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

李嘉誠箴言一個人是否成功,有時要看他對事物 的感受能力,隨時留意身邊有沒有生意可做,才會抓住時機把握升浪起點。著手越快越好。有不尋常的事發生時,立即想到賺錢,這是生意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白手哥覺得做生意有三種方式:一是創新,而是改進,三是跟風。創新吃的是“一招鮮”雖然不易,一旦使出來,卻費力少而收穫大;改進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的更好,雖不易造成轟動,後勁卻很足;跟風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這樣做起來容易,風險也較小,但跟吃別人的殘羹剩飯差不多,收穫有限。

準備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和創造每一個生意機會。創造市場影響力是增加銷售非常有效的途徑。作為一個商人,要不斷尋找新的方法,來改良產品及服務,以求增加生產、銷售和降低成本。

中國的企業機會很多,但要做一個成功的跨國企業,你的市場必須靠自己建立起來。我50年代創業不久就找到國外市場,擺脫了代理,現在國內企業有自己市場的並不多,這一點值得深思。

商人一定要不斷尋找新的或者未經開發的市場,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盼望能買到外國貨,精明的商人要像國外市場動腦筋。

很多人抱怨環境不好,實際上是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找機會。中國有太多的機會,到處是金礦,中國企業家應該好好抓住這些機會。

李嘉誠: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

商場啟示

沒有商機令許多創業者感到苦惱,他們覺得好的機會都會被別人搶先一步奪走了,自己蓄滿了力量,就是無法得到發展事業的機會。這樣的想法是被動的,生意不是等來的,而是要靠敏銳的目光去發現的。大街上漫步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在散漫的消磨時光,真正用心尋找商機的不多。如果一個人用心觀察的話,就會大致記得街頭的店鋪、人流等情況,也會在觀察之後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

想要經營好一家企業,一定要多思考,多問些“為什麼”。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在追問“為什麼”的過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才能把茫茫社會中一眼發現做生意絕佳的機會。

李嘉誠1950年開辦長江塑膠廠時,香港塑膠廠已有300多家,長江塑膠廠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競爭力。李嘉誠不甘心僅僅維持一個小廠的狀態,尤其是經營了幾年之後,塑膠廠遇到了比較大的經營危機,

他更加意識到要突破瓶頸,所以一直在經營過程中尋求發展。

7年後,李嘉誠開始將視野由香港市場向全世界範圍內延伸。他收集了很多有關塑膠產業的資料。有一天在《塑膠》雜誌上看到一個讓他心動的信息:意大利的一個企業率先生產出塑膠花,並大規模投入生產,準備挺進歐美市場。這家企業的眼光和雄心讓李嘉誠預感到塑膠花這個行業將迎來春天,後來經過進一步分析,確實證明了他的預感。因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大自然的嚮往更加強烈,對於工作忙碌而無暇養嬌貴的鮮花的上班族來說,塑膠花不失是一個比較好的替代品。李嘉誠由此判斷,塑膠花的市場需求很大,所以搶佔這個商機將帶來豐厚的利潤。

在1957年的春天,李嘉誠火速辦好了奔赴意大利的旅遊簽證,親自前往意大利考察塑膠花的生產技術和流程。為了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到塑膠花的生產過程,李嘉誠以工薪不及同類工人一半的待遇被招聘進了這家公司。李嘉誠在公司做的是勤雜工的工作,在清理廢品時,李嘉誠將塑膠花的生產流程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上。

每天工作結束回去之後,李嘉誠就將每日觀察心得記錄到本子上,不但如此,他還接近某一工序的技術員,和那位技術員搞好關係,探聽該工序的技術要領。當李嘉誠做好了準備,要離開意大利的時候,塑膠花已經開始推向市場。

李嘉誠買了各種塑膠花的樣品,回到香港後,李嘉誠是想到做到,他不動聲色地將長江塑膠廠的發展方向改為製作塑膠花,並全力開拓歐美市場。

這時一位歐洲的代理商看到了長江塑膠廠生產的產品,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嘉誠以最快的速度和代理商妥善達成交易,這樣,長江塑膠廠的產品順利地擺在了歐美很多家商店的櫃檯裡。1958年對於李嘉誠來說是個豐收年,一年內的純利潤就高達100多萬港元。從此,李嘉誠的命中和塑膠花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他被人們稱為“塑膠花大王”。

如果李嘉誠沒有打開目光,只盯著眼前一點點微薄的利潤,那他就不可能發展成日後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創業開始,就一直在認真細緻地尋找機會,然後將發掘到的每一個生意都經營到最好,李嘉誠不侷限於做一種生意,他只要嗅到可以盈利的商機,就會放手去做,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李嘉誠是典型的“跨業大王”,由製造業到地產業,在到港口業、電信業,最後又做零售業,涉及的行業種類繁多。雖然在每一個行業中,李嘉誠都不算是領頭者,但總能適時地超越對手,最終成為數一數二的人物。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比思維更重要的是悟性。萬物有法,需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得法。經營之道也在於悟,在於對市場的靈動的悟性。敏銳的悟性來源於較高的素養。如果說市場是一輛疾馳的火車,商人是乘客,若想準點趕上火車,乘客需要做足上車的準備。所以,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交易之前的準備往往比達成一項交易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觀察事物的時候,一定不要主觀改變其原貌,這樣才能真實的由現象看到本質。想要發現商機,一定不要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要學會思考。比如,去咖啡店消費,不會思考的人只會覺得”味道不錯“;而懂得思考的人會繼續深究下去,他們選擇的咖啡豆具有什麼特點,是用什麼煮的,煮的手法如何。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會直接和老闆聊聊,學習一些煮咖啡的訣竅,然後從中琢磨出自己對咖啡的理解,加以延伸和利用。

懂得留意商機的人就能通過品一杯咖啡開出自己的咖啡館,而不懂得留意商機的人,就算喝100杯咖啡,也是白喝。這個小例子中,我們會發現,懂得問”為什麼“的人喝一次咖啡就獲得了很多知識,這其中就蘊含著商機。

在生意場中,懂得問“為什麼”的人和不懂問“為什麼”的人有著很大差異,對問題的深究會更容易抓住問題的主要原因,容易捕捉公司存在的潛在危機,也會在與員工的相處中發現問題,讓自己處於主動的位置,從而掌握生意上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