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九龍倉之戰!!

上個世紀70年代,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碼頭,其產業包括九龍尖沙咀、新界、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倉庫,還擁有酒店、大廈、有軌電車等優質產業。江湖上有傳言稱,誰擁有了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絕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儲運和過海輪渡。

最關鍵的是,英資背景的九龍倉已經雄霸香港一百多年,根深蒂固。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在那時的香港,還未曾有四大家族,只有呼風喚雨的四大洋行,而九龍倉的主人正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集團。作為清朝時就和中國有貿易往來的遠東最大英資財團,香港坊間是這樣說的:“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銀紙”——可見怡和當時的經濟地位。所以九龍倉在資本結構上其實是純正的英資血統,並且與香港置地並稱為“怡和雙翼”。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曾經這樣一塊寸土寸金的寶地擺在怡和麵前,然而它卻沒有珍惜。

怡和因為“九七過渡”問題,對香港的態度一直比較悲觀,總覺得現在擁有的總有一天會失去,所以改而開拓海外市場,在香港影響力日漸衰弱。又因為經營不善,理念僵化,用自有資金大興樓宇,卻只租不售,導致資金迴流緩慢,只能大量出售債券套取現金以解財團危機。在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之間,九龍倉雖然資產優質,但每股股價才13-14港元,發行股票不到1億股,也就是說它的股票總市值還不到14億港元。

什麼概念?九龍倉目前估值偏低,由於沒有進行良好的資產運作,固守只租不售的過穩策略,導致流動資金不足,顯得企業業績不足。但是在將來,只要稍微改變這個模式,九龍倉的發展潛力和價值馬上呈現,估值起碼是現在的200-300倍。

這麼划算的買賣,當然讓人心動不已,其中就包括我們未來的亞洲首富,當時的香港新晉地王——李嘉誠。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李嘉誠其實暗中觀察九龍倉很久了,他深知九龍倉此刻是寶珠蒙塵,真正價值不可估量。所以不動聲色,悄悄地買下了散戶持有的約2000萬股份。

在當時,怡和因為低價賣股,所以在九龍倉的持股不過20%,而李嘉誠悄悄購得的股份也差不多在20%…兩相比較,怡和就很尷尬了。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華資和英資的這場曠世大戰,也就在此時拉開了帷幕…

先來介紹一下博弈雙方(如圖):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怡和開啟第一輪反收購

事實證明,李嘉誠暗中收購的計劃並沒有那麼順利如願。

這時,李嘉誠吸納散戶股份的集中動作驚動了市場,激增的交易額吸引了其它大戶小戶也紛紛加入,九龍倉股價“蹭蹭蹭”飆到了46元/股的歷史高位。眼看股價水漲船高,李嘉誠只能放緩節奏,只等股價回跌再繼續收購大業。

另一邊,怡和雖然自身財團一度陷入危機,還存著要和香港分手的小心思,但人家畢竟資歷老,智商還是在線的。這麼明顯的市場震盪,讓它警覺了起來,為了確保自己控股安全不被暗箭所傷,怡和開始大規模反收購股份。可是怡和還有財團危機啊,想重新控股也得有錢買股呀,所以它只能向英國老鄉發出求救信號,那就是香港最大財團、著名錢袋子——匯豐銀行。

九龍倉之首戰蓄勢待發!!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1980年的6月,這個機會來了。趁著包玉剛出訪歐洲不在香港,怡和突發奇襲,開啟了大規模的反收購大戰。它的想法是:搶先購滿九龍倉49%的股份,怡和就可以完全控股,因為包玉剛無論如何也購不滿剩下的51%。此舉但凡成功,船王收購九龍倉的美夢即將破碎。可是怡和財團內的資金流並無法支撐這個想法,那怎麼買股呢?

怡和一拍大腿,毅然決定用同為“怡和雙翼”的香港置地股份來換購九龍倉股份。

香港置地股票+債券 = 100元/股

九龍倉股票 = 77元/股

一股換一股,100元換你77元,擺明躺著賺錢啊!股民們當然蜂擁而至,怡和的股份佔比漸漸上漲,一切似乎如意料中順利發展…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正當大戰如火如荼時,匯豐銀行掌門人沈弼親自找到李嘉誠商談,畢竟怡和是英資,而九龍倉又是怡和的重要資產組成部分,爭奪九龍倉那必定損害到怡和的利益,同是英國企業,肯定是要幫一下自己人的。李嘉誠如果不放棄收購,即將同時面對兩個強敵匯豐和怡和,而當時的李嘉誠只不過是一個剛剛新晉的地產商,沒有多大實力。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李嘉誠不能夠直面衝撞,但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了。超人自然有超人的妙計。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九龍倉決戰,包玉剛的加入!

李超人腦筋一動,找上了一位敢正面和匯豐對抗的老牌土豪,那就是——世界船王之首,包玉剛。

包玉剛,1976年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人稱包爵爺。資產10億美元以上,擁有千萬噸位船運載重的海上王國,穩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他不僅有錢、有地位,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個進入英資匯豐銀行的華人董事。 他當時擁有50艘油輪,一艘油輪等於一座大廈的價值,根據1977年吉普經紀公司的記錄,當時包玉剛穩坐世界第一,運載量在1347萬噸,而香港另一老牌船萬董浩雲總載量452萬噸排在第7位,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排在第8位。即使後來80年代,李嘉誠坐上香港首席富豪寶座依然難以跟包玉剛抗衡。可見當時的包玉剛是何等的有經濟實力!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包玉剛本身就是匯豐銀行的華人董事,匯豐銀行自然就不敢對自己的老闆怎樣。因此到了包玉剛手中,收購九龍倉就是順理成章,毫無障礙之事了。

而在當時,包玉剛預感到有一場空前的航運低潮將會到來,正有意棄船登陸,躲避船災尋找新產業,他看中的也正是香港百業中前景最最誘人的房地產。九龍倉的陸地產業豐富,還擁有香港眾多碼頭,與船王的航運產業也是掛鉤甚密,包玉剛自然也是心動已久,手握5%的九龍倉股份,卻苦於沒有下手機會。

於是兩富商一拍即合,在1978年8月的一個下午,李嘉誠秘密約見包玉剛,表示願將手中九龍倉的股份以比市場上更優惠的價格轉讓給包玉剛,這樣包玉剛就擁有了與怡和公開叫板的資本。而條件則是,李嘉誠需要包玉剛為他牽線匯豐,拿到和記黃埔的股份。李嘉誠的精明由此可見啊!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怡和是英資四大洋行之一,那剩下三個洋行分別是哪幾個?你知道嘛?

四大洋行除了怡和,還有太古會德豐和記黃埔

沒被嚇壞吧?包玉剛也只是想收購四大洋行之一怡和旗下的公司,李嘉誠直接就想要收購人家洋行本身啊!和記黃埔的規模比九龍倉可大得多了。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包玉剛對九龍倉肯定是志在必得,那麼就要幫助李嘉誠取得和記黃埔的控股權才行,當然收購和記黃埔又是另外一場大戰,在這先不說。

又要回說到怡和反回收股份的時候,包玉剛當時遠在歐洲,接到消息得知九龍倉一戰,局勢已然大變。船王聞訊火急火燎地趕回香港商議對策。據說,當時怡和是英航的香港總代理,包玉剛怕乘坐英航回港會讓怡和得到消息、打草驚蛇,於是採用迂迴戰線,繞道蘇黎世,偷偷乘坐瑞士航空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回香港。商人的謹慎思維不得不值得小編學習!!

包玉剛回港後和公司一眾智囊團在一家小飯店內召開緊急會議,不到20分鐘就雷厲風行地定下了決戰計策。如今,怡和打出“換股”這張誘惑力巨大的牌,包玉剛要想在股份上趕超怡和,必須用更有吸引力的條件,現金。包玉剛決定,以105元/股的現金吸納散戶手中的九龍倉股份。

但是再有錢的商人,都不會留著大量的現金等著貶值,一般都是以實物進行保值。沒有錢咋辦?當然既然說是老牌富豪,解決這樣的事還不算太難的。包玉剛一夜之間就奇蹟般地籌集到了所需現金,第二天股市開盤,這筆鉅額神秘資金已然就位,只等著往股民手裡塞。

一夜之間就能夠籌集到幾十億,估計也就只有船王包玉剛能夠做到…至於是怎麼做到的,直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而對於股民來說,105元/股的現金和100元/股的股票債券,你選哪個?

當然是現金啊!拿在手裡的錢才最踏實啊!

於是此消息一出,股民們排起長隊、如潮水一般齊齊湧向了包玉剛,2個小時內船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吸足了2000萬股。包玉剛豪擲千金,電光火石間動用20多億現金瞬間扭轉局勢,竟然真的搶在怡和之前拿到了九龍倉的近一半股份。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

最終,以華資勝出作為結束,包玉剛穩妥地把九龍倉收入囊中。

敬請期待《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龍爭虎鬥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