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中國的古建築物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脊上又安放了六種人造之獸,合稱「五脊六獸」。古代先民將它們視為神獸,頂禮膜拜,岐王六獸可以護脊消災。古建行內稱屋脊走獸為小跑或「走投無路」,因為它們已經走到了簷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便會掉下去。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裡,起脊的硬山式、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築有五條脊:正脊、垂脊、戟脊、圍脊、角脊,其中最頂上的水平方向的脊為正脊。正脊兩端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硬山式建築可為老百姓用,懸山式一般是商業使用,廡殿式建築則是宮殿建築形式,只有皇家理事的地方才能使用。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中國古建築都是以木材為主料的,常有雷擊起火使得殿宇樓閣盡毀。《青箱雜記》中有云:「漢柏梁臺災,越巫上厭勝之法。起建章宮,設鴟魚之像於屋脊,以厭火災,即今世之鴟吻是也」。鴟吻就是吻獸,古人將之置於屋脊之上以避火災。此事在《唐會要》、宋朝《營造法式》等文獻中也有記載。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古代建築的屋脊大都是由木材覆蓋瓦片構成的,屋脊的坡度讓簷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了來自後方的推力,同時容易被大風吹落,所以需要瓦釘來固定。為了保護瓦釘免受雨雪侵蝕,角獸就用來當做鐵釘的帽子,垂獸、戧獸、套獸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這些獸自唐宋時的一隻逐漸增加,到了清朝已形成了一支隊列。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這些簷角屋脊上排列著的小動物一般叫做屋脊走獸、簷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數目也有所不同,數目越多表示級別越高。多為單數一、三、五、七、九,只有故宮金鑾殿不同,有第十獸「行什」,天下無雙。其次是皇帝日常處理政務的乾清宮,有九個;坤寧宮原有七個;東西六宮是五個;配殿一至三個。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給這些小獸領頭的是「騎鳳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根據民間傳說,騎鳳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借著他的關係往上爬,姜子牙看出了他的居心,而且知道此人才能有限,便告訴他再往上就會摔下來。後人將此人放在屋脊的邊緣,以表示無路可走的意思。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還有一種說法,戰國時期的齊國湣王即位後,窮兵黷武,驕縱自大,致使君臣不和、內外樹敵,終於引來五國聯軍的討伐,出逃之後還被一路追殺。眼看走投無路之時,一隻鳳凰飛到齊湣王眼前,齊湣王飛身跨上鳳凰背項逃走,絕處逢生。所以,這脊端的仙人騎鳳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屋脊上的每個神獸都有各自的意義,龍象徵天子;鳳比喻有聖德之人;獅子代表勇猛、威嚴;天馬與海馬是神話中吉祥的化身;狻猊,據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法認為是龍九子之一;狎魚是海中異獸,滅火防災;獬豸也是傳說中與獅子類同的猛獸;鬥牛在傳說中是一種虯龍;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