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來源丨銳視界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與爭議的人:

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愛他;

有人詆譭他,有人鄙視他,也有人崇拜他;

有人神話他,有人妖魔他,也有人正視他。

他是中國商界不敗的傳奇,縱橫商海七十餘載,創造無數奇蹟,被人們冠以“超人”之稱。

曾經有人計算過,他每分鐘進賬16,000人民幣,比很多人一個月的收入都多;一年收入57,512,700,000人民幣,比很多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都多。

他是唯一,是神話,卻也是尋常人。

他的名字短短三個字,卻足以令億萬中國人振奮不已,你可能不瞭解他的成長故事,但一定聽過他的名字。

他就是前不久才宣佈退休的中國第一鉅商——李嘉誠!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5月10日,90歲的李嘉誠現身長和系股東大會,正式交權步入退休,至此,縱橫香港近70年的“超人時代”宣告結束。

雖然人已退居二線,但這並不意味著,關於他的漫天非議也會隨之終止。

李嘉誠其人,從來都是充滿爭議的。

在無數香港人的眼中,是李嘉誠一手擴大了貧富差距,讓富人瓦棟無數,紙醉金迷,令窮人無家可歸,吃糠咽菜。

而近年來,很多內地人對他的印象也極速下滑,從曾經的心馳神往、無限崇拜慢慢變為冷漠鄙視,甚至是不齒。

可是,人總是多面的,我們看到聽到的不一定是錯的,但一定會流於片面。

真實的李嘉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總要在瞭解之後再評價。

01

很多商業巨頭在取得成功以前都很苦,窮困潦倒如馬雲潘石屹,落魄不堪如宗慶後。

但對李嘉誠而言,只一個“苦”字,不足以形容他在那個動盪不安、戰火連天的年代,遭遇的無盡苦難和折磨。

其實李嘉誠的出身很好,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也曾有過一段像尋常小孩一樣的簡單生活。

1928年,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汕的一個書香世家。

曾祖父李鵬萬是清朝每十二年選撥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知名的秀才,父親李雲經是一位教書先生。

雖然家世清貧,父母掙不了大錢,卻也夠一家人吃飽穿暖,不用為生存而辛苦奔波。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少年時期的李嘉誠,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薰陶下,李嘉誠自幼就很喜歡讀書。

5歲時,他便入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若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或許亦能成為一代文豪。

可是,他的出生時機太差,這段普通卻平靜的孩提生活在他的一生中停留的時間實在太短。

隨著戰爭的爆發,他的童年夾帶著他這一生的安逸平靜,全都戛然而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整個中國都陷入了戰亂之中,戰爭一日不停止,便沒有人可以安安穩穩的生活。

日軍囂張跋扈,多次啟用飛機轟炸潮州,百姓民不聊生。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青年時期的李嘉誠

1940年,12歲的李嘉誠跟隨家人逃亡至香港,想要投奔舅舅莊靜庵。

莊靜庵是香港第一代鐘錶商人,家境非常殷實。

可是,他卻只為自己的親生妹妹一家提供了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陋居,將他們安頓在了中南錶行的貨倉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原本以為莊靜庵會好好安撫逃亡而來的外甥們,讓妹夫去自己公司上班,卻未料他的仁義到此而止。

落魄之人,不如狗。

既然無枝可依,他們必須得靠自己。為了養家餬口,父親李雲經不得不走整日街串巷找工作。

或許自古文人多病嬌,父親的身體很是羸弱。

常年的戰亂、逃亡和飢餓,徹底摧垮了他本就虛弱的身體,他病了,是當年常見卻又無力的不治之症——肺癆。

父親生病後,小小年紀的李嘉誠每天都要到醫院探望父親,幫他擦洗身體、端尿排便、喂水餵飯……

當時的他,不過十二三歲,卻已然承受著同齡人無法想象的苦難。

雖然這一切都壓得他很累,但他從來都不喊苦,因為叫苦連天也是徒勞,根本不會有人幫助他們。

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李嘉誠還常常去舊書市場看醫書,瞭解肺癆病的相關知識。

豈料,他竟有了一個驚人發現,醫書上肺癆的症狀與他當時的身體情況並無二致!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太平洋戰役後,爸爸和他留在了香港謀生,卻雙雙患上肺癆

李嘉誠在照顧父親的同時,自己的身體也表現出很多異常。

睡夢中經常大汗不止,咳出的痰中甚至帶有血跡,身材也是愈發消瘦,體重直降至46公斤,精神變得憂鬱恍惚。

眼看著自己的病症跟父親一模一樣,他懷疑自己也得了肺癆病。

上天彷彿在拼命地讓李嘉誠瞭解,什麼叫禍不單行,什麼叫走投無路。

抱著一絲絲僥倖的他,獨自一人在醫院做了檢查,在看到x光片的那一刻,就連醫生也嚇了一跳。

他的肺部有很多小洞,而且已經鈣化,也就是說他不僅得了肺癆,且已經開始惡化!

可是,就像他後來回憶中所講的那樣,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自己也沒錢治病。

一個人照顧父親,同時忍受病魔摧殘。

他病了,但他不能告訴任何人,他看不起病,也不希望本就風雨飄搖的一家人再惴惴不安。

然而,他畢竟只是一個孩子,看著父親一天天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也會害怕,他時常想難道自己也會拜倒在病魔的手裡;萬一他真的垮了,母親和弟弟妹妹又將如何度日……

後來,父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拮据,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身患癆病的李嘉誠身上。

因為答應過父親,會照顧好一家人,所以他必須得更努力的生活。

他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如何,只能默默告訴自己:“我不能死 我不會死”,因為他知道當時的自己沒有死的權利。

於是14歲的李嘉誠,每天除了跟貧窮作鬥爭外,還要跟疾病“打仗”,忙碌奔波之餘,他總會抽空跑去舊書市場看書,自學醫學,用自然方法對付疾病。

清晨起床後會到外面大喊,呼吸新鮮空氣;通過替別人寫信交換到有營養的魚汁和魚雜湯;傷風感冒或者發熱時就喝鹽水……

雖然他知道這些辦法不一定管用,但他別無選擇,只能如此。

整整一千零八十個日夜,將近三年的時間裡,李嘉誠都獨自一人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沒有看醫生,沒有吃藥,甚至連飯都不一定能吃飽,但最終,他的肺病竟然不治而愈。

或許是上天看到了他的不服輸,對於殘忍的李嘉誠,終於仁慈了一把。

戰火連天中舉家逃亡,卻投奔無果;眼看著父親病逝而無能為力,最苦難的時候連自己也難逃厄運身患重疾;獨自一人在漫無天日的黑夜裡痛苦煎熬,沒有人可以傾訴,沒有人可以依仗……

經歷過多少次絕望和掙扎,才可以在這一路的荊棘中堅強的活下來。

一個十幾歲的小身軀,在亂世中經受如此磨難,註定不會太平凡。

02

父親病逝後,李嘉誠開始和母親一起沒日沒夜的尋找工作。

他們找了一家又一家,腳上長滿了血泡,鞋子都磨破了,卻依然處處碰壁,沒有人願意僱傭看起來隨時都會一病不起的母子二人。

無奈之下,母親莊碧琴只能設法批發一些小的日用品去賣,可這對改善他們家的生活來說完全是杯水車薪。

每天只能夠賺到幾毛錢,只夠買幾個雞蛋和芋頭,根本無法養活一家五口。

當時的他們真的過的好辛苦,溫飽無法解決,整日飢腸轆轆,就連住所也冰冷荒涼。

全家人的棉被已經破爛不堪,薄得不能再薄,多少個寒冷冬夜裡,他們被突然凍醒,一家人緊緊蜷縮在一起,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生活好像真的快要熬不下去了。

就在此時,舅舅終於託人來帶話,同意李嘉誠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生死之間的一根稻草,再倔強的人也會緊緊抓住。

可李嘉誠卻非常堅定的拒絕了這番遲來的好意。

是啊,當時不願給予父親一個工作的機會,如今,家庭已經破敗至此,似乎也就沒有必要了。生活再差又能差到什麼樣呢?

幸運的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李嘉誠千百次的掙扎後,上環春茗茶樓向他拋去了橄欖枝,同意他去當跑堂。

這是李嘉誠第一份可以勉強養家餬口的工作,對待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李嘉誠十分盡心盡力。

香港人很喜歡喝早茶,天矇矇亮客人便紛至沓來,所以他們必須要在凌晨五點左右就趕到茶樓,準備好點心。

不管工作多麼低微,他都盡力做到最好。

即使每天都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而且還會經常加班,但他依然倔強的堅持著,每天定好兩個鬧鐘,風裡來雨裡去,從未缺勤一次。

工作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堅持,從不抱怨。

為了活下去,什麼苦吃不了?

那個時候,他們全家租住在一個十幾層的破舊房屋裡,每天晚上十點以後電梯便開始停運。

加班晚歸的李嘉誠,總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閉著眼睛,在黑夜裡迎著冷風,一步步艱難地往上爬,很多時候,剛走到一半,他便已經累得癱倒在地上,甚至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

李嘉誠當時最大的夢想是大睡三天三夜,可也只能想想。

時至今日,他早已不為生存而奔波勞碌,但勤勉的生活態度沒有絲毫改變,鬧鐘永遠設定在五點五十九分。

茶樓是社會的縮影,什麼樣的人都有,李嘉誠小心翼翼地觀察著。

憑藉驚人的洞察力和記憶力,他記住了很多客人的喜好,也漸漸地,被客人認可,他們樂意掏腰包打賞他。

終於,他再也不用為一家人最起碼的溫飽問題而發愁,甚至偶爾會有多出來的錢,讓他能夠去舊書市場買幾本書。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李嘉誠憑藉一己之力,戰勝了貧窮,改善了整個家庭的生活,雖然與一般的家庭來比相去甚遠,但好歹不用再忍飢挨餓,也不用害怕在寒夜中凍醒。

忍常人不能忍之苦,熬常人不能熬之難,一手照看起整個家庭,小小年紀的李嘉誠早已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03

受過很多的苦,總會享受到生活的甜。

1945年,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店做推銷員,負責銷售白鐵桶,這一步雖然微小,卻開啟了他漫長而輝煌的商場生涯。

他做事勤奮而有規劃,對每件事情都認真對待。

他提前對家庭散戶做了調查分析,高檔住宅區的家庭大多使用,比鐵桶價格昂貴的鋁桶,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於是他將目標人群定為中下階層的居民,並且鎖定在老太太身上。

他經常幫老太太澆花,在閒聊中增進了解,加大彼此的信任感,從而一步步打開銷路。

其他同事每天工作8小時,便匆匆回家,但他依然像茶館中一樣,每天工作16小時,足足是別人的2倍。

年輕時的他表面謙虛,內心卻有自己的驕傲,不甘碌碌無為一生,總是拼命學習。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年後不出意外地成了全公司的銷售冠軍,銷售額甚至是第二名的7倍,被迅速提升為經理,而後步步晉升。

5年後,李嘉誠開始創業。

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再加跟親友的借款,湊足5萬元港幣,經歷過幾番討價還價後,最終以月租360元的價格,在筲箕灣租下了一間千餘尺的廠房。

他將自己的塑膠廠,取名“長江”,帶著20幾名員工,自信滿滿地開業。

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

他時刻警醒自己,不能驕傲。

雖然李嘉誠一生的創業史堪稱順風順水,但創業初期的他,卻瀕臨破產,險些徹底關門。

一開始,李嘉誠只顧著迅速掙錢,不停地接單、出貨,自然就忽視了質量問題。

產品越來越粗糙,無數買家要求退貨並索要賠償;原料商也找上門要求還錢;銀行更是不停地催還貸款……

一時之間,四面楚歌,“長江”塑料廠被逼到破產邊緣。

可當時的他根本沒有退路,在迷茫了一段時間後,他想到故去父親的教誨,失意時莫灰心,得意時迷忘形。

於是他雷厲風行地召集員工大會,承認自己的失誤,並向被辭退的員工道歉,同時保證,一旦工廠度過難關,隨時歡迎被辭退的員工來上班。

他開始像個旋轉的陀螺一樣,不停工作。

他匆忙穿梭於眾多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之間,逐一賠罪道歉,請求放寬還款期限,同時拼盡全力,努力挖掘新客源。

1955年,李嘉誠終於還清所有欠款 ,業務漸入佳境,沒多久便開設了分廠,事業青雲直上。

李嘉誠的成功除了他的一心堅持外,與他獨到的眼光密不可分。

1957年,他偶然在雜誌看到“塑膠花”全面傾銷歐美市場,便意識到新的商機來了,開始經營“塑料花”產業。

果不其然,“塑料花”為他贏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慧眼如炬的他曾多次逆市而行

當時的商人,如霍英東等大多侷限於賣樓花(即預售按揭購房),但李嘉誠不僅賣樓花,更大量收租物業。

雖然資金回籠慢但極其穩定,日後一旦升值,能獲得更高回報。

而事實也證明了,李嘉誠的眼光毒辣,極富遠見。

1972年11月,長江實業上市,上市僅一年,土地儲備便上升近20倍;

1977年,擊敗英資的置地公司,取得中環鐵路的置業權,一舉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

1979年 9月25日,李嘉誠以小博大,憑藉6.93億港元的資產擊敗強大對手匯豐銀行,成功控制了時價62億港元的英資第二銀行和記黃埔,成為香港第一位入住英資銀行的華人大班;

19世紀八十年代,很多商人在考慮香港迴歸後的政治形勢,李嘉誠再一次果斷出擊,率先開始發展香港六號貨櫃碼頭 ,使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在香港市場穩站領導地位。

1986年,他成功進軍加拿大石油業,擴大國際商業版圖 ……

李嘉誠的商業發展一騎絕塵!

目前,他的產業涉及地產、基建、港口、通訊、酒店、製造、零售等各行各業,遍及全球55個國家,僱傭工人超過30萬人。

李嘉誠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幾乎無人可以撼動。

他不否認時勢造英雄,卻堅信創業初期的成就考的是努力,而非運氣。

他一直做好準備,好的時候不會看的太好,壞的時候不會看的太壞。

他靠自己強大的韌勁和決心,打下赫赫江山,也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不求靠他人,永不停歇。

04

對日進斗金的商人而言,魄力、遠見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會放棄。

細看李嘉誠的一生,便會發現他有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穩。

他創業早期,有過這樣一個故事。

原本有一筆不小的訂單,本以為可以大賺一筆,可在成交前一刻,對方突然反悔。

李嘉誠本可以索要賠償,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他想,山水有相逢,以後再合作也未嘗不可。

“煮熟的大鴨子飛了”,很多人都會氣急敗壞,甚至方寸大亂,可李嘉誠卻泰然處之,連本該有的賠償都放棄了。

後來,他都快忘了這件事,卻在另一次生意中受到了益處。

一件吃虧的事變成有利的事,你在何處跌倒的,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還回來。

反過來,真要感謝他當時的豪爽放棄。

然而,若論及他人生最為人稱道的壯士斷腕,莫過於那件驚天動地的長子李澤鉅被綁案件。

香港迴歸前,富豪經常被綁,撕票更是常有的事,香港警察根本制裁不了惡犯,報警也是徒勞,被綁之人能否安全脫身,並且一世安遂,全憑家屬的決斷。

1996年5月23日,李澤鉅的車從香港中環出發,駛向瀋水灣。

正當車開到壽臣山道,突然就被幾輛轎車和摩托車攔住去路,一群手拿ak47衝鋒槍和手槍的人,帶走了李澤鉅和他的司機。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曾綁匪頭目張子強

李澤鉅被綁了。

綁匪頭目就是香港著名罪犯,人稱“大富翁”的張子強,此人很是蠻橫,要求去李家面談。

本以為李嘉誠會六神無主,豈料他竟鎮定答應。

整個談判期間李嘉誠都表現得異常平靜,綁匪要20億,他便爽快打電話到銀行調度資源,可銀行只能籌集10億。

最後在雙方的友好“洽談”下,李嘉誠共給張子強十億三千八百萬的港幣現金,足足有一噸重,張子強分三批拿走。

張子強在警察局,自在得像個“大佬”,彷彿是在給警察們訓話。

在張子強離開李家之前,李嘉誠甚至還教張子強拿著錢財做點投資,最好是買自己公司的股票,趁機洗心革面,做個好人。

當張子強擔憂地問李嘉誠,是否會事後報警,李嘉誠決然表示,不會!

“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用獅子的力量去奮鬥,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很多電影,都曾以此事件為原型,如《轟天綁架大富豪》、《樹大招風》……)

李嘉誠向張子強保證不會報警,在綁匪橫行的當時來看,李嘉誠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

他散去了千金,卻換回了兒子的性命,而之後的生意路上,也再未遭遇過不測。

人生本就是這樣,有舍才有得,適時的放棄,真的很重要。

如此處事不驚,取捨果斷,實再難得。

張子強最終被廣東警察抓獲審判,李嘉誠為廣東警官學院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

05

很多人不曾理解,對一個塵世中的商賈之人,教育和醫療,竟是李嘉誠內心深處最大的執念。

小的時候,他很喜歡讀書,可生逢亂世,沒有好的機會;

後來的他,再苦再累也堅持讀書,危難中頻繁去舊市場淘書來讀,工作時忙到焦頭爛額還抽空上夜校……

他這一生倉促繁忙,沒能沉澱下心好好享受書中的黃金屋與顏如玉,真是一生的遺憾。

還記得剛到香港的時候,他總跑去一家書店看書,可是,李嘉誠真的是太窮了,每次都只看不買,書店老闆實在看不慣,便千方百計刁難他。

無奈之下,李嘉誠只好去舊市場看書。

害怕再次被轟走,再加上那裡的書相對便宜一些,他偶爾也會買上一兩本,熟讀之後,再賣掉,如此往復。

別人求學問,他搶學問。沒錢買書,就買舊書。

在塑料廠擔任推銷員期間,工作雖然很繁忙,但他依然利用業餘時間在夜校學習準備考大學。

功成名就後,他一心回報社會,特別是在教育和醫療上。

李嘉誠極其重視教育。

他對教育事業的付出,尤其體現在對汕頭大學的重視,就連鄧小平都對他青眼相加。

1979年,百年來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的汕頭大學,在李嘉誠的投資下開始創辦。

汕頭大學每年運營經費1億2千萬,三成由廣東省政府撥款,七成由李嘉誠支付,學校的教學器材等硬件設施也大多由李嘉誠提供。

鄧小平多次讚賞李嘉誠為教育的貢獻,汕頭大學的校董會一致認為,李嘉誠捐了這麼多錢,不如干脆就叫李嘉誠大學,或者把學校禮堂命名為李嘉誠堂……

這些提議,都被李嘉誠果斷拒絕,因為他真的不為名利,只想為教育事業盡一份心力,不希望再有人吃他當年求學的苦。

李嘉誠連把禮堂命名“未名堂”的提議都拒絕了。

汕頭大學發展為重點大學的路途,充滿了阻礙,但為了讓汕頭大學更好的發展,李嘉誠真的做了很多努力。

很難想象,一個富可敵國的鉅商,要為了申辦材料而焦頭爛額,甚至是陪以笑臉相迎。

但,他真的這麼做了。

學校審批遭遇了很多阻攔,但他也在慢慢等待。

為了讓汕頭大學成為重點大學,他做了很多努力。

他一分鐘牽動千萬財產,卻每年都會排開所有會議,如期參加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

因為他熱愛教育,所以不論是時間,還是金錢,但凡他有,便會如數奉上。

截止去年,他已是連續16年參加汕大畢業典禮,2014年,他還特意買下了歌曲《光輝歲月》的版權,請林夕寫詞,改成汕大校歌《大學問》。

歌詞如下:

向上滑動閱覽

大學問 - 汕頭大學合唱團

詞:林夕

曲:Beyond

知道什麼叫天高地厚

內心的天空 也要懂得探究

知道什麼是海市蜃樓

人海的感受 也要去進修

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怎麼做事

再學做人的操守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吸收是為了奉獻

才能承前啟後

生命不止堅毅與奮鬥

成功不止付出與擁有

有承擔才是 最高的成就

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怎麼自救

再學做人的操守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力量要用來分享

才能承前啟後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終身學習

才沒辜負一番造就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有夢想才是 有意義的追求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無愧於春秋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無愧於春秋

他對教育和醫療的重視,有目共睹。

他曾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先後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北京大學、劍橋大學三處捐助儀器、設備等,並捐贈2億港幣作為教育和醫療用途。

他的視野從來都是開闊的,不僅為了自己,更為了中國人,也為了所有人類。

這樣的捐助行為不計其數,活得如此通透、暢快,實在叫人佩服。

但其實,他也迷惘過。

萬貫家財後,他也曾思考過,人生有錢是否真的會快樂。

後來,他覺得有錢不一定會快樂,但事業上還是應該多賺錢,有機會便用錢,錢盡其用,用在益處,賺錢才會變得意義。

將財產用在他心愛的教育和醫療上,對他而言,是件充滿幸福感的事。

“當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著有能力做事的時候,儘量在世上插下好的種子,這是值得的。 ”

06

許多商人,身邊圍繞著許多鶯鶯燕燕,但李嘉誠沒有,他的髮妻是表妹莊月明。

年少時,他流亡香港,尚未取得一絲一毫成就,但莊月明卻家境優渥,甚至留學日本。

可就是這看似不搭的二人,卻情比金堅,一同走過了許多風雨。

1990年1月1日,正在午休的莊月明突發心臟病,溘然離世。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


▲李嘉誠一家四口

那個陪他“打江山”的女人從此再也不在他身旁,看著妻子冰冷的遺體,從不流淚的李嘉誠,淚眼漣漣,悲愴不已。

之後的數十年時間裡,他絕口不提續絃之事,不給任何有心人士可乘之機,每年元旦,他都會帶著兒子去掃墓。

雖然伊人故去,但卻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

為了紀念亡妻,他以莊月明的名義大量捐助學校、養老院。

“你雖然不在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你來過的痕跡”

不僅對妻子如此,家人、兄妹、子女都是他一直放在心尖上的人。

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答應了爸爸會照顧好弟弟妹妹和媽媽,他便更加努力地認真活著。

每天都在想怎樣讓他搖搖欲墜的家庭能夠過得安穩一些,怎樣才可以讓母親不再那麼辛苦。

後來,他不遺餘力地改善教育環境,為提高教師待遇不斷貢獻,也因為父親曾是一個收入不高的教書先生。

他回憶說,七八歲的時候,半夜驚醒,卻看到父親仍在昏暗的燈光下,一絲不苟地批卷。

看到父親如此辛苦,他暗下決心,如有可能,一定要改善教育環境,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

他致力於醫療,也是因為不希望再有人像父親一樣,因為科技的原因而不得醫治抱憾離世。

在李嘉誠的生命中,家庭始終被放在首要地位。

他是那麼喜歡讀書,可他供弟弟妹妹都讀了大學,唯獨自己早早輟學……

因為失去過,所以更懂得珍惜。

因為珍惜,即使再忙,也能抽出時間陪伴家人。

後來他取得舉世成就事業繁忙,他卻依然沒有忽視家庭:日程再擁擠,每週一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飯,聊事業,談生活。

他從來不缺席子女的成長,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先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的人,然後才是做一個成功的人。

雖然與妹妹相隔千里,卻也要求每週都要有書信來往,隨時告知近況。

生活中,有太多人以事業繁忙為藉口忽視家人,可他們難道比李嘉誠還要忙碌嗎……

不過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家庭的重要罷了。

對家中的傭人時刻保持禮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教養。

他這一路走得太不容易,受了太多委屈,吃了太多苦。

遭遇了千般苦難,但都牢牢記掛在心底,在之後的成長道路上全力避免重蹈覆轍;用自己的能力回報著這個社會,讓更多人遠離他曾受過的苦。

這就是坐擁2400億的李嘉誠,真實的樣子。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憑什麼李嘉誠能是華人首富,其間原因可見一斑。

從一無所有的店小二、推銷員躋身世界富豪,坐擁千億身家;從孤苦無依,獨自驕傲的小小少年,到聲名海外的商界大佬……

他是這個時代的縮影,身體裡流淌著最蓬勃的血液,藉著改革的春風登上財富的王座,堅韌如磐石,永遠不向命運屈服。

雖然一路走來遭受很多非議,承受著億萬人的謾罵,但瑕不掩瑜。

這世間,很少會有人再像李嘉誠一樣,擁有如此傳奇、華麗的人生;也很少會有人如他一般,歷經萬般磨難,華麗地涅槃重生。

他這一路坎坷而艱辛,逆境不斷,的的確確是個可憐人!

可他一路絕處逢生,硬是把自己的人生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努力贏得人生中一場又一場“戰役”,是個當之無愧的“超人”!

這一輩子,將相寧有種,男兒當自強。

或許就像他的書中所說那樣,李嘉誠告訴我們:成功沒有偶然,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

即使身陷泥淖之中,依舊可以用魄力與堅持改變處境,贏得最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