中的神仙综艺。每个人都想窥探其中的成功秘诀。

那么,《明星大侦探》做对了什么?

作为一档推理类节目,剧本绝对是《明星大侦探》的杀手锏,从故事层面决定着节目是否精彩。也正因为如此,何舒认为对于导演组来说,这不是一个容易失败的节目。

近半年的筹备期内,节目组会完成所有的故事创作。出于制作成本,性价比高、空间利用,可做连续性案件的考虑,实景录制时,剧本则分为上下集。但从工作量来说,难度很大,“我们的脑细胞也有限 ”。何舒形容她们的工作状态是:休息时,容光焕发,一上班,就白发脱发。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如今,《大侦探》的团队已经升级到40人左右。参与第一期《逃出无名岛》编剧就有12人,占比相当大。但她们还得从外面特别邀请一些专家顾问,包括推理小说家、杂志社的主编、心理学家、知乎上的网红法医等,每一年都会更新。

据介绍,节目组的编剧更多负责故事本身,而这些特邀专家会给这个故事提供一条推理轨迹或者方法。比如,蔡骏老师的障眼法,第一二期就很实用。

预演故事依然是四季以来必不可少的一环。通常分三步:剧本杀。每个人手持纸质剧本,a组写的b组去玩,一边玩一边发现问题;剧本修正之后,带道具玩,重点是研究藏证据的环节,以及镜头、画面好不好看等;最后才是嘉宾开始玩。何舒说,“我们导演是逻辑好,但嘉宾还有综艺感,所以只会加分”。

在录制的过程中,节目组基本是不控制的状态,即使出现了证据很快被找出来,她们也是在一旁看作为凶手的玩家,自己去辩解,甩锅。何舒的观点是,这又不是电视剧,不存在定好的剧情,需要的更多是惊喜。

《明星大侦探》依然不下神坛


而往往最难的剧本,节目组会首选何炅、撒贝宁,一个凶手、一个玩家。难,就意味着曾经没有玩过,两个人又实在太强,而强强对决最刺激、最好看。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挑战。

这种反套路还体现在总让意想不到的人做凶手,甚至连凶手自己都很懵懂,比如鬼鬼。她们希望能让大家带着一百分的好奇心去玩。

聊到剧本,何舒总是显得很兴奋。但同时,又少不了担忧。“现在很难在外面直接招到《明星大侦探》的编剧。”首先得对节目了解,不能出现雷同;再者,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故事梗了,这就更加考验编剧的原创能力;其次,《大侦探》编剧的工作强度很大,创作方式属于集体创作,每天要在一起开会,讨论,合力完成剧本,不太符合像推理小说家、或者常规的编剧的创作习惯。

这样的现状加剧了何舒的担心,害怕有一天她们自己也会失去创造力。

如何克服呢?“学习,不断学习。”何舒告诉网娱君,她目前正在修工商管理学,总编剧陈晓翎则去修心理学了。这样的心态很大部分源于隔壁的长青综艺《快乐大本营》,快本的团队总是会去往世界各地,学习最新最潮的元素,运用到节目中去,保鲜。

“我们也是这样,BBC的新节目一出,第一时间打卡”,至少保持学习,不会退步。

《明星大侦探》还能怎么做?

《明星大侦探》算是成功出圈了。

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即便如此,《明星大侦探》真正实现盈利却是在第三季。不过随着节目影响力变好,除了节目一贯的赞助商OPPO之外,《明星大侦探4》也受到了包括抖音、网易考拉、我是谜app、nunai牛奶盒子等在内的多个金主青睐,吸引力法则在这档节目上体现的很明显。

口碑是何舒和团队自己定的,她们的预期是维持在9分就很不错,结果豆瓣开分9.3,现在还升到9.5分。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何舒是满意的。

越是这样,就越令人好奇,推理类节目这么火,为啥没有别人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