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出生於1894年的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赫魯曉夫在接班人的淘汰賽中上位成功,面對斯大林的巨大功勳,深知要風光必須走反向道路一鳴驚人,不然只能一輩子在斯大林的陰影下,當初蘇聯幾個接班人都是以斯大林衛士的姿態才能進入接班半決賽的的,赫魯曉夫論資歷論與斯大林關係不佔優勢,而他沒有斯大林對國內外大勢瞭如指掌的治國才能。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斯大林對於列寧理論尤其新經濟有看法,但他和列寧一樣對沙俄恨之入骨,理解列寧推出新經濟的背景,在列寧簽訂《佈列斯特和約》時只有斯大林堅定站在列寧一邊。在赫魯曉夫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他從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後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是文藝獲得解凍。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赫魯曉夫建議他去列寧格勒當州委書記,因為那裡有最大的黨組織,有現代化的工業和優秀的革命傳統,經過鍛鍊後就可調上來擔任中央的任何職務。但是,謝列平卻出乎意料地拒絕了。他覺得挺委屈,認為讓他去列寧格勒州工作是要降他的職。“真可惜,看來是我對他估計過高。”赫魯曉夫同人談話時說,“這也許倒是件好事,在這個問題上可不能出錯。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本想讓他在列寧格勒呆上幾年,成為行家裡手,就可以推薦他擔任科茲洛夫的職位了。現在他只能當官僚當下去。不瞭解生活,不,謝列平不合適,儘管很可惜,他是主席團裡最年輕的一個。”排除謝列平後,就是波德戈爾內了。儘管此人精明能幹,既懂經濟,又能與人共事,在烏克蘭有很好的表現,且經驗豐富,但美中不足的是眼界不夠開闊。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調到中央後他始終處理不好交給他的食品工業方面的問題。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至於勃列日涅夫,他經驗豐富,懂經濟,也瞭解人。但赫魯曉夫認為,勃列日涅夫不能堅持自己的方針,太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和受自己情緒的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勃列日涅夫曾擔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黨委書記。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當地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做“芭蕾舞女演員”,意思是隨人擺佈。而第二書記的職位需要的是一個意志堅強、別人休想將他引上旁門左道的人。1963年底,赫魯曉夫確信弗羅爾·羅曼諾維奇·科茲洛夫已無法重返工作崗位。他猶豫再三,最後還是選中了勃列日涅夫。這樣一來,到了1964年年初,勃列日涅夫手中已握有中央的大權,又兼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一職。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1964年春,赫魯曉夫宣佈了另外物色一名候選人來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意圖。他認為,一個人同時身兼二職受不了,勃列日涅夫得把全部精力放在中央的工作上。在赫魯曉夫看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基本上是一個榮譽職務,讓一個能夠在其他崗位上發揮作用的得力幹部去擔任這一職務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擔任此職者又是國家元首,應擁有無可爭辯的威望,應該是黨和人民都很熟悉的人。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赫魯曉夫最後選中了米高揚。這是一個在國內備受尊敬並享譽世界的名字。而且米高揚下年就滿70週歲,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他擔任此職是再合適不過了。赫魯曉夫於是宣佈了自己的看法。勃列日涅夫對新的職務並不感到高興,但是又得服從。儘管新的職位賦予他很大的權力,但這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職位。他要在分支機構很多的黨的機體內部緊張工作,要起草決定,同各州委協調一致,密切注視部隊裡的工作並要對失敗負責任。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這個工作絕不像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那樣輕鬆而風光——總統、國王和大使舉行的宴會,檢閱儀仗隊、看戲、授勳、頒獎;周圍都是笑容可掬的面孔,握手親吻;受獎者講話洋溢著由衷的感謝和愛戴之情;國事訪問——又是檢閱儀仗隊、宴會、記者招待會、微笑、握手、乾杯。勃列日涅夫天生喜歡拋頭露面,出人頭地,喜歡在報紙、雜誌、新聞紀錄片中一睹自己的風采。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如今這一切都必然要失去了。往後是極其繁重的工作,是責任的重擔,必須作出許許多多的決定,它們可能帶來巨大的、有時是難以預料的後果。這一切勃列日涅夫都不喜歡,他對任命的看法沒有表示出來,只是對於給予他的信任表示感謝,保證絕不辜負對他的信任。

赫魯曉夫考慮再三,認為此人也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