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自言自語、亂髮脾氣?做到以下幾點,孩子也能變乖寶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知所云? 孩子脾氣暴躁,來不來就生氣? 孩子不會社交,總讓老師、同學認為有“暴力傾向”?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你會解決嗎?

答疑小課堂:

1.孩子總是自己叨咕,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對熟悉的地方也總是話語重複,見到生人就會躲避,我說什麼他就重複我說的話,見到家人也不主動叫人,去醫院進行檢查後醫生說孩子的思維沒有問題,就是有些語言發育遲緩,想請問老師孩子語言遲緩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呢?

家長您好:根據這位家長的描述,可以看出孩子需要干預以下幾個方面:孩子有重複性的語言見到他人不主動打招呼會有仿說性語言對於孩子的重複性語言,我們要立即打斷,可以發一些指令甚至是對話項目,與孩子重複性語言進行競爭,直到孩子停止重複語言並完成了你的指令,便可以給予強化,比如孩子重複著一些詞語,這時候家長可以問他:你看這是什麼?或者可以的話可以問他我們現在在哪裡等問題,等孩子能夠連續說對3個問題後,可以給他他喜歡的玩具或者食物甚至是親一親、抱一抱等等。

關於第二個問題是想要讓孩子見到他人主動打招呼,那麼我們就要教他看到他人後如何主動打招呼,他人一旦出現,就要輔助孩子做出恰當行為,比如舉起手揮一揮並說“阿姨好”,然後立即給予孩子想要的物品並表揚孩子,慢慢撤銷我們對孩子的輔助,讓孩子獨立揮手打招呼。

對於孩子的仿說性語言,我們可以利用孩子這一特點進行對話練習,通過仿說的輔助方式讓孩子回答應該回答的問題,逐漸褪除仿說輔助就可以了。

總自言自語、亂髮脾氣?做到以下幾點,孩子也能變乖寶

2.孩子每天都要讓我們家長畫火車,還必須要畫出他想要的樣子,而且每次都要提問,這個火車上的司機是誰?畫出來的不好看或是和圖片上的不一樣或是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樣,就發脾氣,哭;如果回答火車司機是別人,或是商量我當一天你當一天,也會發脾氣,哭,如何能幫他弱化這個行為?

家長您好:據這位家長的描述,孩子每天都要重複讓家長畫火車的各個步驟,這種表現屬於重複刻板性行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干預一方面是個人技能訓練,也就是要擴展孩子的強化物範圍,不光光要喜歡畫火車,還要培養其他玩具成為孩子的強化物,比如可以通過視頻示範的方式教孩子怎樣創造情景遊戲,比如小動物坐火車去遊樂園等等,進而喜歡上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或者遊樂園。另一方面,一旦孩子出現重複性語言家長一定要立即打斷,可以用其他簡單的指令轉移其注意力,

或者讓孩子跟媽媽一起描述其他相關火車的信息,連續幾次完成任務後再給予其他具有競爭性的強化物,千萬不要強化孩子反覆提問的行為,一定要消退。

3.孩子已經6歲了,非常喜歡玩水。水籠頭是他的最愛,只要有機會就去開。洗衣機洗衣服,還有自己洗臉時,總是玩起來沒完沒了。前一秒制止了他,後一秒又犯了。我該如何幫他改掉玩水的行為呢?

家長您好:根據這位家長的描述,孩子玩水的行為屬於重複刻板性行為。我們要擴展孩子的強化物範圍,可以通過視頻示範的方式教孩子怎樣玩玩具,比如聲光電玩具、假想性玩具等,將玩玩具的每一步錄成段視頻,分步驟教孩子如何玩玩具,進而培養孩子對除了水以外的強化物,不至於總依賴於玩水,從而減少孩子玩水的時間。一旦孩子重複玩水,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孩子停止玩水後要立即用其他強化物進行獎勵,而不是給孩子再次有看到水龍頭的機會。引發孩子再次去玩水。家長需要注意的是,要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玩玩具能力上,而不是一味的制止孩子玩水。

4.孩子在吃飯時,外出時,或者睡覺前,上課時,任何一種環境下。自言自語,說和當前環境無關的話語。例如說一些以前發生的事情,或者以前別人告訴他的話語。我總用這兩種方法來進行處理。一是,轉移注意力,但沒有多大效果,甚至引發愈加強烈的自言自語或行為問題。二是 ,搭話,和他一起講,孩子會講的越發起勁,但自言自語這個現象一直沒有消退。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家長您好:根據這位家長的描述,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孩子獨立遊戲能力來減少孩子自言自語的頻率。我們可以通過示範的輔助方式來教孩子如何正確玩玩具,比如回力車、玩具電話,甚至是假想性玩具過家家、拼裝玩具樂高等等,可以將玩玩具的每一步錄製成小視頻,讓孩子看兩遍後通過模仿的方式做出來,然後獎勵孩子,逐漸將每一步鏈接起來,直到作出完整的流程,並且在視頻中不要只包含步驟教學,還要在每一步中用符合孩子年齡和能力的語言來描述玩玩具當前的情景,練習其邊玩玩具邊自發命名的能力。通過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孩子自言自語一些不符合當前場景的語言的頻率。

總自言自語、亂髮脾氣?做到以下幾點,孩子也能變乖寶

5.孩子正在某個地方玩的正開心,想讓他準備去上課地方或者回家,不想讓孩子總是貪玩總不回家,但是跟孩子一說走回家他情緒就非常大,哭著說不走,最後非要拉著他回家或去上課。請問孩子這方面怎麼去訓練?

家長您好:根據這位家長的描述,我們假設孩子哭鬧的行為有可能是為了繼續玩當下的物品,而不願意離開。這種情況的話可以讓孩子恰當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媽媽我還想玩”,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表達,這時候家長要立即滿足他,讓她玩一會兒,並且善用鬧鐘規定玩耍的時長,比如你要跟孩子說“我們可以玩2分鐘,鬧鐘響了咱們就要走了”。一旦鬧鐘響後,就要帶孩子離開,即使哭鬧也需要帶孩子離開,要遵循規則。或者可以嘗試我們今天微課裡分享的內容,利用視覺行事曆的方式提前告知孩子什麼時間他需要做什麼事情,用孩子能夠看得懂的圖畫展現出來一個時間段內他的任務流程,並且按照規則進行。

總自言自語、亂髮脾氣?做到以下幾點,孩子也能變乖寶

6.孩子有交際障礙怎麼辦?不主動找別人玩,總是以推,拍或者腳踹別人的方式引起別人注意,被小朋友誤以為是攻擊行為。怎樣教孩子改掉愛動手動腳的毛病?培養孩子真正的交際能力呢?

家長您好:根據家長的描述,孩子不會正確的打招呼方式,可能是孩子在求關注!很多孩子會用破壞性的行為得到家長的關注,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不會用正是正確的社交方式來進行交流。

針對求關注,我建議提前給到孩子關注,強化孩子好的行為,比如說你的手放好了,你做的特別好,或者是你的小手插口袋啦等等!如果事後孩子發生了其他的行為,家長不要直接給予孩子回憶,不要批評孩子,先將孩子帶離!的孩子安靜後再強化好的行為。告訴孩子只有他學會了正確的打招呼方式才可以得到別人的關注,比如說揮揮手,叫他人的名字來替代推或者拍的行為。如果想社交或跟小朋友互動,那麼提要求能力,聽者反應,包括眼神的對視,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技能。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掌握。

在孩子的成長過中,社交問題、情緒問題以及刻板行為等問題在困擾著我們家長的同時,這些問題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去重點學習和提高的。如果家長一旦干預的太多,或者用錯了方法,也許會讓我們的孩子反而失去的更多,通過這篇文章,嗨腦仁也是想對孩子的各種行為問題存在焦慮的寶爸寶媽們說,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放慢一些節奏,守候在孩子的旁邊,給孩子一些空間,這樣也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北大醫療腦健康公司旗下專注兒童孤獨症譜系及青少年能力發展服務的子品牌,我們以應用行為分析(ABA)理論為核心的循證干預措施,來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孤獨症兒童及其他發育障礙的青少年,為其家庭提供助診、評估、干預、融合支持的專業服務,全面幫助兒童綜合能力發展,提升家庭的生活質量、生活幸福度。

涉及服務:

我們關注特殊需要兒童成長各個時期的能力發展問題,全面幫助兒童提升綜合能力,提升家庭的生活質量、生活幸福度。

1.為孤獨症兒童及家庭的支持服務。

2.為注意力缺陷及多動障礙兒童和家庭的支持服務。

3.為發育遲緩兒童及家庭的支持服務。

4.為有問題行為、語言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社交障礙等困惑的兒童青少年及家庭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