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九龙仓之战!!

上个世纪70年代,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江湖上有传言称,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最关键的是,英资背景的九龙仓已经雄霸香港一百多年,根深蒂固。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在那时的香港,还未曾有四大家族,只有呼风唤雨的四大洋行,而九龙仓的主人正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集团。作为清朝时就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远东最大英资财团,香港坊间是这样说的:“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可见怡和当时的经济地位。所以九龙仓在资本结构上其实是纯正的英资血统,并且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曾经这样一块寸土寸金的宝地摆在怡和面前,然而它却没有珍惜。

怡和因为“九七过渡”问题,对香港的态度一直比较悲观,总觉得现在拥有的总有一天会失去,所以改而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影响力日渐衰弱。又因为经营不善,理念僵化,用自有资金大兴楼宇,却只租不售,导致资金回流缓慢,只能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以解财团危机。在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之间,九龙仓虽然资产优质,但每股股价才13-14港元,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也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

什么概念?九龙仓目前估值偏低,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资产运作,固守只租不售的过稳策略,导致流动资金不足,显得企业业绩不足。但是在将来,只要稍微改变这个模式,九龙仓的发展潜力和价值马上呈现,估值起码是现在的200-300倍。

这么划算的买卖,当然让人心动不已,其中就包括我们未来的亚洲首富,当时的香港新晋地王——李嘉诚。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李嘉诚其实暗中观察九龙仓很久了,他深知九龙仓此刻是宝珠蒙尘,真正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不动声色,悄悄地买下了散户持有的约2000万股份。

在当时,怡和因为低价卖股,所以在九龙仓的持股不过20%,而李嘉诚悄悄购得的股份也差不多在20%…两相比较,怡和就很尴尬了。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华资和英资的这场旷世大战,也就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先来介绍一下博弈双方(如图):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怡和开启第一轮反收购

事实证明,李嘉诚暗中收购的计划并没有那么顺利如愿。

这时,李嘉诚吸纳散户股份的集中动作惊动了市场,激增的交易额吸引了其它大户小户也纷纷加入,九龙仓股价“蹭蹭蹭”飙到了46元/股的历史高位。眼看股价水涨船高,李嘉诚只能放缓节奏,只等股价回跌再继续收购大业。

另一边,怡和虽然自身财团一度陷入危机,还存着要和香港分手的小心思,但人家毕竟资历老,智商还是在线的。这么明显的市场震荡,让它警觉了起来,为了确保自己控股安全不被暗箭所伤,怡和开始大规模反收购股份。可是怡和还有财团危机啊,想重新控股也得有钱买股呀,所以它只能向英国老乡发出求救信号,那就是香港最大财团、著名钱袋子——汇丰银行。

九龙仓之首战蓄势待发!!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1980年的6月,这个机会来了。趁着包玉刚出访欧洲不在香港,怡和突发奇袭,开启了大规模的反收购大战。它的想法是:抢先购满九龙仓49%的股份,怡和就可以完全控股,因为包玉刚无论如何也购不满剩下的51%。此举但凡成功,船王收购九龙仓的美梦即将破碎。可是怡和财团内的资金流并无法支撑这个想法,那怎么买股呢?

怡和一拍大腿,毅然决定用同为“怡和双翼”的香港置地股份来换购九龙仓股份。

香港置地股票+债券 = 100元/股

九龙仓股票 = 77元/股

一股换一股,100元换你77元,摆明躺着赚钱啊!股民们当然蜂拥而至,怡和的股份占比渐渐上涨,一切似乎如意料中顺利发展…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正当大战如火如荼时,汇丰银行掌门人沈弼亲自找到李嘉诚商谈,毕竟怡和是英资,而九龙仓又是怡和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争夺九龙仓那必定损害到怡和的利益,同是英国企业,肯定是要帮一下自己人的。李嘉诚如果不放弃收购,即将同时面对两个强敌汇丰和怡和,而当时的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个刚刚新晋的地产商,没有多大实力。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李嘉诚不能够直面冲撞,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超人自然有超人的妙计。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九龙仓决战,包玉刚的加入!

李超人脑筋一动,找上了一位敢正面和汇丰对抗的老牌土豪,那就是——世界船王之首,包玉刚。

包玉刚,1976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人称包爵爷。资产10亿美元以上,拥有千万吨位船运载重的海上王国,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他不仅有钱、有地位,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 他当时拥有50艘油轮,一艘油轮等于一座大厦的价值,根据1977年吉普经纪公司的记录,当时包玉刚稳坐世界第一,运载量在1347万吨,而香港另一老牌船万董浩云总载量452万吨排在第7位,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排在第8位。即使后来80年代,李嘉诚坐上香港首席富豪宝座依然难以跟包玉刚抗衡。可见当时的包玉刚是何等的有经济实力!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包玉刚本身就是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汇丰银行自然就不敢对自己的老板怎样。因此到了包玉刚手中,收购九龙仓就是顺理成章,毫无障碍之事了。

而在当时,包玉刚预感到有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到来,正有意弃船登陆,躲避船灾寻找新产业,他看中的也正是香港百业中前景最最诱人的房地产。九龙仓的陆地产业丰富,还拥有香港众多码头,与船王的航运产业也是挂钩甚密,包玉刚自然也是心动已久,手握5%的九龙仓股份,却苦于没有下手机会。

于是两富商一拍即合,在1978年8月的一个下午,李嘉诚秘密约见包玉刚,表示愿将手中九龙仓的股份以比市场上更优惠的价格转让给包玉刚,这样包玉刚就拥有了与怡和公开叫板的资本。而条件则是,李嘉诚需要包玉刚为他牵线汇丰,拿到和记黄埔的股份。李嘉诚的精明由此可见啊!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怡和是英资四大洋行之一,那剩下三个洋行分别是哪几个?你知道嘛?

四大洋行除了怡和,还有太古会德丰和记黄埔

没被吓坏吧?包玉刚也只是想收购四大洋行之一怡和旗下的公司,李嘉诚直接就想要收购人家洋行本身啊!和记黄埔的规模比九龙仓可大得多了。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包玉刚对九龙仓肯定是志在必得,那么就要帮助李嘉诚取得和记黄埔的控股权才行,当然收购和记黄埔又是另外一场大战,在这先不说。

又要回说到怡和反回收股份的时候,包玉刚当时远在欧洲,接到消息得知九龙仓一战,局势已然大变。船王闻讯火急火燎地赶回香港商议对策。据说,当时怡和是英航的香港总代理,包玉刚怕乘坐英航回港会让怡和得到消息、打草惊蛇,于是采用迂回战线,绕道苏黎世,偷偷乘坐瑞士航空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回香港。商人的谨慎思维不得不值得小编学习!!

包玉刚回港后和公司一众智囊团在一家小饭店内召开紧急会议,不到20分钟就雷厉风行地定下了决战计策。如今,怡和打出“换股”这张诱惑力巨大的牌,包玉刚要想在股份上赶超怡和,必须用更有吸引力的条件,现金。包玉刚决定,以105元/股的现金吸纳散户手中的九龙仓股份。

但是再有钱的商人,都不会留着大量的现金等着贬值,一般都是以实物进行保值。没有钱咋办?当然既然说是老牌富豪,解决这样的事还不算太难的。包玉刚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筹集到了所需现金,第二天股市开盘,这笔巨额神秘资金已然就位,只等着往股民手里塞。

一夜之间就能够筹集到几十亿,估计也就只有船王包玉刚能够做到…至于是怎么做到的,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而对于股民来说,105元/股的现金和100元/股的股票债券,你选哪个?

当然是现金啊!拿在手里的钱才最踏实啊!

于是此消息一出,股民们排起长队、如潮水一般齐齐涌向了包玉刚,2个小时内船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吸足了2000万股。包玉刚豪掷千金,电光火石间动用20多亿现金瞬间扭转局势,竟然真的抢在怡和之前拿到了九龙仓的近一半股份。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

最终,以华资胜出作为结束,包玉刚稳妥地把九龙仓收入囊中。

敬请期待《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系列——龙争虎斗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