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特种邮票赏析之《蒹葭》

和大家分享《蒹葭》,这首诗现在被大家认为是一首爱情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特种邮票赏析之《蒹葭》

-诗词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这首《蒹葭》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很多人对它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前四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寥寥十六字就勾画出了深秋时间一个形单影孤的女子独站在江中小洲的画面,但这首诗是否就是真如现在人们所想是一首爱情诗呢?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现在的人们总会以现在的目光去看待历史,现在的人们看到“蒹葭”“白露”“伊人”等美好的词,自然会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但是从前《蒹葭》被认为是一首政治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作者不详《毛诗序》、郑玄《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也许这两种解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任何证据存留下来,所以无法证实《蒹葭》的真正意思了。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云:“《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恋爱中的年轻人可以将它看作一首爱情诗,不得志的中年人可以将它看作一首政治诗,这两种看法没有对错,这就是《诗经》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